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偉
(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團 浙江杭州 310000)
在平時的課堂甚至公開課中,在課堂聚焦階段,教師總會想方設法,求新立異,消耗較多課堂時間,然而卻適得其反。于是就出現(xiàn)了我們經常聽到的三個問題。
在平時課堂中,總是感嘆,老師精心設計的內容總是上不完,精彩的環(huán)節(jié)展示不出來。教師的遺憾亦是時間自己之問:為什么“我”總是不夠用?教師在感慨之余,是否關注這樣一個現(xiàn)象:在聚焦階段擺出奇招,花了大比重時間也沒有進入學生探究階段。
在目前的科學課中,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似乎學生現(xiàn)在對科學課的興趣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歡欣鼓舞的境地,有較多的學生表現(xiàn)出對科學的冷淡,甚至包括一些之前愛科學的孩子。為何?
有孩子說:“科學,我們很喜歡,所以我們很期待科學課??墒巧险n了,老師總是講很多,我們都沒有興趣了。到最后,我們自己做實驗的時間都很少了?!薄昂竺鎵ι腺N著做科學的小主人,其實老師才是主人。”
“簡約課堂”的理念提出已有多年,一線的小學科學教師也嘗試實施簡約課堂提升課堂實效。然而,有較多的教師迷茫于簡約課堂和簡單課堂之中,把課堂純粹簡單化。聚焦雖快速但缺乏理性思考,既沒有起到激趣作用,也沒有啟發(fā)、啟示、指導之功。
針對以上“三問”,我們思考:聚焦速度慢,所以一堂課老師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聚焦不夠吸引人,致使學生興趣調動不起來;聚焦過于隨便,導致簡約變簡單。為了解決“三問”,我們提出關注聚焦的速度、亮度和深度,提高聚焦實效性,真正落實簡約課堂的理念。
有效聚焦是簡約課堂的第一階段,對打造簡約課堂有重要意義。把握科學課堂聚焦的速度、亮度和深度,形成快速、有趣、有理的“三度一體”聚焦策略,是構建簡約課堂的有效途徑。
作為簡約課堂的第一階段,聚焦得快速、有效是簡約課堂的前提。有統(tǒng)籌的時間預案、開門見山地切入主題和精準的設問,是快速、有效聚焦的主要方法。
1.預案時間,統(tǒng)領全課
浙江省教研員喻伯軍老師在《追求簡約的課堂》中提出了關于一節(jié)科學課時間分配的方案:新課導入一般在2分鐘左右,總結運用一般控制在8分鐘左右,而學生的主要活動和研討交流,應該占到30分鐘左右。這對我們落實日常工作中踐行簡約課堂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其中的“新課導入”部分,筆者把它理解為聚焦,因為聚焦目標更明確,對整節(jié)科學課有一個科學合理的時間預案。如下表:
表1 簡約課堂時間分配表
每個老師上課時都會有一張時間分配表或自己心中有一個時間分配的預案,然而在上課過程中,總是會“忘乎所以”,上著上著就沒有了自己的時間預設軌跡。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沒有在預設之內,導致其他環(huán)節(jié)不能按預期的時間進行。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可用“極致”思想執(zhí)行時間預案,即在教學設計中詳列預設,所有預設需用的時間,就是每個環(huán)節(jié)所用的最多時間。
2.開門見山,直切主題
有效聚焦首先應開門見山,直接切入主題,圍繞主題展開聚焦的相關活動,包括談話、觀賞、演示、觀察等。教師可以通過談話、實驗、創(chuàng)設情境等方式,幫助學生明確本課的研究主題或問題,達成研究主題的共識。
3.精準設問,緊扣主題
對話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主題揭示、方法指導、結果研討等都需要通過對話實現(xiàn)。而對話的精髓是問題的設計??焖倬劢顾O計的活動要直切主題,因此,精準的設問是執(zhí)行主題活動主要途徑。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教材內容,設計緊扣主題的問題。問題設計不到位,非但不能體現(xiàn)研究主題,反而會使課堂聚焦失敗,浪費課堂教學時間。三、四年的問題應該設計得條框更緊密些,五、六年級的問題應該設計得開放些;起始課的問題可以設計得開放些,單元主題課的問題應設計得目標更明確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最本源的動力。興趣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指對活動過程的興趣,間接興趣主要指對活動過程所產生的結果的興趣。因此,只有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有機結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
1.內容新穎,培養(yǎng)間接興趣
間接興趣主要指對活動過程所產生的結果的興趣,通常情況下,直接興趣直接影響間接興趣,而間接興趣反作用于直接興趣。因此,在有效聚焦的時候,我們可呈現(xiàn)與主題密切聯(lián)系的或與單元核心概念緊密相關且比教材內容新穎有趣的現(xiàn)象和結果,培養(yǎng)學生的間接興趣。
