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鵬
(晉中市中醫(yī)院CT核磁室 山西 晉中 030600)
在呼吸系統(tǒng)中,肺癌屬于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該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嚴重威脅中老年患者生命健康[1]。臨床上,早期肺癌通過放化療或是手術方法進行治療,一般可以痊愈,并能使得患者生命得到有效延長,但是中晚期肺癌患者通過放化療或是手術方法進行治療的效果不夠理想,死亡率明顯較高,且患者生活質量也顯著降低。所以,肺癌患者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他們的生活質量具有顯著改善,并能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在對肺癌患者進行篩查的時候,低劑量螺旋CT掃描為一種低于常規(guī)螺旋CT劑量的方法,這種方法的敏感性同常規(guī)螺旋CT掃描的較為接近[2]。為有效探討低劑量螺旋CT掃描用于早期肺癌診斷效果,特從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肺癌患者進行統(tǒng)計學研究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從我院2017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中選取90例進行統(tǒng)計學數(shù)據對比分析,根據患者入院時間分為兩組,均為45例,其中,觀察組男、女分別為32例、13例;年齡下限、上限分別為40歲、79歲,平均年齡為(59.8±5.4)歲;吸煙史下限、上限分別為2年、21年,平均吸煙史為(11.6±2.7)年;對照組男、女分別為31例、14例;年齡下限、上限分別為41歲、80歲,平均年齡為(60.2±5.2)歲;吸煙史下限、上限分別為3年、22年,平均吸煙史為(12.1±2.1)年。不同組別患者基線資料相對比統(tǒng)計學意義不明顯,P>0.05,能夠對比。
兩組患者掃描檢查的機器為GE Optima CT680 64排螺旋CT,對照組患者螺旋CT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管電流、掃描層厚、重建圖像層厚、掃描時間分別為120kV、250mA、5mm、0.625mm、4.33s。觀察組患者螺旋CT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管電流、掃描層厚、重建圖像層厚、掃描時間分別為120kV、50mA、5mm、0.625mm、4.33s。上述兩組患者在掃描后,圖像均傳送到醫(yī)學影像工作站,之后對其進行相應的后期處理。圖像形成后,兩名富含臨床經驗的CT診斷醫(yī)師對其評價,若兩名醫(yī)師評價結果不一致,需再次仔細分析圖像,并協(xié)商解決,最終達成一致性結論。
對不同組別患者肺癌檢出率、圖像質量評分和輻射劑量進行觀察分析,其中,圖像質量評分主要是評價圖像是否出現(xiàn)偽影、診斷可信度以及病灶顯示狀況三個方面,總評分為4分,其中,1分證明圖像不合格,出現(xiàn)嚴重偽影,病灶顯示不清晰,不能對其進行診斷,診斷可信度低于60%;2分證明圖像合格,出現(xiàn)少量偽影,病灶能顯示出來,且診斷可信度為60~74%;3分證明圖像良好,出現(xiàn)輕微偽影,病灶能很好的顯示出來,診斷可信度為75~89%;4分證明圖像優(yōu)質,沒有出現(xiàn)偽影,病灶能最佳的呈現(xiàn)出來,且診斷可信度不低于90%。臨床上,噪聲對CT圖像質量產生嚴重影響,若患者病變組織同正常組織衰減系數(shù)相差較小,就會產生較高的噪聲,進而降低病灶分辨力,此時可調整劑量和改變層厚來降低對圖像質量的影響。對兩組患者加權CT劑量指數(shù)、劑量長度乘積、有效管電流曝光時間及最大有效輻射劑量進行全程記錄[3]。
本次研究涉及的全部數(shù)據均通過SPSS24.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處理,用(±s)表達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前后對比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用n(%)表示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按α=0.05檢驗標準,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中,41例患者檢出肺癌,其早期肺癌檢出率為91.1%(41/45);對照組患者中,42例患者檢出肺癌,其早期肺癌檢出率為93.3%(42/45)。不同組別患者早期肺癌檢出率相對比,統(tǒng)計學差異不明顯,P>0.05。
兩組患者圖像質量合格率均為100.0%,觀察組患者中優(yōu)質圖像率為84.4%(38/45)、圖像噪聲值為(63.8±11.2)db、CT掃描圖像質量評分為(3.6±0.5)分,對照組患者中優(yōu)質圖像率為97.8%(44/45)、圖像噪聲值為(36.3±10.1)db、CT掃描圖像質量評分為(3.7±0.6)分。對比兩組患者CT掃描圖像質量評分,P>0.05;兩組患者優(yōu)質圖像率和圖像噪聲值之間具有一定差異性,P<0.05。
兩組患者輻射劑量對比狀況,詳見表。
表 對比兩組患者輻射劑量(±s)
肺癌是當前十分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隨著人們生活結構的改變,肺癌發(fā)病率也逐漸升上,已經成為當前呼吸系統(tǒng)中最為嚴重的疾病。對肺癌患者而言,在早期并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xiàn),待出現(xiàn)臨床癥狀后,大多進入到進展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影響到患者預后。影像學檢查是發(fā)現(xiàn)早期肺癌的最佳方式,而在傳統(tǒng)的胸部X射線檢查中,發(fā)現(xiàn)早期肺癌的靈敏度比較差,很容易出現(xiàn)漏診的情況。胸部CT檢查則具有高時間分辨率、高密度分辨率的特點,能通過容積掃描對肺癌進行準確定位[4]。近年來,隨著放射診療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及患者健康意識的逐步提高,在X射線檢查過程中,放射劑量的使用情況越來越受關注,由于普通的CT檢查中,輻射劑量要高于胸部X射線檢查,所以如何做好輻射劑量防護工作是一個重點。低劑量CT檢查在早期肺癌篩查中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其主要是由于肺臟的肺泡結構是含氣體的器官,其自然對比度要高于空氣,增加管電流后,圖像的質量更加清晰。隨著低劑量螺旋CT掃描技術的成熟化發(fā)展,其在肺癌檢查中的應用也逐漸推廣開來。在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早期肺癌檢出率差異不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CT掃描圖像質量評分和圖像噪聲值均同對照組患者之間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且觀察組患者輻射劑量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綜上所述,在對早期肺癌患者診斷臨床上低劑量螺旋CT掃描效果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