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寶惠, 孫 麗, 李鳳俠, 顧道琴
(安徽省腫瘤醫(yī)院 1. 血液科; 2. 患者服務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31)
共情是臨床實踐中最重要的溝通技巧之一[1]。在醫(yī)學領域中,共情被定義為醫(yī)護人員能夠準確的理解患者需求、體諒患者處境、關懷患者疾苦的能力[2]。醫(yī)療服務提供者的共情能力使患者能夠表達對醫(yī)療問題的感受和意見,減少心理痛苦,對改善軀體癥狀和整體功能具有積極意義[3]。護士共情能力的提高,可以促進與患者間的溝通,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效率。人際交往效能感是個體在與他人進行交往活動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該交往活動的判斷。護生良好的人際交往感對其臨床溝通能力具有積極影響[4]。護士與患者間的溝通,是護理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國內外學者廣泛認可共情在護患溝通中的重要性[5]。護生是未來護理人員的儲備力量,大部分護生畢業(yè)后直接進入臨床護理工作,護生共情水平直接影響護理工作質量。有研究[6]顯示共情是一種可教的能力。因此,關注護生的共情能力,提高護生綜合素質是當代護理教育者的首要任務。本文通過調查護生共情能力的現(xiàn)狀,探討探討共情與人際交往效能感的相關性,為提升護生的共情能力提供依據(jù)。
采取整群抽樣法,選取2018年10月—11月醫(yī)院實習的護生共118名。納入標準:知情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無精神障礙及意識障礙者。排除標準:既往有心理障礙或人際交往障礙者;不愿意參與本次研究者。
1.2.1 調查工具: 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工具包括:①一般資料問卷:包括性別、生源地、是否獨生子女、實習時間等一般資料。②杰弗遜共情量表-護生專用版(JSPE-NS):該量表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工具,用于衡量衛(wèi)生專業(yè)教育和患者護理背景下共情[7]。英文版是由美國杰弗遜醫(yī)學教育和健康護理研究中心博士編寫,本文采用中山大學邱志軍翻譯之后的中文版量表,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shù)0.739,重測Cronbachα為0.867。量表包括3個維度,分別為觀點采擇、情感護理、換位思考,其中反向計分與正向計分各10條。該量表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用Likert 7點計分制計分,分值范圍40~140分,得分越高共情能力越高,得分率=實際得分/總分×100.00%。③人際交往效能感量表:采用謝晶[8]編寫的大學生人際交往效能感量表,該量表為自評量表,量表Cronbach’sα為0.78,效標效度為0.81,重測Cronbach’sα為0.815。包括溝通效能、自我價值效能、情緒控制效能、親和效能、自我印象效能、利他效能6維度,共36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6級評分法。其中,12個條目為反向題,其余均為正向題??偡址秶?6~216分。得分越高,表明人際交往效能感就越高。
1.2.2 調查方法: 問卷發(fā)放前由研究者向護生解釋研究的目的、內容,問卷的填寫方法和注意事項,當場發(fā)放問卷,填寫完后當場收回。問卷采用匿名原則,保護護生隱私,由護生獨立完成,填寫時間約15 min。本次共發(fā)放問卷118份,回收118份,有效回收率100.00%。
護生共情能力總分(104.96±13.26)分,其中觀點采擇(56.79±8.27)分,情感護理(39.37±7.19)分,換位思考(8.80±2.70);人際交往效能感總分(124.06±11.57)分。 見表1。
表1 共情各維度及人際交往效能感得分 分
不同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護生的共情能力比較中,其中不同學歷、父親文化程度不同的護生的共情能力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父母是否離異的護生人際交往效能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人口統(tǒng)計學的護生共情及人際交往效能感得分 分
將共情能力總分、各維度得分與人際交往總分、各維度得分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共情能力與人際交往效能感各維度具有相關性(P<0.05),共情能力與人際交往效能感具有相關性(P<0.01)。見表3。
表3 共情能力與人際交往效能感相關性
注:*P<0.05;**P<0.01
為進一步探討共情能力與人際交往效能感之間的相關性,在上述Pearson相關分析的基礎上,將共情能力總分為因變量,人際交往效能感各維度、學歷、父親文化程度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人際交往效能感中自我情感價值維度對共情能力有較高的回歸效應,自我情感價值維度對護生共情能力具有直接影響作用,是最主要的解釋變量,能夠在28.00%的程度上解釋護生共情能力的變化。
