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飛 孫穎 黃偉 支小魁
摘要? ? 為了明確鑫尊拌種對太子參出苗及產量的影響,設計了1、2、3 mL/kg 3個濃度處理進行試驗。結果表明,采用鑫尊拌種能顯著提高太子參的出苗勢,增加出苗率,提高植株的葉片長度、葉片寬度、株高和地上部鮮重,增產增值效果顯著,其中鑫尊最佳拌種劑量為2 mL/kg種子。
關鍵詞? ? 太子參;鑫尊;出苗率;出苗勢;農藝性狀;產量;產值
中圖分類號? ? S567.5+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2-0067-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eed dressing with Xinzun on the seedling emergence and yield of Pseudostel lariaheterophylla,three concentration treatments (1,2 and 3 mL/kg) were desig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ed dressing with Xinzun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mergence potential of Pseudostel lariaheterophylla,increase the emergence rate,increase the leaf length,leaf width,plant height and fresh weight of the above ground part of the plant,and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yield and output value was significant,among which the optimal seed dressing dose of Xinzun was 2 mL/kg seed.
Key words? ? Pseudostel lariaheterophylla;Xinzun;seedling emergence;emergence potential;agronomic character;yield;output value
太子參(Pseudostel lariaheterophylla(Miq.)Pax)又名孩兒參、米參、童參或四葉參等,系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異葉假繁縷的塊根,是傳統(tǒng)的滋補佳品。太子參是貴州省主要中藥材品種之一[1],是貴州省農業(yè)產業(yè)化建設的主導產業(yè)和優(yōu)勢特色產業(yè)[2],近幾年來在黔南、黔東南等地有較大的栽培面積,其中黔南成為我國太子參最大種植地區(qū)[3]。由于太子參人工栽培時間短,對其高產栽培技術[4]、連作障礙及種子處理等研究較少[5-6],產量水平較低,經濟效益不明顯,嚴重制約了太子參產業(yè)的發(fā)展[7-8]。為掌握太子參高產栽培過程中采用拌種劑鑫尊(41%唑醚·甲菌靈懸乳劑)拌種對其出苗、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于2018年12月18日至2019年7月30日進行了試驗。現(xiàn)將結果總結如下。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貴州省施秉縣牛大場鎮(zhèn)長龍灣村某農戶責任田進行,海拔高度900 m,旱地,土質砂壤土,肥力中等。
1.2? ? 供試材料
供試太子參品種為拓參1號,種植時間2018年12月18日。供試藥劑有鑫尊(41%唑醚·甲菌靈懸乳種衣劑),德國巴斯夫歐洲公司生產,農藥登記證號PD20152385;邁舒平(25%噻蟲·咯·霜靈,懸乳種衣劑),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生產,農藥登記證號PD20161443。
1.3? ? 試驗設計
試驗根據(jù)所用種衣劑種類及用量不同設5個處理,即鑫尊1 mL/kg(A1)、2 mL/kg(A2)、3 mL/kg(A3),邁舒平3 mL/kg(B),以太子參塊根不做任何處理作對照(CK)。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12 m2(4 m×3 m)。施藥方法:太子參塊根清洗2遍,洗凈泥土,與試驗藥劑攪和均勻,晾干水分后播種。太子參塊根用量600 kg/hm2,每次重復太子參種子的塊根大小基本一致,小區(qū)用量相同。2018年12月18日種植,種植時太子參塊根在廂面均勻平放,蓋土深度6 cm,每個小區(qū)定點種植100株標記觀察。
1.4? ? 調查指標及方法
在太子參出苗后,于3月2日調查出苗株數(shù)(計算出苗勢),4月15日調查出苗率,7月30日采收各小區(qū)實收鮮參產量。
2? ? 結果與分析
