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
摘要:小學是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啟蒙時期,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師不僅要注重小學生文化水平的提升,更要注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其中美術作為一門重點課程,教師需要在小學階段為學生初步建立起對“美”的認知,為學生今后審美觀的形成奠定基礎。中國畫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文化形式,在小學美術中起到積極的作用?;诖?,本文針對中國畫在小學美術實踐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中國畫;小學美術實踐;研究及應用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教師對于其的引導作用十分重要,一定程度上能夠決定學生一生的成長及發(fā)展方向。因此在小學美術實踐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打好基礎,幫助學生初步認識美的概念和含義。中國畫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經典形式,同時也稱作水墨畫,是我國民族發(fā)展中的重要文化之一,因此將其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中,能夠為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思維注入新鮮的生機與活力,對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和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都有很積極的作用。
一、中國畫在小學美術實踐中的應用價值
首先,將中國畫應用于小學美術實踐中可以讓小學生有接觸傳統(tǒng)文化的契機。當今社會發(fā)展迅速,每天都有一些新的先進事物產生,因此當代小學生是在一個信心技術和科學技術為主導的時代下生活的,傳統(tǒng)的文化藝術,比如京劇、戲曲、中國畫等已經離小學生越來越遙遠了,這不利于學生審美觀念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因此將中國畫應用于小學美術實踐中,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和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其次,將中國畫應用于小學美術實踐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繪畫形式之一,中國畫不同于素描,中國畫的完成需要一個堅強的心理素質和耐心,同時中國畫以其獨特的色彩構成,可以有效優(yōu)化小學生的美術思維,可以增強學生對美術色彩的判斷能力,并且在中國畫的學習中逐漸磨練學生的耐心,促使學生以一個端正的心態(tài)面對美術學習。
最后, 將中國畫應用于小學美術實踐中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藝術思維。美術作為藝術形式的一種,并不是每一種思維都是適合學習美術的,中國畫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價值,既能夠體現色彩構成的方式,也能夠呈現出一幅美術作品的層次感,學生通過學習中國畫不僅能夠掌握一些繪畫技巧,同時能夠在中國畫中分析和感受深刻的情感內涵和價值觀念,這些對于學生藝術思維的形成具有積極的幫助,能引導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將自己的內心想法呈現出來。
二、中國畫在小學美術實踐中的應用策略
(一)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小學美術中進行中國畫的應用時,首先要從明確教學目標開始,教師在設置完課程目標之后,一切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都要以此為核心,這樣可以幫助教師確定教學的方向,從而實現針對性的教學,引導學生高效地學習和感受美術。當前小學美術教學目標主要分為三點:
1.知識技能目標:即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學習了解中國畫的內涵,并且對中國畫的工具與材料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繪畫方式,理解中國畫的情感韻味。
2.主要教學方法: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畫的握筆方式、線條構成以及色彩搭配的方式,體會其中的趣味性。
3.情感價值目標:通過中國畫的學習增強學生對美術學科的了解,并且對傳統(tǒng)文化產生一定的情感,促使學生將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弘揚下去。
(二)教學中采取分段教學的模式
每個年齡段的小學生對美術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開展中國畫的美術教學,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美術繪畫能力和審美情趣,促使學生在自己理解的范圍內了解中國畫,認識和感受傳統(tǒng)文化,這種分段教學的模式是尊重學生差異化的表現。例如,針對低年段的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要比較簡單,簡單地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繪畫技巧,通過一幅繪畫能夠簡單分析色彩構成代表的含義即可;而針對高年段的學生,教師在中國畫的教學上要加大難度,要求學生能夠自行完成一幅中國畫,并且對于中國畫的鑒賞要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解名家名品的處理方式等。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式
小學生正處于愛玩愛鬧的年齡階段,對于新鮮事物存在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學生的天性,因此教師在小學美術實踐中針對中國畫的應用,一定要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核心,采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中國畫的學習,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例如,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制作一些多媒體教學課件,課件中包括一些優(yōu)秀的中國畫作品,用多媒體將中國畫的鮮明色彩、構成方式等呈現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關注,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之后教師可以自然地引入中國畫工具和使用方法的教學,鼓勵學生自己嘗試,在實踐中掌握中國畫的一些繪畫方式,在教學的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作品給出及時的評價,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指出學生的不足,鼓勵其繼續(xù)研究中國畫,不斷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四)課后活動的布置要具有實效性
在小學美術實踐中進行中國畫的應用,教師在課堂之后還要注重課后活動的有效性布置,課后活動的布置要與課堂上的教學內容相結合,可以說課堂上是理論教學,課后活動是實踐過程,檢驗學生課堂上理論知識的學習成果,以此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踐有效地融合,將理論知識學以致用。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一個“春”的主題,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靈感和素材,完成一幅中國畫,并且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在繪畫的過程中也可以融入一些其他繪畫形式,以豐富學生的作品內容。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教育體系已經不再只是關注學生的文化成績,同時也要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綜合性發(fā)展才是當前的教育目標。因此小學美術教學越發(fā)受到關注和重視,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中國畫應用于小學美術實踐中的重要性,并且通過科學的教學策略將中國畫應用于實際教學中,推動小學生美術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的提升,同時也要借助中國畫的優(yōu)勢和魅力幫助小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為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與傳承,為民族未來的發(fā)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洪海霞.淺談中國畫在小學美術實踐中的研究及應用[J]. 好家長,2015(29).
[2]羅婧博. 小學美術中國畫的創(chuàng)意教學[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