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青祝瑪
摘? ?要:群眾文化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腳步不斷邁進,我國廣大的基層地區(qū)改變了原來的精神面貌,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基層的群眾文化工作越發(fā)的重要,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提高基層群眾的文化素質,滿足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促進基層的經濟文化和思想意識的繁榮發(fā)展。本文就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并就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當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展開了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新形勢下;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經驗分析
文化建設能夠有效的提升國民文化素質,因此政府部門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也要加大重視,就目前的社會發(fā)展形勢而言,現代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層面的需求,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fā)展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和阻礙了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所以各級政府要做好外部的扶持工作和調控,有效的改善這些問題,做好基層的群眾文化工作,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fā)展。
一、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一)群眾文化能夠有效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的滿足,其精神文化層次的需求也在不斷的上升,群眾文化建設的根本就是為人民服務,能夠充分的滿足人民迫切的文化需求,正確的引導和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活動,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二)能夠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濟政治文化的協調發(fā)展能夠促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所以文化建設必須高度重視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加快文化建設的步伐能夠有效地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促進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精神層次的進步,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三)使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地統一,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fā)展,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基層的文化建設并沒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善,政府部門要全面重視基層的文化建設,有效地保障基層地區(qū)的文化發(fā)展,為基層群眾提供更好的精神文化服務[1]。
二、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足,思想傳統落后。部分地區(qū)沒有將基層群眾化建設真正重視起來,認為精神文化的建設比不上實在的經濟收益,但是文化建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經濟建設,讓基層的人民群眾增長見識開拓視野,一些基層的政府部門只是口號喊得響亮,表面功夫做得扎實,沒有注重文化建設的長遠意義,對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足。
(二)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一些基層地區(qū)由于歷史方面的原因,缺乏專用的文化場所,新建的文化活動中心并沒有被充分的利用起來,基層民眾更多將其用成了棋牌室,其他的一些文化活動設施更是不見蹤影,更有甚者部分地區(qū)的基礎文化建設用地受到限制,不能有效的進行建設。
(三)缺少專業(yè)的文化工作者,專業(yè)人才的缺口很大。目前基層地區(qū)的文化活動由于缺少專業(yè)的人才,文化活動往往不能如期的開展,一拖再拖,嚴重影響基層的文化建設,其次基層的文化工作者由于年齡的問題,思想過于老舊,很難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潮流,組織的文化活動很難調動基層民眾的參與興趣,最后基層的文化工作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很難留住專業(yè)的人才[2]。
三、新形勢下作好基層群眾文化的措施
(一)重視基層的群眾文化活動,創(chuàng)新文化活動的形式。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不能脫離文化工作者的思想觀念,新形勢下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必須要重視群眾文化,創(chuàng)新文化活動的形式,加強對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和引導,真正把群眾文化落到實處,豐富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基層政府部門加大對群眾文化的資金投入,從而豐富文化娛樂活動的形式,讓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有聲有色,例如文藝匯演和傳統的節(jié)日文化慶祝活動等等,充分調動基層群眾的參與興趣,開展積極向上、意義豐富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
(二)加強基層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基層群眾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群眾文化發(fā)展的根本,是文化活動的載體,當前情況下基層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距離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還尚有不足,因此在基層政府部門要加強基層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讓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形式有一個完整的載體和平臺,滿足新時期基層群眾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群眾文化活動中心、有線電視和無線教育網絡建設和多功能活動室等等,給基層的人民群眾豐富多樣的文化體驗和感受。
(三)強化基層的文化工作隊伍建設,吸引文化專業(yè)人才。做好基層的群眾文化活動重要的是強化基層的文化工作隊伍建設,展現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精神風貌,吸引專業(yè)的文化人才,增強基層群眾文化發(fā)展的活力和生命力。首先是基層文化工作隊伍的管理,積極探索新的用人機制,解決基層文化站工作人員思想老舊、素質不高的問題,把文化工作人員的待遇提升到財政預算,增強基層的文化隊伍穩(wěn)定性。其次是建設專業(yè)文藝表演隊伍,規(guī)范引導文化經營隊伍的發(fā)展和管理水平,為基層的群眾文化建設添磚加瓦,適時地根據實際情況和節(jié)日慶祝組織和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最后挖掘基層的傳統藝人和民間文藝團體,為他們提供專業(yè)的練習和表演場地和舞臺,在繼承和發(fā)揚傳統文化的同時,豐富基層的群眾文化活動,增強群眾文化發(fā)展的活力[3]。
四、結語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是提高基層人民群眾文化素質的最佳載體和平臺,群眾文化來源于生活,從群眾群體中汲取養(yǎng)分,基層群眾文化的發(fā)展最重要的就是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成果,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能脫離群眾,才能滿足基層群眾不同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參考文獻:
[1]姚廷丹. 新形勢下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策略分析——如何做好劍河縣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J]. 文藝生活·文海藝苑, 2018, 000(011):263,265.
[2]劉柱向. 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J]. 時代報告, 2016, 000(028):11-11.
[3]姚樹強, 王亞娟. 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J]. 赤子, 2012, 000(008):P.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