2.1? ? 不同處理對太子參出苗的影響
2019年3月2日進行調查,結果表明(表1),以處理A1、A2的出苗勢最高,平均值均達29.67%;其次是處理B,平均出苗勢27.00%;第三是處理A3,平均出苗勢19.33%;CK最低,平均出苗勢18.00%;處理A1、A2、A3、B的出苗勢均比CK高,說明對太子參塊根進行種子處理可以提高出苗勢;與對照藥劑相比,處理A1、A2的出苗勢較高,處理A3的出苗(下轉第69頁)
(上接第67頁)
勢較低,說明41%醚唑·甲菌靈種衣劑3 mL/kg的用量影響太子參出苗速度。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處理間差異達顯著水平,其中處理A1、A2、A3與處理B差異不顯著,與CK差異極顯著;處理B與CK差異顯著。
出苗率以處理A2最高,達87.33%;處理A1次之,為86.33%;處理B出苗率81.67%;處理A3與CK出苗率相當。
2.2? ? 不同處理對太子參農藝性狀及地上部鮮重的影響
由表2可知,處理A1、A2、A3、B均能增加太子參葉片的長、寬,同時增加植株高度,地上部分鮮重也有明顯增加。葉片長度增長0.48~1.41 cm,增長率為12.31%~36.15%;葉片寬度增加0.31~0.82 cm,增寬率15.98%~42.27%;株高增加1.04~1.44 cm,增高率為7.16%~9.92%;地上部分鮮重增加0.31~0.78 g,增重率在14.42%~36.28%之間,以處理A2增長、增寬及增重最大。因此,推薦使用鑫尊(41%唑醚·甲菌靈種衣劑)2 mL/kg拌種。
2.3? ? 不同處理對太子參鮮參產量及產值的影響
2019年7月30日收鮮參,塊根采挖后洗凈泥土晾干后稱重小區(qū)實收產量。結果表明(表3),處理A1、A2、A3、B、CK折合產量分別為3 786.11、4 936.11、4 788.89、2 713.89、2 325.00 kg/hm2,以處理A2產量最高,其次是處理A3,以CK產量最低。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處理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經新復極差測驗,多重比較結果表明,處理A2與處理A3之間產量差異不顯著,二者與處理A1、B、CK之間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處理B、CK之間差異達顯著水平。
3? ? 結論
綜上所述,結合產品質量、經濟效益等因素分析,采用鑫尊(41%唑醚·甲菌靈種衣劑)進行種子處理(塊根),能顯著提高太子參出苗勢和出苗率,出苗勢比對照增加1.33~11.67個百分點,出苗率比對照增加1.34~14.00個百分點,太子參葉片長度和寬度分別增加12.31%~36.15%、15.98%~42.27%;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株高增加1.04~1.44 cm,增高率為7.16%~9.92%,地上部鮮重增加0.31~0.78 g,最終達到明顯增產、增收效果(產量增加388.89~2 611.11 kg/hm2,產值增加3 888.9~26 111.1元/hm2),其中以鑫尊2 mL/kg處理效果最佳。因此,建議鑫尊使用量為2 mL/kg,即10 kg太子參塊根鑫尊用量為20 mL。
4? ? 參考文獻
[1] 劉斌,陳軍義,孫興.貴州省太子參產業(yè)發(fā)展前景展望[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15):160-162.
[2] 談孝鳳.貴州太子參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J].農技服務,2019,36(3):20-21.
[3] 顧吉倫.太子參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9(6):42.
[4] 曹國璠,趙凱,不同連作障礙防控技術組合對太子參主要農藝性狀的影響[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4,42(4):183-186.
[5] 任建國,王益,劉紅美,等.菌肥拌種對太子參生長及品質的影響[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9,47(7):116-120.
[6] 林煜.不同菌肥處理對連作太子參生長發(fā)育及根系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C]//中國熱帶作物學會.做強做優(yōu)熱帶高效農業(yè) 服務熱區(qū)鄉(xiāng)村振興:2018年全國熱帶作物學術年會論文集.海口:中國熱帶作物學會,2018:2.
[7] 吳玉香,王漢琪,連彥,等.不同栽植密度對太子參產量及有效成分的影響[J].江蘇林業(yè)科技,2016,43(4):18-21.
[8] 賴春仙.太子參栽培技術與投資效益的探討[J].綠色科技,2018(1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