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家景、鄭重、祭器……”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通過幾件事寫一個人的方法,體會少年閏土見多識廣、機智勇敢、善良淳樸的形象特點。結合自身特點,反思新時代的自己該成為怎樣的少年。
3.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遷移運用“人景合一,動靜結合”的描寫畫面的方法。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通過幾件事寫一個人的方法,體會少年閏土見多識廣、機智勇敢、善良淳樸的形象特點。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教學難點】
結合自身特點,反思新時代的自己該成為怎樣的少年。
遷移運用“人景合一,動靜結合”的描寫畫面的方法。
[設計意圖:語文是一門育人的課程。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1]教學目標的制定應始終緊緊圍繞“培養(yǎng)怎樣的人”這一核心。語文又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2]在育人的大背景下,又需要以語言文字運用為抓手,將育人的目標無痕地滲透到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渡倌觊c土》是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基于“培養(yǎng)怎樣的人”的育人總目標,筆者在設計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時,努力尋找本篇文本對學生生命成長的意義所在。本篇課文,編者在課后習題中要求學生體會閏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結合相關內(nèi)容說說閏土是個怎樣的少年。由此,我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新時代的少年身上自私、懶惰、不懂得感恩等一些特點,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學生能在內(nèi)心深處做一個深度的自我剖析嗎?能從少年閏土這一形象上獲得哪些積極的性格啟示,來促進自我的生命成長?于是,筆者當機立斷地設定了“了解課文通過幾件事寫一個人的方法,體會少年閏土見多識廣、機智勇敢、善良淳樸的形象特點。結合自身特點,反思新時代的自己該成為怎樣的少年”這一教學目標。此目標將育人目標(結合自身特點,反思新時代的自己該成為怎樣的少年)架構在語言學習(了解課文通過幾件事寫一個人的方法,體會少年閏土見多識廣、機智勇敢、善良淳樸的形象特點)的基礎上,以期達到育人無痕的教育目的。]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整體入手,初識單元內(nèi)容
1.課件出示單元導讀頁。明確單元主題——走近魯迅,了解本單元課文均與魯迅有關。說說你了解到的關于魯迅的資料。
2.梳理語文要素,明確單元學習目標——借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通過一件事情寫一個人,表達出自己的情感。
二、揭示課題,檢查預習情況
1.(課件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教師板書課題。
2.(課件出示預習單)檢查課前預習情況。預習單:
讀下面的句子,完成以下練習。
1.請將帶點字詞的現(xiàn)用寫法填在括號里。
(設計意圖: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堂教學要堅持一個原則——先“學”后“教”。課前設計預習單,讓學生自主學習,是保障學習真實發(fā)生的手段。本篇課文節(jié)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處于白話文剛起步時期的作品。文中有些詞語沿用的是文言的用法,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六年級的學生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3]。基于這一學情,將預習單的內(nèi)容定位在難懂字詞的辨別與理解上,有助于幫助學生讀懂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初步感受魯迅作品半白話文的語言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想象畫面,回憶美好形象
過渡:《少年閏土》節(jié)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課文中的“我”,每次回憶起故鄉(xiāng),腦海中總會浮現(xiàn)起這個畫面。
1.(課件出示課文第一幅插圖)學生仔細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這樣的畫面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你想給這幅畫面取個怎樣的名字?(學生發(fā)表自己個性化的畫面命名后,老師選擇其中之一,板書:瓜地刺猹。)
2.以讀代講,了解作者描寫畫面的方法。
(1)(課件出示第一段,用兩種顏色分別標示描寫景、人的相關內(nèi)容部分。)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你認為應該怎樣朗讀,才能表現(xiàn)出畫面帶給你的獨特美感?
(2)反復朗讀,體會海邊沙地獨特的景美和閏土的少年形象美。
預設一:
請學生朗讀第一段,相機引導:
你為什么將藍色部分讀得那樣舒緩?(因為藍色部分內(nèi)容呈現(xiàn)出靜謐、美好、色彩鮮明的畫面美。)誰再來讀?
你為什么把紅色部分讀得那么輕快?(因為紅色部分內(nèi)容表現(xiàn)了閏土勇敢、機敏、陽光、自信……的特點。)誰再來讀?
