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是北宋著名詞人,他的詞從創(chuàng)作題材來看,大致可以分為愛情詞、貶謫詞、懷古紀游詞以及紀夢抒情詞,本文主要分析秦觀的貶謫詞。秦觀的貶謫詞共有二十多首,集中反映了他在貶謫生涯中的心路歷程。這些詞通過塑造一系列意象,來反映他由今昔對比帶來的失落,首先是對京城故舊的戀戀不舍,其次是回歸無望的哀傷,最后是窮途末路的凄厲絕望的心情。這些詞由于思想內容深刻,感情真摯,得到了當時以及后世很多文人的推崇,影響深遠。貶謫是官吏因過失或犯罪被流放到遠離京城之地。這種貶謫經(jīng)歷給文人們帶來的不僅是仕途的坎坷,還有生活的不順和心理的折磨。所謂的貶謫詞,指的是貶謫的官員在貶謫期間所寫的反映貶謫生活、表達貶謫感受的詞。從選取的素材方面來看,無論是貶謫時期的清苦生活,還是貶謫時期的所思所想,都是貶謫詞表現(xiàn)的內容。從詞作的核心內容來看,貶謫時期所產(chǎn)生的一切都可以作為具體的內容來反映貶謫之情。而貶謫詞的主題,一般是借助于貶謫時期的生活事件來表達作者的人生感悟。秦觀的貶謫詞有二十多首,集中反映了他貶謫生涯的心路歷程。
歷代都有黨爭,北宋也是如此。詞人蘇軾、秦觀等都是北宋新舊黨爭的犧牲品,他們也都有貶謫作品來反映當時的生活。秦觀于貶謫生涯的詞作,成就十分突出,對當時和后世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本文主要從意象、情感和影響三個方面來分析秦觀的貶謫詞。
一、詞中之意象
意象是詩詞的核心,所以意象分析是研究詩詞不可缺少的步驟。所謂的意象,就是寄托了作者思想情感的客觀物象。意就是指作者的思想情感,象就是作者所描寫的寄托著情感的物體。當詞人懷著強烈的感情,眼中的景物也就帶有了主觀色彩。秦觀的貶謫詞使用了大量的意象來表達他沉郁傷感的情思。總的來說,他的意象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其一是描述性意象。所謂描述性意象,就是用鋪陳的手法表現(xiàn)的意象。作者極力地描寫一些意象,渲染某種氣氛,使得情與景相互映襯,意境更加完美。如秦觀的《如夢令》:
遙夜沉沉如水,風緊驛亭深閉。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無寐,無寐,門外馬嘶人起。
在這首詞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完全是通過一系列環(huán)境描寫來表現(xiàn)的?!斑b夜”就是長夜,不僅從意義上,也從聲音上寫出了漫漫長夜的感覺?!俺脸痢备羌由盍艘陨细杏X。“風緊”和“驛亭深閉”聯(lián)系在一起,更加突出了環(huán)境的荒涼、氣候的惡劣。“夢破鼠窺燈”用得十分傳神,叫人毛骨悚然,真切地體現(xiàn)出了驛亭的簡陋。“曉寒侵被”則表現(xiàn)了半夜至黎明的凄神寒骨。這一系列的意象,創(chuàng)造了一個獨特的詞境,令讀者如臨其境,不但成功地傳達了旅途的艱辛,還表達出一種倦于仕宦的情緒。
其二是比喻性意象,也就是用比喻的手法來表現(xiàn)的意象。比喻,就是打比方。秦觀喜歡用一些形象生動的喻體來指代本體,增強詞表情達意的效果,從而使抽象的情感具體形象化。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把抽象的愁情具體形象化。在他的筆下,愁有時是不盡的芳草,春風吹又生,如“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庇袝r是飄飄灑灑的絲雨,縹緲迷離,如“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庇袝r是流動的一江春水,無窮無盡,如“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變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庇袝r則變成了浩瀚無際的大海,廣袤無垠,如“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p>
其三是象征性意象。象征,就是借助某一特定的形象表達更深層次的感情,一般具有約定俗成和程式化的特征。而象征性意象,就是超越它本身的生物學意義,成為暗示著深刻哲理內容的符號。例如,風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意象,一般可以分為東風、西風、南風和北風,不同的風有不同的意思。東風本來指的是自然界的春風,代表著春意盎然的生機與活力。但是在秦觀的貶謫詞中,東風除了是自然界的春風之外,有時還是政治風云的象征。在秦觀的二十多首貶謫詞中,真正用到東風的有四處,分別是:
梅英疏淡,冰絲溶泄,東風暗換年華。
——《望海潮》
東風吹碧草,年華換,行客老滄州。
——《風流子》
黛蛾長斂,任是東風吹不展。
——《減字木蘭花》
云雨未諧,早被東風吹散。
——《河傳二首》
這些東風所帶來的,不僅僅是自然界的季節(jié)轉換,還有與詞人息息相關的政局的變化。
二、淮海之情感
