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彥
(大連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00)
肺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肺部炎癥,臨床以呼吸急促、食欲下降、咳嗽等為主要表現。重癥肺炎是指除了常見的肺炎癥狀外,還伴有呼吸衰竭或者其他系統(tǒng)受累的一種肺部疾病。重癥肺炎急性期患者病情相對較為嚴重,如果未對病情予以有效控制,則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對重癥肺炎患者采取綜合治療的同時,加強患者全面、個體化的干預,對患者病情的好轉具有十分顯著的價值。集束化護理是指將一系列有循證依據的治療、護理措施進行集合用于某種難治疾病的干預模式。本次研究以68例重癥肺炎急性期患者為對象,探究集束化護理的應用效果,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68例重癥肺炎急性期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患者資料選取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34例包括18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40~69歲,平均年齡(54.2±6.7)歲;研究組:34例包括20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42~74歲,平均年齡(53.8±6.3)歲,納入標準:確診為重癥肺炎急性期患者,知情,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腫瘤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嚴重系統(tǒng)障礙患者[1]。患者臨床資料數據經研究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對比無差異性(P>0.05)。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密切監(jiān)測患者病情變化,加強患者飲食干預,做好患者生活指導等。研究組:實施集束化護理,集束化護理中除了包括常規(guī)護理措施外,其他護理方式如下:①成立小組:成立集束化護理小組,由護士長、責任護士共同成立集束化護理小組,以有循證基礎的治療、護理措施作為臨床護理依據,結合患者的個體化特點、重癥肺炎急性期表現等,制定符合臨床實際的干預措施。②宣教及心理干預:宣教主要是針對疾病認知不足患者,采取多媒體、面對面講解等方式對患者講解重癥肺炎的表現、病因、治療方法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心理干預主要針對存在不良心理患者,采取積極溝通,使其心結逐漸打開,以保持樂觀心態(tài),勇敢面對病情。③并發(fā)癥預防:加強對患者的監(jiān)控,一旦患者有腹痛、惡心,出現了與心肌損傷相關的癥狀,需要及時上報醫(yī)師,做好預防控制,并按照預定方案進行干預。
1.3 指標評估:滿意度調查量表、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調查量表均為我院護理人員自擬,用滿意度調查量表評估患者滿意情況,量表共10分,評分>7分為十分滿意,評分4~7分為較滿意,評分0~3分為不滿意,滿意率用十分滿意率+較滿意率和表示;用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調查量表對患者在疾病知識認知程度進行評估,量表總分100分,分數與患者認知程度為正比關系[2]。
表1 患者滿意度數據調查結果[n(%)]
1.4 統(tǒng)計學方法:SPSS24.0為數據統(tǒng)計學軟件用于計數、計量資料的分析,用(%)對計數資料表示,用(±s)對計量資料表示,并分別用χ2檢驗、t檢驗,以P<0.05表示數據存在差異性。
2.1 滿意度患者數據對比:滿意度數據分析,研究組、對照組分別為94.12%、76.47%,數據有差異性(χ2=4.660,P<0.05),見表1。
2.2 疾病知識掌握評分組間患者比較:研究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評分(92.6±4.5)分高于對照組(88.9±3.7)分,數據差異性強(t=3.703,P=0.000<0.05)。
重癥肺炎是臨床多發(fā)性疾病之一,重癥肺炎急性期具有病情危重、病情發(fā)展快等特點,如果控制效果不理想,則會導致患者生命安全遭受威脅。臨床發(fā)現,對于重癥肺炎急性期患者,如果治療、護理干預不理想,不僅會延長病程,還易誘發(fā)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影響患者病情的恢復,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诖?,在對重癥肺炎急性期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療手段外,還需要積極總結臨床經驗,并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從而改善患者病情,提升其生活質量。集束化護理是隨著醫(yī)學發(fā)展形成的新型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將循證思想、相關理論進行有效的結合,并應用于實踐中。與常規(guī)護理比較,集束化護理具有系統(tǒng)化思想,讓臨床的護理更具有依附根據,減少了護理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了護理人員的主動性,保證了臨床護理質量。本次研究結果分析,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疾病知識掌握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集束化護理的應用,對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及不良護患關系的緩解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用于重癥肺炎急性期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明顯,值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