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廣洋 王 宏 閆寒冰
結直腸癌是如今最常見1種消化道腫瘤[1]。該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認為結直腸癌的發(fā)生受到遺傳、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是從正常粘膜-腺瘤-癌的演變過程[2-3]。環(huán)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基因長度約8.3 kb,沉默表達于機體大部分正常組織中[4]。COX-2可在病理條件下可被各種損傷迅速激活,特別是在惡性腫瘤中呈現(xiàn)高表達狀況,并涉及腫瘤的化療耐藥性及患者的不良預后[5-6]。微衛(wèi)星穩(wěn)定性(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是結直腸癌的發(fā)病機制之一,是由錯配修復基蛋白(MMR)缺失造成,大約占20%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病因[7-8]。本文具體探討與分析了結直腸癌COX-2、MSS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為尋找結直腸癌的發(fā)病因素提供理論依據?,F(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本院腫瘤外科收治的結直腸癌患者144例,納入標準:病理確診為結直腸癌;預計生存期≥3個月;術前均未接受任何相關治療,均為原發(fā)性腫瘤患者;年齡40~70歲,具有手術治療指征;患者臨床資料完整,并愿意參加本研究;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臨床資料缺乏者;嚴重電解質紊亂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及育齡患者。其中男性84例,女性60例;年齡≥60歲 104例,<60歲40例;腫瘤直徑>4 cm 78例,≤4 cm 66例;分化程度:高分化32例,低分化78例,中分化34例;淋巴結轉移44例;臨床分期:Ⅰ+Ⅱ期74例,Ⅲ期+Ⅳ期70例;腫瘤部位:左半結腸70例,右半結腸74例。
取所有患者的病灶組織新鮮標本(病灶組)與正常腸黏膜(距癌組織≥5 cm)新鮮標本(對照組)。兔抗人COX-2多抗購自英國Abcam公司(稀釋濃度為1∶500);鼠抗MLH1、PMS2、MSH2、MSH6單抗(稀釋濃度均為1∶200)均購自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免疫組化試劑盒購自北京中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采用磷酸鹽緩沖液(PBS)代替一抗做陰性對照,已知的結直腸癌組織作陽性對照,實驗步驟按照說明書操作。
COX-2細胞核棕褐色3分,棕黃色2分,淺黃色1分,無染色0分,陽性細胞百分比≤5%為0,6%~25%為1,26%~50%為2,51%~75%為3,>75%為4,乘積≥4分為陽性表達。MLH1、PMS2、MSH2、MSH6均以腫瘤細胞核出現(xiàn)棕黃色染色為陽性表達,若MLH1、PMS2、MSH2、MSH6均為陽性表達,則判定為微衛(wèi)星穩(wěn)定(MSS)。上述所有判斷都采用雙盲法,由兩位病理醫(yī)師根據陽性細胞占所有細胞百分比與陽性細胞染色強度乘積雙向評估。
調查與記錄所有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與病理資料,記錄所有可能與COX-2、MSS有關的臨床病理特征。所有調查資料搜集完畢后,對記錄項目統(tǒng)一進行編碼與保管。
應用SPSS 19.00軟件對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數(shù)數(shù)據以百分比表示,對比為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直線相關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病灶組COX-2、MSS陽性表達率為69.4%和84.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3.6%和38.9%(P<0.05),見表1。
表1 兩組COX-2、MSS陽性表達率對比(例,%)
在144例患者中,病灶組織COX-2和MSS陽性表達率與腫瘤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腫瘤直徑密切相關(P<0.05)。見表2。
表2 結直腸癌COX-2和MSS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例,%)
在144例患者中,直線相關分析顯示:病灶組織COX-2陽性表達與MSS陽性表達呈顯著正相關性(γ=0.762,P=0.000)。
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結直腸癌在我國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9]。當前醫(yī)學技術的進展使得該病患者的死亡率顯著下降,但是很多患者因為治療選擇不當而影響生活質量甚至生存時間,因此早期判斷患者病情與預測預后,實現(xiàn)針對性更強的治療尤為重要[10]。結直腸癌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惡性腫瘤中遺傳變化最顯著的腫瘤,涉及的發(fā)病機制包括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染色體缺失等[11]。COX-2定位于1q25.2~25.3,包含10個外顯子及9個內含子,惡性腫瘤腫瘤中COX-2的陽性表達率明顯升高,對腫瘤患者的預后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12]。COX-2具有原癌基因活性,可參與細胞增殖和侵襲并抑制細胞凋亡,抑制靶基因的的表達,從而促進腫瘤的生長、侵襲與轉移[13]。微衛(wèi)星穩(wěn)定狀況是結直腸的另一重要發(fā)病機制,特別是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的結直腸癌患者具有個性化的臨床病理特征[14]。有研究發(fā)現(xiàn)MSS高表達患者多發(fā)病年齡較小、發(fā)病于分化較差、右半結腸、粘液腺癌常見,且多存在家族遺傳史。錯配修復蛋白缺失及腫瘤細胞中某些基因突變是MSS高表達發(fā)生的重要原因,能夠激活下游TGF-β/Smads 信號通路,從而促進腫瘤的惡化[15-16]。本研究顯示病灶組的COX-2、MSS陽性表達率為69.4%和84.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3.6%和38.9%,表明結直腸癌組織多伴隨有COX-2、MSS的陽性表達。
本研究顯示在144例患者中,病灶組織的COX-2、MSS的陽性表達率與腫瘤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腫瘤直徑密切相關。也就是癌組織分化程度越低、臨床分期越晚、淋巴結轉移與腫瘤直徑越大,則COX-2、MSS 表達越高,說明COX-2、MSS陽性表達與結直腸癌惡性程度相關。主要在于COX-2、MSS的高表達可促進炎性遞質釋放,促使腫瘤微淋巴管的新生,也可促使腫瘤細胞突破基底膜導致浸潤性轉移發(fā)生[17]。其中COX-2高表達可通過激活Ras-MAPK 通路可抑制細胞凋亡,增加促生長基因Bcl-2 的表達,從而促進結直腸癌細胞的遷徙和轉移[18-20]。結直腸癌患者的病情與預后受腫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潤范圍及患者人體環(huán)境等多方面影響,抑癌基因的激活、促癌基因編碼序列缺失或突變是結直腸癌進展的關鍵性因素[21-22]。本研究顯示線相關分析顯示結直腸癌病灶組織的COX-2陽性表達與MSS陽性表達呈顯著正相關性,提示COX-2的異常激活及MSS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可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信號傳導通路。不過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研究的樣本數(shù)量不足,且樣本來源的地域、種族、腫瘤異質性也有所差異,將在后續(xù)研究中深入分析。
總之,結直腸癌病灶組織的COX-2、MSS呈現(xiàn)高表達,兩者可互相影響,且與腫瘤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腫瘤直徑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