預設二:
藍色部分描寫的是靜謐的夜、美滿的月、碧綠的海邊瓜地,置身于此情此景,你該以怎樣的心情、語氣來朗讀呢?
紅色部分閏土機靈、勇敢,猹靈活、狡猾,如果你親身體驗有趣的刺猹過程,會怎樣朗讀呢?相機指導學生朗讀。
(3)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各學段關于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是“我”對少年閏土記憶的最美好畫面,語言文字生動優(yōu)美,描繪的畫面景美人更美?!伴喿x的過程實質(zhì)上是一個由言語作品到語境生成的逆向轉(zhuǎn)換過程,這個過程就叫‘語境還原。讀者憑借作品中的語言描述,設身處地地像作者當時那樣地去想,就能最大限度地體驗到作品中蘊含著的獨特思想與情意,進而更加真切地領會作者如此說、如此寫、如此遣詞造句的奧秘所在?!Z境還原方能進入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方能進入作品的深層結構,領略到閱讀的無限樂趣,獲得語境中的言語智慧。”[4]對于這段經(jīng)典的美文,應避免瑣碎的分析講解,一切應以讀為媒,努力引導學生在想象畫面過程中實現(xiàn)“語境還原”。以讀代講,讀出畫面,讀出趣味,讀出滋味,有助于學生良好語感的形成,也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從閱讀中學表達做好充分的鋪墊。)
3.從閱讀中學表達,遷移描寫畫面的方法。
(1)猜猜老師為什么用兩種不同的顏色標示這一段的內(nèi)容?(藍色部分寫景;紅色部分寫人;景、人合一;靜、動結合。)
(2)小結寫法:描寫畫面有方法,可以景、人融合,可以動、靜結合。
(3)當堂練習,遷移運用,描寫自己最喜歡的一張照片。(拿出課前準備的自己挑選的照片。)
(4)交流分享,互相評價。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寫法,試著修改自己的小練筆。
(設計意圖:“學生的言語智慧正是在學得與習得的融合過程中生成的,這個融合的過程就是‘遷移運用?!盵5]相似論認為:為實現(xiàn)遷移而教必須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類似”的能力,因為發(fā)現(xiàn)類似是實現(xiàn)經(jīng)驗轉(zhuǎn)移的先決條件。人的大腦不管是在顯意識中,或是在潛意識中,都是按照相似性進行激活、聯(lián)系、匹配、重組的。此環(huán)節(jié)意在選取典范的、學生可接受和模仿的言語事實,引導學生在“語境還原”的反復朗讀中,自主發(fā)現(xiàn)文本語言表達的特點,提煉其中蘊藏的言語運用規(guī)則——描寫畫面有方法,可以景、人融合,可以動、靜結合。然后創(chuàng)設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化情境,描寫自己最喜歡的一張照片,當堂練習,引導學生借鑒運用,實現(xiàn)遷移。)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聽寫生字新詞。學生訂正,教師重點指導易錯難寫的字詞,如“縛、羞”等。
2.背誦第一自然段。
過渡:少年閏土的美好形象,在“我”腦海留下深深的烙印,除了瓜地刺猹這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難以忘懷,課文中“我”和閏土相處的這段時間,還有哪些新鮮稀奇的事呢?
