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芬 曾璽凡 黃軍山 周利明 劉艷玲
一個是地處武陵山區(qū)腹地的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湘西北邊陲的龍山縣,這里聚集著土家族、苗族、回族等14個少數民族;一個是連續(xù)12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省會之城長沙。
2017年1月,長沙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fā)《長沙市對口幫扶龍山縣精準脫貧攻堅專項行動計劃(2017-2020)年》,跨越500余公里,山水相隔的兩地“聯(lián)姻”,一場教育扶貧戰(zhàn)役正式打響。
“現(xiàn)代化”落戶鄉(xiāng)村學校
作為長沙對口幫扶脫貧攻堅戰(zhàn)場之一的龍山縣,地如其名,境內多山,各鄉(xiāng)鎮(zhèn)到達縣城動輒數十公里,學生求學十分不易。因此,通過教育幫扶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在當地意義尤為重大。
長沙市教育局每年支持龍山150萬元用于學校建設,每年聯(lián)合市紅十字會、慈善會支持龍山120萬元,用于資助貧困學生;長沙市岳麓區(qū)投入805萬元援建龍山縣洗洛少年宮、洗洛中學教師宿舍、灣塘九年制學校綜合樓;雨花區(qū)投入460萬元為龍山縣石牌鎮(zhèn)桶車九年制學校和石牌鎮(zhèn)中心小學提質改造工程;芙蓉區(qū)投入700萬元援建龍山縣靚房九年制學校學生宿舍樓、教師公寓、教學樓……
透過這份長沙市各區(qū)為龍山縣鄉(xiāng)鎮(zhèn)學校投入資金的記錄,記者望見了一座座高樓在校園里拔地而起,看見了山區(qū)孩子們對著多媒體投影設備滿是好奇的臉,聽見了標準操場上學子們嬉戲玩耍歡笑聲……
龍山縣茨巖塘鎮(zhèn)中心小學校長殷明發(fā)說:“長沙的援建,讓我們這所鄉(xiāng)鎮(zhèn)學校從均衡邁向了優(yōu)質。”由長沙市工商聯(lián)、金霞經開區(qū)投資近800萬元為該校援建的金霞樓,集廣播站、大禮堂、4D影院、圖書館為一體,給了511名山村孩子一個向外界展示自我的大舞臺。
今年9月,茨巖塘鎮(zhèn)中心小學金霞樓里的4D電影院落成,面向全校學生開放。得知這一消息,這群山里娃仿佛放寒假般歡欣雀躍,每天都在憧憬著進入影院體驗。戴上4D眼鏡,小心翼翼地坐在可移動座椅上,孩子們慢慢由聒噪變?yōu)榘察o,隨著影片《飛越探奇》開始放映,大家仿佛身臨其境,驚險畫面時的座椅搖擺、煙霧騰起也讓現(xiàn)場驚呼陣陣。
洗車河鎮(zhèn)是龍山縣較為偏遠的鄉(xiāng)鎮(zhèn)之一,洗車河鎮(zhèn)九年制學校是該鎮(zhèn)唯一的一所學校,寄宿生較多。山區(qū)冷得早,以往孩子們用熱水泡腳是一種奢望,“要去開水房打水,有時一壺水不夠用,晚上洗腳都用不上熱水?!苯衲?1月,長沙市望城區(qū)給學校宿舍裝上了熱水器,孩子們每晚都能洗上熱水澡了。
該校校長田將平告訴記者:“自2017年望城區(qū)對口幫扶洗車河鎮(zhèn)以來,先后投入了800多萬元,建了科技樓、裝了智慧校園系統(tǒng)、配了錄播室……學校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校孩子都喝上了直飲水,冬天打開龍頭就是熱水。”
作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口最多、最偏遠的縣城之一,龍山縣學校圖書配備嚴重不達標。2019年以來,共青團長沙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市教育局聯(lián)合發(fā)起“長龍青年手拉手·圖書捐贈”的愛心活動,共為龍山縣32所學校捐贈圖書55.8萬冊,價值超過1000萬元。
“長沙經驗”送到山區(qū)課堂
2019年8月,長沙市明德中學教師楊敏走進龍山二中時,最深切的感受是,老師們很用心,學生們也很拼。“每天中午除開吃飯的時間,大部分的老師和學生都在教室里,學生們低頭刷題,老師給個別學生講題。”楊敏說,這讓她很感動。
盡管如此,學生們依然困惑于學習效率低。一天,龍山二中的教導主任找到楊敏,提出了學生們的困惑,“為什么把語文課本上的內容都記熟了,考試時依然拿不到高分?”