表4 護生共情能力與人際交往效能感回歸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生共情能力得分(104.96±13.26)分,與朱宏銳等[9]研究結果(104.71±15.543)分水平相似,低于王麗朵等[10]研究的護理本科生共情能力(107.41±10.97)分,高于劉新萍等[11]研究的護理本科生共情能力(83.14±11.26)分。本研究護生共情能力的均值高于100分,得分率為75.00%,共情能力處于中等水平,這可能與護生護理對象是腫瘤患者有關,長期過度情感支出。有研究[12]顯示,有94.8%的腫瘤內科護士長時間接觸腫瘤患者,有發(fā)生共情疲勞的風險,從而護士的共情能力有所下降。從各維度看,護生的觀點采擇、情感護理均分較高,說明護生能夠正確認識共情在護理中的重要作用,能夠識別和體驗他人的情感。換位思考均分最低(4.40±1.35)分,這與劉新萍等[11]研究護理本科生換位思考得分最高不一致。原因是由于現(xiàn)在的護生都是“90后”或者“00后”,大都以自我為中心。說明護生在站在患者角度進行換位思考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也提示了護理教育者在今后的教育中注重護生的換位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
比較不同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護生共情能力發(fā)現(xiàn),僅學歷、父親文化程度在共情能力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①學歷:??粕睬槟芰Ω哂诒究粕?,這與盧美玲等[13]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由于本研究的選取對象中本科護生樣本量較少;有研究顯示,隨著護生學習的進步,共情能力下降[14]。②父親文化程度:父親文化程度低的護生共情能力低,與李青文[15]研究結果不一致。父親文化程度低,缺乏人文溝通知識,在人際交往及溝通中容易緊張、焦慮,不能采用很好的方式與別人相處。父親的這種溝通交往問題潛移默化的影響護生,導致護生會產生相應的溝通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護生的人際交往效能感得分(124.06±11.57)分,總體得分較低,這一結果低于國內相關研究[16]結果。從各維度看,溝通效能感均分最高(3.85±0.46)分,情緒控制效能均分最低(3.05±0.50)分。說明護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對自己溝通能力比較自信,相信自己的溝通時表達的信息能被他人理解和接受。這可能與護生在校期間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醫(yī)院護理學習中與病患間的溝通交流有關。情緒控制效能得分最低,與以往研究[17]結果一致,表明護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對自身的情緒控制能力信心不足,不能很好地控制自我的情緒體驗。護生臨床實習前存在一定的心理壓力[18],步入臨床實習后面對復雜的護理環(huán)境,操作技能不熟練等因素,在與他人的溝通交流中存在著怯場、焦慮等情緒,不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到人際交往中。護生通過溝通和交流能夠解決臨床護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可以使其快速從消極的情緒中恢復[19]。這提示護理教育者在臨床護理帶教中關注護生的心理需求,了解護生的人際交往狀態(tài),培養(yǎng)護生在溝通交流能力上的情緒控制力,能夠積極應對人際交往。
本研究相關性分析顯示護生的共情能力與人際交往效能感呈正相關(P<0.01),共情能力得分越高,人際交往效能感越高。共情能力與人際交往效能感各維度相關性結果顯示,共情能力與人際交往效能感各維度存在相關性(P<0.05),觀點采擇、情感護理與人際交往效能感呈正相關性(P<0.01)。回歸分析表明,人際交往效能感中自我情感價值維度對共情能力有較高的回歸效應,自我情感價值維度對護生共情能力具有直接影響作用,是最主要的解釋變量,能夠在28.00%的程度上解釋護生共情能力的變化。自我情感價值能夠對共情能力具有良好的預測作用,也就說明人際交往效能高者能夠預測良好的共情能力。因而,具有較高的人際交往效能感的護生,對自己的溝通、人際交往充滿信心,能夠主動的參與護患溝通中去,理解他人情感與行為之間的關系,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共情是一種擁有和別人一樣的感覺并與他們有情感聯(lián)系的過程。護士缺乏共情能力可能會導致患者不滿,甚至會因護理上的疏忽而引起患者投訴。護生的共情發(fā)展仍有空間,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生共情能力與人際交往效能感呈正相關性,提示護理教育者可以參考本研究的結果,結合二者的共性,將二者融合一起;同時根據(jù)護生的實際情況應用實踐課程和理論課程的結合,為護生設計共情相關的培訓方法,提高護生的共情水平。然而,傳統(tǒng)的護理教育缺乏適當?shù)慕虒W方法來培養(yǎng)護生的共情能力,因此,必須找到有效的方法來增強具備這些技能的護理學生[20]。美國護理學院協(xié)會強調,將共情發(fā)展作為護士對護理教育專業(yè)角色重要性的一部分[3]。國外已經有大量文獻研究提高共情能力的培訓方法:溝通技巧工作坊[21],包括講座、角色扮演、患者訪談;標準化病人(SP)互動;共情工作坊;虛擬病人(VP)技術已被用于評估和教學,幫助醫(yī)學、言語病理學和其他衛(wèi)生專業(yè)學生提高共情交流[22]。因此,護理教育專家應結合我國國情,設計出符合我國護生的共情的培訓方法和教育策略,提高護生的共情能力。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