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平,郭育新
(邯鄲紡織有限公司,河北 邯鄲 056000)
機采棉產量高,采摘和田間管理成本低,但籽棉含雜率高、短絨率高,原棉各類疵點多、纖維整齊度差、成熟度差異大、強力低。新疆機采棉主體長度為28 mm,斷裂比強度為28 cN/tex,含雜率遠高于手采棉,且花葉、花桿、韌皮多,帶纖維籽屑多。纖維長度長、整齊度高時,在紡紗過程中纖維兩端露出較少,成紗表面光潔、毛羽少,成紗強力高,條干指標好;反之,纖維長度短,短絨率高,成紗細節(jié)、粗節(jié)增加,強力降低,條干水平惡化。
筆者公司用100%新疆機采棉紡CJ 14.6 tex紗,配棉質量指標見表1。
表1 紡CJ 14.6 tex紗配棉質量指標
3.1 控制原棉品質
原棉品質和軋工質量是影響成紗棉結、雜質的關鍵因素,原棉疵點包括索絲、棉結、不孕籽、破籽、僵片和帶纖維籽屑等較多時,成紗質量難控制;原棉短絨、斷裂比強度、成熟度和馬克隆值對成紗質量影響也較大,成熟度差的原棉纖維剛性差,在加工過程中受打擊易斷裂,會增加短絨和棉結。
3.2 優(yōu)化清梳聯工藝
筆者公司使用國產短流程清梳聯,即一抓、一開、一混、一清,實現自動化連續(xù)化生產,要求在優(yōu)質、高產、高效生產過程中盡量減少纖維損傷以降低棉結,達到高效除雜、有效開松和混合均勻的目標。
3.2.1清梳聯采取早落少碎、多松少打的原則:清棉工序抓棉機運行速度適當提高,打手下降距離偏小,打手速度適中,則抓棉機運行效率在85%以上;精開棉機使用梳針打手,高速運行、多排短絨、給棉偏薄,使塵雜多暴露、充分排雜,柔和梳理;適當提高單軸流和精開棉機打手速度,單軸流開棉機塵雜去除率在50%以上,使纖維近似單纖維狀態(tài);優(yōu)化梳棉機的主要排雜和梳理工藝隔距,調整梳棉機錫林和刺輥速比[1-3]。
3.2.2實現清梳聯總流程除雜效率大于95%,開清工序棉結增長率不大于100%,16 mm以下短絨增長率不大于5%,開清工序總落率不大于3%,開清除雜效率不大于55%,梳棉機總落率不大于6%,梳棉機后車肚落棉率不大于2.5%,蓋板花落率不大于2%,前后棉網清潔器落棉率不大于1%,梳棉機除雜效率大于83%,梳棉總落棉含雜率不小于48%。
3.3 清棉工序工藝參數優(yōu)化
清棉工序工藝參數優(yōu)化前后對比見表2。
表2 清棉工序工藝參數優(yōu)化前后對比
3.4 梳棉工藝參數優(yōu)化
為紡好新疆機采棉,梳棉工藝控制刺輥與錫林線速比為2.34~2.69,蓋板線速為370 mm/min~420 mm/min,錫林-蓋板隔距為0.20 mm~0.18 mm,前上罩板隔距為1.0 mm,刺輥分梳長度為19 mm。應注意的是各部速度高對除雜降結有利,但短絨增長會給后工序造成質量隱患,二者應兼顧[4-5]。梳棉工序工藝參數優(yōu)化對比見表3。
分析表3可知:清梳聯系統(tǒng)工藝參數優(yōu)化后,在出條速度提高8%時,生條短絨率降低0.66個百分點,生條棉結降低19%,結雜總粒數減少18%。
4.1 針布配置原則
針對機采棉特性,梳理器材選用進口雙頂峰CTS針布配型方案。選型核心思路為:以增加分梳、促進雜質和短絨排除為主,兼顧對纖維的保護。
錫林針布前角更加激進,增加梳理度,提高分梳效果?;剞D蓋板針布齒密為550齒/(25.4 mm)2,在利用特殊設計的梳針通道和超高梳針鋒利度提高梳理度的基礎上,對由離心力甩出的和在纖維負荷交換中剝離出的雜質產生更強的吸附作用。特殊淬火工藝處理使梳針表面無氧化皮,且梳針呈漸密排列以減少蓋板掛花和嵌雜。采用CBF光亮道夫針布,促進棉網順暢轉移,避免氧化皮無序鉤掛纖維,導致平行度變差或道夫掛花問題。刺輥選用5°前角金屬針布齒條,減少纖維損傷、增大后車肚排雜。刺輥預分梳板針布齒密為65齒/(25.4 mm)2。前、后固定齒條蓋板針布呈階梯漸密分配。調整好前、后棉網清潔器除雜隔距及前、后、上、下罩板位置,排除一定短絨。
表3 梳棉工序工藝參數優(yōu)化前后對比
4.2 針布配置及成紗質量
針布配置優(yōu)化方案見表4,成紗質量見表5。
由表5分析可知,在同等工藝條件下,進口雙頂峰CTS針布成紗質量最好、配型更合理,相比進口B配置的棉結改善37.5%,成紗強力提高9 cN,達到預期效果。
5.1清梳聯系統(tǒng)工藝優(yōu)化后,在出條速度提高8%時,生條短絨率降低0.66個百分點,生條棉結降低19%,結雜總粒數減少18%。
5.2對比6個月的試紡數據發(fā)現,在同等工藝條件下,成紗質量最好的是進口雙頂峰CTS針布,其配型更合理,相比進口B配置的棉結改善37.5%,成紗強力提高9 cN,達到預期效果。
表4 針布配置優(yōu)化方案
表5 不同針布配置優(yōu)化方案成紗質量
5.3通過清梳聯工藝優(yōu)化和合理的針布選型等措施,機采棉含雜率高、短絨率多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成紗質量得到顯著提高,達到烏斯特公報5%~25%水平,滿足了客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