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丹
(吉林省前衛(wèi)醫(yī)院 吉林 長春 130012)
腸梗阻是指腸道內(nèi)出現(xiàn)堵塞,使腸內(nèi)運動不暢而出現(xiàn)的一種常見病癥[1]。腸梗阻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腹部持續(xù)性疼痛,具有發(fā)病急、來勢猛的特點,且患者不進行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容易使病情加深,進而對患者可能造成生命危險。在對腸梗阻的臨床檢查方法上目前有三種,分別是超聲、腹部X線平片和CT[2]。本研究就是對超聲、腹部X線平片和CT三種影像在腸梗阻的診斷價值進行分析和探討,具體內(nèi)容如下:
選擇的是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需要進行腸梗阻檢查的患者600例,其中男性320例,女性280例,年齡分布在21~77歲之間,則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9.52±28.49歲?;颊咧袥]有惡性腫瘤史、精神障礙等情況,且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為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
對600例患者分別進行超聲、腹部X線平片和CT檢查,并對檢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并分析。
1.2.1超聲檢查。使用臨床上應用的彩色多普勒超聲波診療儀器(頻率設為3.5~7.5MHz)對患者進行檢查。此過程中患者需要躺臥,探頭順時針掃描患者的腹部,對患者腹部梗阻情況進行認真查看,并給出必要影像圖。
1.2.2腹部X線平片檢查。使用臨床上應用的西門子DR機對患者進行掃描。此過程中患者需要站立,由設備對患者的腹部進行X線平片掃描,必要時候患者還需要進行臥位掃描。
1.2.3 CT檢查。使用臨床上應用西門子雙源CT設備對患者的腹部進行掃描。此過程中患者需要平臥,對患者進行平掃和加強掃描,掃描范圍為全腹部。設置參數(shù)為層厚10mm,層距10mm,0.8s/圈,同時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加長、加強掃描[3]。
對600例患者分別進行超聲、腹部X線平片和CT檢查的檢查結果與患者的手術結果進行比對分析,以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的確定情況進行三組檢查的診斷準確率判斷對比。在梗阻部位觀察上以手術結果結果為基準,將三項檢查對患者高位小腸梗阻、低位小腸梗阻和結腸梗阻的判斷情況進行比對。在梗阻原因上依舊以手術結果結果為基準,將三項檢查對患者粘連性腸梗阻、腸扭轉和結核性腹膜炎的判斷情況進行比對。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600例患者在手術結果的體現(xiàn)上對梗阻原因和梗阻部位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600例患者的手術結果顯示,高位小腸梗阻190例,占比32%;低位小腸梗阻210例,占比35%;結腸梗阻200例,占比33%。(2)600例患者的手術結果顯示,粘連性腸梗阻320例,占比53%;腸扭轉170例。占比28%;結核性腹膜炎110例,占比19%。
CT檢查準確率與手術結果情況最為符合,其次是超聲檢查,然后是腹部X線平片,且三者間的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2、3。
表1 超聲與X線比對[n(%)]
表2 超聲與CT比對[n(%)]
表3 X線與CT比對[n(%)]
腸梗阻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但是醫(yī)治時間不及時,極有可能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出現(xiàn)腸壞死情況,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腸對梗阻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檢查就顯得必不可少。在臨床影像學檢查中,超聲、腹部X線平片和CT相繼出現(xiàn)并應用,都在對腸梗阻的檢查起到了一定作用。
根據(jù)臨床研究表明,腹部X線平片的分辨率低,不能對腸梗阻情況進行準確判斷;而超聲檢查的診斷準確率則較高,但是易受患者的體質(zhì)情況影響,從而出現(xiàn)判斷誤差;CT檢查則相對前兩者來說,具有更高的診斷準確率[4]。本研究也證實,患者通過CT檢查獲取的診斷準確率比超聲與腹部X線平片檢查的都要高,且相互間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綜上所述,通過對超聲與腹部X線平片、CT三種影像在腸梗阻的診斷價值進行了分析,可以得出在腸梗阻患者進行檢查時應采用CT的檢查方式,能夠?qū)颊吖W柙蚝凸W璨课贿M行及時且準確分析,即診斷確診率最高,從而保證了患者的治愈時間,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