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曉霞
肝硬化是指由一種或多種病因反復或長期作用而對機體所造成的彌漫性肝損害,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進行性肝病,我國大部分患者多表現為肝炎后肝硬化,少數患者屬于血吸蟲性肝硬化或酒精性肝硬化[1]。肝硬化的發(fā)病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營養(yǎng)障礙、酒精中毒、藥物、工業(yè)毒物、膽汁淤積等,其常見臨床癥狀有黃疸、乏力腹脹、肝脾大、腹水等,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隨著病情不斷加重,將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其生活質量,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3]。故本研究分析滋陰保肝湯治療肝硬化的療效。具體信息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肝硬化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每組100例。觀察組中男45例,女55例;年齡32~72歲,平均年齡(53.26±8.45)歲;病程2~6年,平均病程(4.12±1.23)年。對照組中男45例,女55例;年齡31~73歲,平均年齡(54.06±8.32)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4.75±1.42)年。2組比較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本研究已獲院內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西醫(yī)標準:均符合《實用內科學》[4]中相關診斷標準;均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中醫(yī)標準:均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肝腎陰虛證,主癥:腰酸腿軟或腰痛、脅肋隱痛于勞累后加重、五心煩熱或低熱、眼干澀、舌紅少苔,次癥:頭暈、耳鳴、眼花、小便短赤、大便秘結、口干咽燥、脈細數或脈細等。排除標準:入院前行相關治療者;存在其他肝臟疾病者;對此次治療藥物過敏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精神疾病或存在心腦血管疾病者;拒絕參與研究者。
1.3 治療方法2組均行保肝利尿等常規(guī)對癥治療,包括注射用還原型谷胱甘肽(商品名:阿拓莫蘭,重慶藥友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9991067),規(guī)格0.6 g,用量1.2 g,溶入25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靜滴,1次/d;甘草酸二銨氯化鈉注射液(商品名:甘利欣,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630),規(guī)格250 ml/瓶,用量1瓶,靜滴,1次/d。對照組應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商品名:培菲康,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0970105)治療,規(guī)格:1 g/包,2包/次,3次/d。觀察組應用滋陰保肝湯治療,處方為太子參30 g,牡蠣30 g,龍骨30 g,茯苓20 g,白茅根20 g,沙參20 g,石斛10 g。血瘀者加用丹參20 g,赤芍20 g;氣虛者加用黃芪30 g;黃疸者加用茵陳15 g;腹水者加用車前子15 g,二丑6 g。1劑/d,早晚各服用1次。2組治療時間均為6個月。
1.4 觀察指標(1)遠期療效: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幅度超過95%,各項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為治愈;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幅度超過70%,各項臨床癥狀及體征顯著改善為顯效;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幅度超過30%,各項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為有效;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幅度在30%以下,各項臨床癥狀及體征無變化或加重為無效。尼莫平地法公式=[(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傆行?治愈+顯效+有效。(2)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前、6個月后對患者以下臨床癥狀,如腰酸腿軟或腰痛、五心煩熱或低熱、脅肋隱痛于勞累后加重、舌紅少苔、眼干澀、頭暈、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等12項,按嚴重程度分為無、輕、中、重4個等級并依次記為0、1、2、3分,積分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遠期療效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8%)高于對照組(9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遠期療效對比 (例,%)
2.2 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的中醫(yī)證候積分較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6個月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比 (例,
肝硬化的常見發(fā)病部位在肝部,其根據不同病因可分為病毒性肝硬化、代謝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膽汁淤積型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等,病理組織學中認為其發(fā)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機體內存在廣泛的肝細胞壞死、纖維隔形成及結締組織增生、殘存肝細胞結節(jié)性再生,致使體內肝小葉結構遭到破壞、假小葉形成,從而使肝臟不斷變形、變硬最終形成了肝硬化。目前針對肝硬化患者,西醫(yī)多以抗生素進行治療輔以腸道益生菌,但治療效果并不理想。
在中醫(yī)學中,肝硬化屬于“鼓脹”“脅痛”“積聚”“黃疸”等范疇,大部分患者發(fā)現時已處于失代償階段,中醫(yī)認為該階段患者傷陰、傷氣較嚴重而致肝腎脾虧虛,故治療時以養(yǎng)肝實脾、扶正祛邪、養(yǎng)陰調血作為治療理念進行辨證施治[6]。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總有效率較高,且治療6個月后中醫(yī)證候積分較低,表明應用滋陰保肝湯治療肝硬化的效果較好,可促進癥狀減輕。分析原因在于滋陰保肝湯中含太子參、牡蠣、龍骨、茯苓、白茅根、沙參、石斛等中草藥。其中太子參能夠生津潤肺、益氣健脾;牡蠣可散結止痛、平肝固澀、促進睡眠;龍骨具有平肝潛陽、鎮(zhèn)心安神、收斂固澀的功效;白茅根能清熱利尿、涼血止血,沙參可養(yǎng)陰清肺,生津益胃;石斛具有補益脾胃、強筋壯骨、滋養(yǎng)陰津的作用;對血瘀者加用丹參及赤芍,丹參可安神除煩、活血調經、涼血消癰、祛瘀止痛;赤芍可祛瘀活血、清熱涼血;對氣虛者加用黃芪可利濕利水、補氣升陽;對黃疸者加用茵陳能夠利膽退黃、清利濕熱;對腹水者加用車前子和二丑,車前子可滲濕止瀉、祛痰明目、利尿清熱;二丑可殺蟲攻積、泄水消腫、祛痰逐飲。全方合用能夠充分發(fā)揮滋陰保肝作用,從而有效緩解患者癥狀[7,8]。
綜上所述,應用滋陰保肝湯治療肝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其中醫(yī)證候積分,療效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