二、品少年閏土形象特點,感受快樂相處之樂趣
出示任務驅(qū)動一:默讀“我”和閏土相處部分內(nèi)容(6-18自然段),找出作者敘述了哪幾件事?請仿照“瓜地刺猹”的表達樣式,試著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每件事內(nèi)容。
1.學生自主學習,用小標題形式概括事件。
2.交流反饋,梳理出與“瓜地刺猹”表達樣式(在哪里干什么)相同的小標題,相機板書(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瓜地刺猹、沙地看魚)。
(設計意圖:形成良好的概括能力是小學高年級學生必備的語文能力。統(tǒng)編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材對學生的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做過單元專項訓練,如: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各部分內(nèi)容;學習列提綱、分段敘述等。本篇作為六年級教材內(nèi)容,在學生具備一定的概括能力的學情下,以“在哪里干什么”的表達范式,在思辨的內(nèi)在認知活動中,訓練學生更高層次的運用語言的能力。)
出示任務驅(qū)動二:從以上四件事例中,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兩件事,細細品讀,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少年閏土怎樣的形象特點?圈畫出關鍵詞句,寫下你的閱讀感受。
1.學生自主學習,圈點勾畫,批注閱讀收獲。
2.交流反饋,巧抓關鍵詞句,體會閏土美好的少年形象。
預設:
(1)品讀“雪地捕鳥”,相機板書少年閏土的形象特點。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
“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①巧抓閏土捕鳥的動作詞——掃、支、撒、看、縛、拉……,體會閏土的聰明能干。
②巧抓標點省略號,體會閏土對鳥兒知之甚多。
③結合課文插圖二,想象講述趣事的情境:閏土講得繪聲繪色,“我”聽得津津有味,感受“雪地捕鳥”這件新鮮事的無窮趣味,體會閏土自信大方等美好的少年形象。
④情境表演,感情朗讀,再現(xiàn)閏土講述“雪地捕鳥”的畫面。
(2)品讀“瓜地刺猹”,相機板書少年閏土的形象特點。
“……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賊嗎?”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猬,猹。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我那時并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么一件東西——便是現(xiàn)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他不咬人嗎?”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①比較文中的兩處“偷”,體會不同人物形象的不同性格特點。
“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里是不算偷的”,句中的“不算偷”表現(xiàn)了閏土淳樸善良的農(nóng)村少年形象。
“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講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句中的“防偷去”表現(xiàn)了城里人互相猜忌的不信任的自私情感。
②巧抓閏土刺猹的動作詞,體會閏土的機智勇敢。
③關注省略號,體會閏土對猹知之甚多。
④結合插圖一和二,情境表演,感情朗讀,再現(xiàn)閏土講述“瓜地刺猹”的畫面。
⑤思考:為什么作者兩次寫到“瓜地刺猹”這件事?(最能突出閏土的美好少年形象,給作者留下難忘的美好記憶。)
(設計意圖:“課堂的‘言‘意兼得應從詞語品味中、段落結構間、詞語推敲時、思維記憶里去追尋。教師在課堂中要注重引領學生在閱讀中自覺地關注言語本身,在語言的比較揣摩中感悟語言的表達方法。讓學生在領悟‘意向、意境、意蘊的同時,關注語言表達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從而領略到文本中融合的言和意?!盵6]以上教學過程通過引導學生品味對閏土動作細節(jié)的描寫,自覺關注省略號運用的特殊含義,感受人物的形象特點,并借助課文插圖,通過朗讀還原情境,體會“我”與閏土快樂相處的無限樂趣,從而實現(xiàn)語言學習過程中的“言”“意”兼得。)
(3)“海邊拾貝”“沙地看魚”略寫部分,以讀代講,體會閏土見多識廣、熱愛生活等特點。
3.結合板書,了解作者通過幾件事寫人物形象的表達特色。
(1)小結:作者正是通過描寫雪地捕鳥、瓜地刺猹、海邊拾貝和沙地看魚這幾件事,刻畫出少年閏土美好的少年形象。(相機用簡筆畫勾勒出一棵成長樹。)
(2)梳理寫法:要寫好一個人物的形象特點,你從魯迅的這篇課文學到了什么好方法?(相機板書:精選事例、詳略得當。)
(設計意圖:統(tǒng)編版語文教科書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單元設有“導語”,在單元導語中明確語文要素,單元中的某些課文落實語文要素,貫穿著方法的學習與運用。本篇課文是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中習作要素為通過事情寫一個人,表達自己的情感。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是對學習內(nèi)容的總結,更是對名作家寫作方法的總結,讓學生初步感知精選事例、有詳有略地安排事例的習作方法,為落實語文要素的目標奠定基礎。)
三、聚焦“我”的表現(xiàn),走進“我”的內(nèi)心世界
過渡:同學們,課文中除了描寫閏土這個少年形象,還寫了一個少年形象,就是文中的“我”,當閏土跟我繪聲繪色地講述每一件新鮮事時,“我”的感想分別是怎樣的,請你讀一讀,品一品,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1.(課件出示表現(xiàn)我的感受的句子。)學生自主朗讀感悟,試著體會“我”的內(nèi)心世界。
我那時并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么一件東西——便是現(xiàn)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地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jīng)歷,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賣罷了。
阿!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2.交流反饋,相機指導。
3.預設:“我”肯定覺得生活很無趣,較之見多識廣的閏土,“我”就像一個井底之蛙(只看見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很多很多事物都不知道。
4.思考:作為少爺?shù)摹拔摇?,是讀過書學過知識的,而海邊農(nóng)村長大的閏土沒有機會讀書,肯定沒有“我”的知識豐富,為什么作者會覺得閏土見多識廣,而“我”卻像井底之蛙呢?(我們只是在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里學習書本知識,每天讀到的只是書本上的死知識,缺乏親近自然的生活實踐。我們多么向往自由,向往飛到廣闊的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學習不一樣的知識。)
5.感情朗讀,走進“我”的內(nèi)心世界。
四、反觀自我,樹立正確的少年觀
過渡:同學們,你們跟閏土年紀相仿,正當少年?,F(xiàn)在,請你認真地思考,與少年閏土相比,你是一個怎樣的少年?你有哪些優(yōu)點,有哪些不足,可以通過怎樣的方式改造自己?