針對于此,楊敏迅速啟動“整本書閱讀”教研活動。同年10月18日,她上了一堂示范課——七年級名著閱讀導讀課《朝花夕拾》,全縣100余名語文教師到場觀摩。她以“聊書”的形式,圍繞魯迅先生的“童年”,用極富親和力的語言和飽滿的情緒感染學生,在層層深入中滲透學習方法的指點,潤物細無聲。學生們自由講、上臺演,課堂氛圍異?;钴S。
“原來語文課還可以這樣上,以往我們只是立足課本,而少了拓展。”山區(qū)的課堂上,兩地老師間擦出了閃亮的火花。
與此同時,長沙市語文名師工作室的主持者蔣雁鳴也把自己的經驗帶到了龍山,該工作室的謝佼老師送詩歌課《鄉(xiāng)愁》、陽淼老師送寫作課《心理描寫》,這兩位參加全國賽事榮獲一等獎的青年教師,給龍山的老師們呈現(xiàn)全國一流課堂。
多批前往龍山縣支教的老師們將自己化為橋梁,連接長沙和龍山,把“長沙經驗”運到山區(qū)的課堂。
2019年9月,長沙市開福區(qū)清水塘二小校長駱文輝踏進龍山縣內溪鄉(xiāng)九年制學校。當時的校園,除了文化課,學生們基本沒有興趣愛好和課余活動,“學生大多‘被留守,無處安放的精力,讓學生們很躁動?!比绾未蜷_學校的視野和格局,成了難題。
在駱文輝的組織下,清水塘二小為該校量身定制“送課菜單”,先后調集多位名師帶去了美術、音樂、體育等課程,不僅開闊了該校教師的教育視野,也帶去了改變。融合土家族歌曲元素的校歌在課余時間響徹校園,心理課、戲曲課、舞蹈課、樂器課等特色課程為孩子們個性化發(fā)展提供了平臺。
現(xiàn)在內溪鄉(xiāng)九年制學校支教的清水塘二小副校長宋偉介紹了一串數字:全校736名學生,90%為留守孩子,有一半以上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一次,她問班上學生有多久沒見父母了?有的說一年,有的說兩年,最長的6年沒和父母見過面。
“山里的孩子們太需要關愛了,多種課堂的開放讓孩子們有了新的寄托?!彼蝹フf。
“缺啥補啥?!苯鼉赡辏h赴龍山講學的長沙名師多達百余人次。長沙市開福區(qū)東風小學副校長宋宇平把開展活動的經驗帶到了茨巖塘鎮(zhèn)中心小學,利用學校的紅星廣播臺訓練出了一支小主持隊伍;作為2019年支教隊中年齡最大的一位教師,來自周南中學的劉四平在龍山高級中學擔任一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周十多節(jié)課,周六補課,幾乎無休,卻從不抱怨……
目前,長沙與龍山結對幫扶的學校達到45所,不僅派去優(yōu)質師資支教,更重要的是把優(yōu)質的“長沙經驗”送到山區(qū)課堂,為龍山教育在學校管理、課堂教學等方面培養(yǎng)了一批教師骨干力量。
“走出去”收獲更多可能
組織大規(guī)模的教師培訓本就不易,還要實行500多公里的跨越,就更艱難了。
但在《長沙市與龍山縣開展學校結對幫扶推進教育扶貧實施方案》中就有指示——被幫扶學校每個學期可選派教師到幫扶學校跟班學習,跟班教師必須完成聽課學習、集體備課、班級管理、上公開課等規(guī)定任務。
一個“可”字道出了其中艱辛,但霸得蠻的長沙教育人,硬是把“可”變成了“必”。
于是,周南中學、寧鄉(xiāng)一中的校園里,常有龍山高級中學的老師們交流;明德中學、明德華興、明德天心等學校的開放周,會在擁擠的人群中看到龍山二中、龍山思源學校教師穿梭于各個教室;南雅中學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日”活動,龍山三中有學校行政管理人員、學科組長及骨干教師共15人前往訪問……
在頻繁的常規(guī)交流中,龍山的老師們領會了麓山國際的MIFE高效、明德中學的三生課堂、南雅中學的智慧教學,見識了語文的整本書教學、德育的學生生涯規(guī)劃等教育前沿實踐,帶著滿滿的學習收獲,老師們回到龍山,運用于教學,給學生帶去更多的發(fā)展可能。
龍山縣洗洛鎮(zhèn)洗洛小學教師田正志在培訓后感慨:“我們帶著渴望與希冀暢談于精彩課堂,承載著滿滿的收獲。你們的大‘舍變成了我們的厚‘得,這些收獲將會成就我們,滋潤我們!”
名師送教、送培赴長成為常規(guī)之后,“讓孩子們放眼看世界”的幫扶聯(lián)誼活動開展起來。
2019年12月30日下午,楊敏帶著龍山二中的14名孩子乘著動車到長沙,與明德華興中學的學子開展了“我在長沙過新年”結對交流活動。4天時間,孩子們入住與之結對的長沙同學家中,和明德華興中學的同學們一起上課,體驗長沙的課堂、感受長沙風俗民情,與長沙的新朋友一起跨年。
“這是我第一次坐動車,第一次到長沙?!薄霸瓉磉€可以用平板上課,智慧課堂真讓我長見識?!薄巴饷娴氖澜缣柿耍乙欢ㄒ优W習?!薄⒆觽冎赡鄣脑捳Z,承載著夢想。
今年10月23日,清水塘二小的孩子們收到了來自內溪鄉(xiāng)九年制學?!肮P友”的信,這場“手拉手”鴻雁傳書活動中,有一部分結對的小伙伴也在長沙見過面。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學子交流活動,都由長沙各方籌措資金,免費提供給龍山孩子們的公益之舉。
“打破成見,不要活在別人的想法里,更不要活在自我的限制中!”湖南師大附中星城實驗中學一名學生給龍山“筆友”寫下這樣一段文字。這種鼓勵,不僅是給小伙伴的,更是給自己的。
這場跨越500公里的“聯(lián)姻”, 不僅給山區(qū)的教育送去了新理念,也見證了扶貧路上的長沙力量,為教育扶貧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