王吏 侯宇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yī)適宜技術治療婦科惡性腫瘤術后腹脹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婦科惡性腫瘤術后腹脹患者40例為對象,隨機將40例患者分成兩組,每組20例。對照組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用常規(guī)護理+中醫(yī)適宜技術干預。比較兩組的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以及排便時間、腹脹緩解時間。結果:觀察組的腹脹癥狀緩解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結論:婦科惡性腫瘤術后腹脹采用中醫(yī)適宜技術治療的作用明顯,可明顯縮短患者的病情恢復時間。
【關鍵詞】婦科惡性腫瘤;術后腹脹;中醫(yī)適宜技術;效果
【中圖分類號】R2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098-01
婦科惡性腫瘤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一般常用手術切除惡性腫瘤組織,可對患者的病情起到良好的效果,也能延長患者的生命,但臨床上常見患者術后出現不排氣腹脹的癥狀。腹脹不排氣是一種手術常見并發(fā)癥,大都是由于腹腔中的生理結構出現變化,從而造成患者的腸道較長時間顯露在空氣里,加上手術時間長、失血以及麻醉等問題,致使患者的胃腸功能降低或者紊亂,對患者的病情恢復造成較大的影響。本次回顧性分析我院采用不同方法干預的婦科惡性腫瘤術后腹脹患者的臨床情況,旨在探析中醫(yī)適宜技術治療的效果。
1.1一般資料資料選取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婦科惡性腫瘤術后腹脹患者,納入4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認知功能正常,同意配合研究內容。隨機將40例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20例患者年齡43-62歲、平均(58.6±2.1)歲,開腹手術9例、腹腔鏡手術11例;觀察組20例患者年齡42-64歲、平均(58.9±2.0)歲,開腹手術10例和腹腔鏡手術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給患者進行術后常規(guī)護理,引導患者術后盡早做適當的運動,叮囑患者盡量減少吞氣,對患者做科學的康復指導和宣教。
觀察組:中醫(yī)適宜技術:為患者在雙側足三里注射維生素B110mg,同時使用中藥熱熨包聯合治療。在患者術后12h給患者常規(guī)皮膚消毒,注射維生素B1,每天注射藥物1次;中藥熱熨包用大青鹽和小茴香、艾葉、紅花及雞矢滕等多味中草藥制成,將中草藥用純棉布包住,在用清水噴灑在藥包的表面,用微波爐高火加熱大約5min,保證其溫度在60-70℃之間,使藥包的熱量更好分散均勻,溫度適當時將藥包放在患者的神闕穴,術后第ld就開始給患者熱敷,每天熱敷2次,單次熱敷大約30min。
1.3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的腹脹癥狀緩解時間,包括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等。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軟件選擇SPSS 24.0,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腹脹癥狀緩解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見表1
婦科腹部術后患者常見腹脹,一般患者術后12-24h,其腸道蠕動功能會逐漸恢復正常,而在術后48h內可以恢復正常。但婦科惡性腫瘤的患者需要較大范圍,手術會為患者使用麻醉藥物,術后的止痛泵使用等情況,通常會對患者體內多個系統(tǒng)造成抑制,常見的便是對患者的腸道蠕動造成影響,致使患者腸腔中的積氣不可順利排出,并對患者的康復造成影響。
本次研究指出,采用中醫(yī)適宜技術治療婦科惡性腫瘤術后腹脹的作用明顯,可使患者的腸鳴音和肛門排氣、排便以及腹脹緩解時間在短時間內恢復,促使患者的病情盡早康復。采用維生素B1給患者足三里注射,足三里是人體胃經的合穴,刺激可起到扶正和增氣、通便及活絡止痛的效果;中藥熱熨能更好的發(fā)揮中醫(yī)藥的原理、熱力,使藥包中的藥物通過人體的經絡傳導,達到調和機體陰陽、行氣活血以及溫通氣血的效果,鄭冬梅指出,中藥熱熨能在神闕穴上起到快速緩解腹脹的效果,神闕穴是人體任脈的重要穴位,它具有極強的滲透吸收力,能使藥物快速傳遞到人體所有經絡,并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