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
摘 要:美國內爾·諾丁斯博士的著作《幸福與教育》一書中提出要“把幸福作為生活和教育的目的”,“因為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yè),而且,只有當教育者自覺地完善自己時,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完善和發(fā)展”。
關鍵詞:愛;改變;職業(yè)幸福
美國內爾·諾丁斯博士的著作《幸福與教育》一書中提出要“把幸福作為生活和教育的目的”,“因為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yè),而且,只有當教育者自覺地完善自己時,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完善和發(fā)展”。這句話告訴我們:教師幸福,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學生也就會感到幸福。沒有教師的幸福感,就很難有學生的幸福感。
誠然,提高教師的幸福指數(shù)要受諸多因素影響,甚至一些因素不是一人一力、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但多年來我一直在踐行著一條快捷有效的提高教師幸福指數(shù)的方法,那就是試著改變我自己——觀念、心態(tài)、方法、態(tài)度等等,易行且收效很好。我想大家都聽過《山不過來,我就過去》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也就是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那就會解決問題,也會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改變小記之一
我們總是試圖按照我們預想好的模式去塑造學生,但是,這種教育效能因缺乏頑強的生命力和活力,在工作中很難實現(xiàn)。尤其當我們面對的是一些“特殊”的孩子的時候,例如:殘疾的孩子、心靈有缺失的孩子等等。 舉一個例子吧,我教過的一個孩子先天聽力嚴重受損(帶著特殊的助聽器),語言交流也有點困難。他很聰明活潑也很任性倔強,剛開學的一個月內各種問題接踵而至:他調皮好動坐不住椅子,課堂上想說就說想動就動,影響了同學聽課和老師講課;他經(jīng)常遲到時間抓的不緊,課間瘋鬧毀壞公物,使班級紀律評比多次被取消資格;他固執(zhí)己見,總愛自己看書做題,不聽老師指導,導致效率低成績一落千丈……在多次溝通失敗后,我冷靜了下來:這是一個特殊的孩子,有著獨特的心理特征,認知和理解是有一定限度的,接受環(huán)境也有一定難度,而我卻欠缺有效的方法,走以前的老路,才致使局面一片混亂。
于是,我改變了我的方法:我尋求家長的幫助和配合,早上督促他提前10分鐘出門,盡量不遲到;講課時我也更加關注他,有意傾向他,只要他看我,我一定張大口型把知識點再重復一遍,讓他跟上;有時他依舊自制力差,隨意性強,但我不會和他大聲喊了,我會配合著動作和口型給他演示告訴他要怎樣做,為師的形象文雅了教育的效果也直觀明了了;遇到不會的聽不懂的時候,我不讓他直接站起來就問,而是讓他準備筆和本,隨時標記一下,下課就讓老師看并解決;我動員同學們去幫助他,于是他的桌子上總是有記事本啊、課本啊等東西,都是同學怕他跟不上或者沒聽全而幫著記的知識點……
我們之間不再是大聲呵斥和提醒,而是肢體語言的示范和伸手的幫助。雖然矛盾和煩惱還時時有,但我知道他會更有進步的,我也總是告訴自己:你遇到了一個很好的特殊的孩子,他聰明能干,善良誠實……他更需要你的愛和幫助,于是我的心便會變得平靜和柔軟起來。
教育需要我們潛心研究,更需要我們改變自己,我們沒有選擇孩子的權利,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孩子,我們都要陪伴他走過這段時光。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這也是我改變的初衷。因為愛和責任,我在改變,我在和孩子共同成長,這對于我來說是另外一種意義的幸福!
改變小記之二
現(xiàn)在的孩子有多難教育,每一個班主任都有切身的體會。其實很多問題如何去想,決定權在你。有人說,教師“把學生看作天使,你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學生看作魔鬼,你便生活在地獄中?!?我們知道,很多事情,好壞并非來自于它本身,而是我們的對這件事的態(tài)度影響了我們的心情。一個從不為別人改變的人是很殘忍的!尤其是教師!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改變。再舉幾個例子吧。
小高,還是那么散漫有個性,違紀問題屢有發(fā)生,我不會像以前一樣在班級找他談話了,愛面子的他會無視我的談話笑著和同學使眼神。我會找個10分鐘的空隙時間,挽著他去操場遛一圈,清新的空氣,放松的氛圍,獨立的空間……再談起規(guī)勸的話題就會看到他略顯嚴肅的面孔和微微頷首的認同。我知道:放下,也是一種愛。我放下了矜持和架子,為了他而改變的交流環(huán)境使溝通有了效果。
學習氛圍,會因為負擔重有挫折偶爾出現(xiàn)低沉,我不會像以前那樣追趕指責空講大道理了,那會讓學生更反感更無奈。我會讓他們調整步伐,稍作休息——結伴到操場跑幾圈,呼吸新鮮空氣做做有氧運動;放幾首電腦中存的孩子們愛聽的歌,閉目休息會;講幾個下載的小笑話或者來點智力小測試,用積極的感召力來緩和氣氛……我確信:只有和孩子同步并且一同微笑的老師才是真正幸福的老師。
家長,永遠是孩子不退休的班主任,他們的配合和支持是我們工作制勝的法寶之一。我不會像以前那樣等著家長會來統(tǒng)一解決問題了。我會充分利用好校訊通和微信圈的平臺,做到隨時溝通,隨心交流。尤其是班級微信圈的建立,大至育子問題,小到生活瑣事,大家互動很好。我懂得:哪怕只是一個秒贊,也無形之中拉近了老師和家長,家長和家長之間的距離,增進了感情,解決了許多難題。
教育無處不在,改變也就無處不在……
人大附中校長語文特級教師翟小寧在一次論壇中做了“教育要使人變得更好”的主題報告,他的第一思考就是課堂傳達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愛和善,因為愛孩子,我們才會為了所愛的人改變自己,如果在教育中做到了真、善、愛三者水乳交融,我們師生收到的還有比感動更重要的——那就是幸福!我想這才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追求的職業(yè)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