1.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3.小結:少年閏土具有許多美好的性格特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設計意圖:統(tǒng)編版語文教科書充分發(fā)揮了語文學科在育人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風尚等人文教育內(nèi)容融合在教科書之中,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信、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美好品德,增強其社會責任感。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科書在立德樹人方面的獨特價值和優(yōu)勢。本篇課文課后習題要求學生“體會閏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結合相關內(nèi)容說說閏土是個怎樣的少年”。當少年閏土的美好形象深深地印刻在每個孩子心中時,那“少年閏土”就不僅僅只是少年閏土了,每個孩子都能在閏土這個形象中看到自己或同伴的影子,教材“育人”此刻正是時機。但是,如果僅僅停留在“體會閏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結合相關內(nèi)容說說閏土是個怎樣的少年”這一目標,教學就戛然而止,顯然大大削弱了教科書在立德樹人方面的獨特價值和優(yōu)勢。此環(huán)節(jié)意在喚醒學生內(nèi)在的道德自覺,將熟悉的“少年閏土”形象與自我形象進行比照,深入剖析自我,直面內(nèi)心真實的自我,以達到從少年閏土這一形象上獲得積極的性格啟示,促進自我生命成長的最高目標。新時代的教學應該培養(yǎng)怎樣的少年?新時代的少年應該成為怎樣的人?我想,從“少年閏土”這一形象上,學生定是能吸收到許多正能量的。)
五、拓展延伸,以一篇帶一本
過渡:可是,時隔三十年,“我”再見閏土時,中年閏土卻是這個樣子。(課件出示《故鄉(xiāng)》中描寫中年閏土的內(nèi)容節(jié)選。)
1.請默讀資料,此時你心中有什么疑問?
2.交流閱讀感受:少年閏土的勇敢樂觀,中年閏土還有嗎?(逐一擦去板書中少年閏土的性格特點。少年閏土的許多美好的性格特點,中年閏土都不具備了。)
3.思考:這究竟是為什么呢?請同學們課后閱讀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查閱魯迅創(chuàng)作《故鄉(xiāng)》的相關資料。相信你能找到答案。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交流。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盵7]此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默讀魯迅小說《故鄉(xiāng)》中描寫中年閏土的節(jié)選內(nèi)容,學生讀后必定心生疑惑——為什么少年閏土身上許多美好的性格特點,中年閏土都不具備了?學貴有疑。學生有了困惑便能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期待,激發(fā)閱讀興趣,從而有效達成“讀好書,讀整本書”的閱讀目標,有助于落實本單元的閱讀要素“借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相信,在閱讀經(jīng)典作品《故鄉(xiāng)》的過程中,學生對本單元的核心人物魯迅、對《故鄉(xiāng)》中的主人公閏土、對作品表達的情感等都會有更深入的了解、體會。)
注釋:
[1][2][3][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年,第2頁,第2頁,第12頁,第23頁。
[4][5]薛法根:《為言語智能而教——薛法根與語文組塊教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年,第54-55頁,第62頁。
[6]吳忠豪:《從“教課文”到“教語文”——小學語文教學專題行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68頁。
(作者單位: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qū)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