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飛
摘? ?要: 本文參照美國外語教學標準(5C標準),對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求職面試》模塊進行設計實踐,探討“5C”標準對我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美國外語學習標準? ? 高職? ? 公共英語? ? 借鑒意義
一、美國國家外語教學標準(5C標準)簡介
2000年,美國外語理事會與其他三個美國外語組織共同發(fā)表美國K-12年級的外語教學標準《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核心內容被概括為5C,即Culture(文化理解體驗能力)、Connections(觸類旁通聯(lián)系能力)、Comparisons(語言文化比較能力)、Communities(在多元文化社區(qū)中的語言應用能力)和Communication(溝通和交際能力),其中最高也是最核心的標準是communication(溝通和交際能力)。
5C標準最大的特點是側重溝通,這也是實現語言的社會功能的最有效途徑。不僅指導了美國K-12年級的外語教學,而且對其他國家的外語教學有很大啟發(fā)。5C標準另一個經常為人們忽略的重要貢獻是從實際需求出發(fā),提出外語運用的三種不同模式:溝通交際模式(interpersonal mode)、理解解釋模式(interpretive mode)和演示交際模式(presentational mode)。
二、文獻綜述
雖然,5C標準提出已二十年,但國外對5C標準的研究方興未艾。相比較而言,國外對于5C標準的研究,更側重應用。Lear和Abbott[1]運用5C標準的框架,采用社區(qū)服務學習法(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證實社區(qū)服務學習法可以有效幫助學習者實現5C標準目標;Scott和Huntington[2]用量化研究分析初學者如何發(fā)展5C標準中提到的語言“理解解釋模式”;Barnes‐Karol和Broner分析5C標準中最核心的內容“文化”,并提出一種利用圖片進行文化和語言提升的方法。
目前國內關于美國外語教學標準的研究數量不太多。以“美國”和“5C標準”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可以獲得88篇文獻(截至2019年8月9日)。從文獻互引看,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外語教學”“學習標準”“漢語教學”等方面,可以分為理論研究、借鑒研究和實踐研究三類。
(一)理論研究
包延新[3]在其碩士畢業(yè)論文中對美國外語教學標準的主要內容及科學性進行詳細介紹和分析;王春紅[4]則在組織機構、理論基礎、課程目標、內容和分級標準等多個方面對比美國5C標準和我國的2011新課標,并指出兩者在面向全體學生、重視交際能力、關注多元文化、培養(yǎng)學習策略、體現多元評價及循序漸進等方面存在共性,在目標分級方式、內容標準要求、學生情感因素、聯(lián)系其他學科等方面存在不同。
(二)各類由5C標準帶來的啟示
程莉[5]、李江薇[6]、陳乃琳[7]、吁娟[8]等學者分別研究5C標準對國內初中英語、對外漢語、大學英語、高職英語等不同領域外語教學的啟示。
(三)實踐研究
事件研究較多出現在對外漢語課堂,其中劉洋[9]以5C標準為基礎,設計了初級漢語課程《我想喝茶》一節(jié)課;彭紅[10]則以5C標準為理論框架,為堪薩斯大學孔子學院高中漢語課程設計了綜合課《我喜歡春天》,并提出了5C標準在對外漢語初級綜合課教學設計應用中的具體問題;楊慧[11]則在比較了國內外對外漢語教學的差異后,總結了堪薩斯大學孔子學院針對5C標準的教學實踐活動,并提出了5C標準對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
將5C標準應用于國內高職高專院校的外語課程相關研究僅有四篇文獻。其中,李黎[12]提出國內的高職英語教學可以結合5C標準和學生實際水平制定教學標準;吁娟[13]分析了5C標準的內涵外延及國內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兩個誤區(qū)后,提出了要拓寬英語教學的文化視野,加強實踐功能和凸顯區(qū)位特色;陳文婭[14]提出對高職英語教學根據5C標準調整和改進教學模式及教學設計及重視知識的運用和實踐這兩項啟示;胡珊[15]通過一個學期的實驗,證實在運用了5C標準中的交際、文化和社區(qū)標準后,學生的英語交際、文化和英語運用有明顯提高,但是在關聯(lián)和比較方面沒有明顯變化。目前,沒有發(fā)現對運用5C標準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設計案例的研究。
三、參照美國5C標準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設計案例
本文試圖參照美國5C標準,對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進行一個模塊的課程設計。
(一)課程名稱
大學英語。
(二)單元名稱
外企求職。
(三)授課對象
某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yè)大學一年級學生。
(四)課時數
4課時(45分鐘/課時)。
(五)總體設計
參照5C標準,以實現外企面試中良好的語言溝通為本次課程的最主要目標。采取任務式教學方法,實現“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
溝通交際能力目標(Communication):能在面試中熟練地進行自我介紹;能熟練地應答面試中的常見問題。文化理解體驗能力目標(Culture):能理解外企職場文化;能遵守外企面試基本禮儀。觸類旁通聯(lián)系能力目標(Connections):能理解并基本完成求學等其他類似場景的面試任務。語言文化比較能力目標(Comparisons):能區(qū)分英語面試和漢語面試的常見問題及外企和中國企業(yè)面試中的常見應答方法。
多元文化社區(qū)中的語言應用目標(Communities):能在面試中適應不同族裔面試官的對話,能在面試中尊重不同族裔面試官的文化背景并作出恰當的回應。
(六)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