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珍
(大連市金州區(qū)中醫(yī)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100)
臨床護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醫(yī)療服務活動,在患者的疾病診療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1]。因此,不斷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對于提高醫(yī)療服務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而護理質量的提升有賴于高質量的護理管理,由此可見,運用科學化的護理管理模式實施護理管理工作,促使護理管理質量不斷提升,是非常重要的[2]。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我院在護理管理工作中引入了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在實踐中表現(xiàn)出了顯著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實施傳統(tǒng)護理管理模式期間在我院工作的護士120例作為對照組,并選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實施了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后在我院工作的護士120例作為觀察組。觀察組120例護士,均為女性,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34.5±2.7)歲。對照組120例護士,均為女性,年齡在23~48歲,平均年齡為(33.6±2.2)歲。兩個研究組護士的基本資料,經過對比分析,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
1.2 研究方法:比較兩組護士在護理管理實施前后的各項主要護理質量指標評分,主要包括基礎護理、護理文書和優(yōu)質護理評分[3]。以此來評估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在提升護理管理質量中的應用效果。其中的護士分層級管理實施如下:①構建分層級管理小組:首先建立起分層級管理小組作為管理核心,組員為院內各科室選拔出來的能力較強、經驗豐富的臨床護士,組長為管理經驗豐富的護士長。該小組主要負責的工作是制定全體護士的培訓方案,在此基礎上對全體護士開展分層級管理工作。②分層級崗位管理:首先將整個病區(qū)進行劃分,使其成為若干區(qū)域,每個區(qū)域均為一個小組,并在每個病區(qū)設立小組長,責任護士,根據組內護士的學歷、工齡、能力劃分為不同等級,按照其劃分等級安排負責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責任組長對組內護士的工作進行監(jiān)督和把關。③分層級職責管理:根據護士的具體職責不同,其負責的工作內容也不同,首先護士長是分層級管理的核心所在,主要對全體護士的臨床護理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統(tǒng)一的管理、監(jiān)督,同時病區(qū)的劃分工作也由護士長負責。而對于責任護士來說,其要承擔分管患者的護理工作,對患者實施連續(xù)性護理。④分層級工作安排:根據工作量合理進行排班,在工作量較大的高峰期要增加值班護士數量,當工作量減少時,同時減少值班護士數量。對于夜班值班的安排,要遵循人性化理念進行,根據護士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
表1 不同護理管理模式下護士的各項主要護理質量指標評分比較(分,±s)
表1 不同護理管理模式下護士的各項主要護理質量指標評分比較(分,±s)
1.3 統(tǒng)計學處理:SPSS21.0軟件分析,各項主要護理質量指標評分用(±s)和t檢驗。以0.05作為檢驗水準。
護理管理實施前的各項主要護理質量指標評分,兩組護士均相當,P>0.05;護理管理實施后觀察組護士的以上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分層級管理模式是一種近年來興起的護理管理模式,也是一種科學化的護理管理模式,將分層級管理模式應用到我院的護理管理工作當中,首先能夠幫助護士調整好工作的身心狀態(tài),使其能夠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面對臨床護理工作,這對于改善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4];其次通過分層級護理管理,能夠最大程度上激發(fā)護士的工作積極性,促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這對于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5]。綜上所述,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的實施能夠顯著提高護理管理質量,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