筆者在清晰界定單元核心概念,準確定位單元起始課作用的前提下,在聚焦階段,快速地向學生呈現(xiàn)了與單元教學、本課內容緊密相關的新內容,為后續(xù)教學設下鋪墊,同時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雖然還沒有經歷學習的過程,至少讓學生感受到這個內容的結果還是很有趣的,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間接興趣。
2.直觀體驗,激發(fā)直接興趣
直接興趣是指對活動過程的興趣。通過呈現(xiàn)結果激發(fā)了學生的間接興趣,讓學生經歷各種探究過程則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直接興趣。針對小學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的特點,用不同形式經歷相同的過程,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直接興趣。
在聚焦時,可以由抽象到形象,由形象圖示到直觀演示,由概念內涵到概念外延,再到概念應用,通過不同的聚焦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科學的直接興趣。對于實驗方法,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描述性指導,也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書本的方法介紹,也可以通過演示實驗進行示范指導,總之,運用多種直觀體驗,激發(fā)學生的直接興趣。
3.學用結合,保持個人興趣
個人興趣是個體以特定的事物、活動及人為對象,所產生的積極的和帶有傾向性、選擇性的態(tài)度和情緒。在培養(yǎng)了間接興趣,激發(fā)了直接興趣的基礎上,保持學生對科學、對科學課、對科學活動長久的興趣,就是本源的興趣。聚焦時不僅要借助各種措施和方法培養(yǎng)間接興趣和直接興趣,更應該讓通過學以致用及老師的情緒保持學生的個人興趣。
簡約課堂并不代表簡單課堂,所以,聚焦不僅要講究效率,激發(fā)心情,更應該體現(xiàn)深度,即要有理。這里所謂“深”并非難,而是要體現(xiàn)科學課的核心思想,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思維。因此,在聚焦時,應該通過演示實驗、故事或視頻等媒介創(chuàng)設各種探究情境,有效激發(fā)、引導學生的思維。
1.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激發(fā)探究思維
主題情境教學以確定主題為先決條件,它的特點就是主題鮮明,一切教學內容的編排設計和操作都是圍繞中心主題展開。在聚焦階段,讓學生確定科學探究的主題,明確探究活動的目標,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思維,以提高探究活動的有效性。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思維
問題是教學的主線,聚焦時,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是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的重要目標。通過演示實驗,設置懸而未決的現(xiàn)象,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猜測結果,討論探究方法,開展探究活動。
3.創(chuàng)設合作情境,碰撞探究思維
合作情境是特指在教育教學活動范圍內,在按照班級授課制原理組合成的學生群體之中,教師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通過外因的創(chuàng)設和調控使學生產生為了某個明確可行的共同目標去尋求合作的內心需求,從而形成積極主動、富有凝聚力的合作氛圍。教學中的合作有利于開拓學生思路,改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形式與人協(xié)作的作風,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合作中碰撞思維的火花。聚焦階段,讓學生親眼目睹實驗中的困難,可激發(fā)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4.模擬真實情境,遷移探究思維
一些危險性、不易或不宜真實接觸的必修教學內容與學習內容可以通過模擬現(xiàn)實情境來滿足教與學的需求。聚焦階段模擬真實的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遷移思維,讓學生圍繞這一情境進行探究活動,從而解決問題。
總之,聚焦時創(chuàng)設情境,關鍵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思考。因此,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尊重學生的基礎。
實踐證明,快速的聚焦是保證學生享有充分探究機會的前提,有趣的聚焦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深度的聚焦能較好地啟發(fā)學生的探究思維。聚焦中體現(xiàn)的速度、亮度和深度并不是単維的,而是融為一體的呈現(xiàn)。“三度一體”的有效聚焦方式是構建簡約課堂的有效途徑。
本文僅是簡約課堂研究的開始,要有效實施長時探究,提高交流研討的實效,有效拓展延伸,還需要廣大教師今后繼續(xù)實踐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