縱觀秦觀整個貶謫生涯的情感,首先是詞人對京城故友的眷戀惜別。紹圣元年(1094),哲宗掌握大權。新黨上臺,舊黨受到打擊,被貶離朝廷。蘇軾被貶到惠州、瓊州等地,秦觀也被牽連,貶成杭州通判,后來又被貶處州。這期間的詞作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將往日師友京師同聚的繁華與如今四下流散的清冷對比,在今昔對比之中流露出濃厚的物是人非之感。詞風以凄婉為主,代表作是《江城子》《風流子》。其中,《江城子》詞云: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留。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西城是汴京一個著名的皇家園林,每逢三月上巳,都人常去游覽。秦觀曾經(jīng)與友人在那里宴飲聚會,如今身坐黨籍,臨別時刻怎能不感到留戀?“碧野朱橋”,正是故地?!帮w絮落花”,寫了登樓時的景色,春江二句,則表達了詞人離愁的無窮無盡。詞的上片從“弄春柔”“動離憂”的楊柳寫起,追憶了曾經(jīng)的往事,憶及兩人在“碧野朱橋”的相會,又轉而描寫了現(xiàn)在“人不見,水空留”的場景,由此產(chǎn)生了無法排遣的離愁。詞的下片寫了因為韶華易逝而產(chǎn)生的悠悠別恨。“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一句非常巧妙,使得抽象的愁有了具體形象的感覺,更加凸顯了離愁的綿延不絕。
“西城楊柳弄春柔”是寫景,但也并非僅僅是寫景,還寄托著作者的情思。楊柳是中國古典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常用來表示依依惜別之情和春光易逝之嘆?!芭喝帷钡摹芭弊?,堪稱一絕。它將一切山光物態(tài)在春天的陽光之下所特別顯現(xiàn)出來的活潑的生機、生動的風姿都鮮明地描繪出來了?!芭喝帷钡慕Y果,便是牽動了詞人的情思,使得他“動離憂,淚難收”。還記得當日碧野朱橋的相會,但如今流水仍在,人卻渺無蹤影。這句詞將無常的人事與不變的景物做了對比,抒發(fā)了詞人物是人非的惆悵?!吧厝A不為少年留”,這一哲理雖是人之常情,但卻也是詞人體味人生百態(tài)后得到的感悟,浸透了辛酸與無奈。詞人的悠悠長恨,既包括了懷才不遇、理想落空的憤懣,也包括了韶華易逝、青春不再的感傷,還有這悠悠的離愁別恨。這些愁情之淚,無窮無盡,即便是化為春江之水,也是流不盡的!在這一點上,很多文人都有同樣的感觸,如: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
——徐俯《卜算子》
在《風流子》中,秦觀這樣寫道:
算天長地久,有時有盡;奈何綿綿、此恨難休。擬待倩人說與,生怕人愁。
他創(chuàng)造性地化用了白居易《長恨歌》的“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表達了自己與情人此生再難相見,將抱憾終生的愁苦。詞人痛苦的心情、凄涼的處境、無法自主的命運無處傾訴,只有那心心相印的情人可以理解,但是這樣的遭遇讓她知道了只能使她更加憂傷,并不能改變這一切,還是不說吧。
其次是回歸無望的凄婉感傷。詞人謫于處州時所作的《千秋歲》,可以說是秦觀詞境由凄婉向凄厲轉變的標志性作品。雖然還有著對往日美好生活的追憶,對大自然中美好景物的關注,但是感情更加的深沉,不僅感到昔日的西池宴會已經(jīng)化為了泡影,未來的“日邊清夢”也同樣渺無音訊,進退無路的無奈使他寫下了《千秋歲》,詞云: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ㄓ皝y,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這首詞表現(xiàn)了作者理想破滅的悲哀以及年華逝去的無奈。上片重在寫今,描繪了早春時分生機勃勃的景色,字里行間洋溢著對大自然的喜愛。此情此景,如果是歐陽修或者蘇軾處之,即使是在貶謫之際,也必然會有賞玩的閑情逸致。可是詞人的感情卻與環(huán)境截然不同。“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詞人謫居在外,連把酒言歡都沒有興致,離愁別恨,更使他憔悴不堪。“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則進一步抒發(fā)了離別后的惆悵。
下片重在寫昔。時空不同了,場景也變了,但是詞人的潛在意識一直是相通的。因為看到了明媚春光,詞人不禁回憶起了當初的西池宴會。二十六人打馬游街,何等神采飛揚!而如今,死的死,貶的貶,多么令人傷懷!“攜手處,今誰在?”真實地流露出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對故友的懷念?!叭者吳鍓魯?,鏡里朱顏改”,“日邊清夢”,化用了李白《行路難》中的“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用來代指詞人難以實現(xiàn)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負。被貶之后,他一直渴望著回到朝廷,過著昔日的生活。但是,青春年華早已逝去,夢想?yún)s還是遙不可及。詞人由現(xiàn)在想到過去,又從過去念及將來,更加覺得前途茫茫,走投無路,因此發(fā)出了“飛紅萬點愁如?!钡目卦V。“春去也”一語雙關,既是現(xiàn)實中的春天過去,也指詞人的青春年華早已逝去,更是暗示著大宋國運的衰微??傊@首詞重在對比,寫過去是為了反襯現(xiàn)在,寫春景是為了突出春去的悲哀,最終全篇落在一個“愁”字上,成為這首貶謫詞創(chuàng)作的高潮。
最后是窮途末路的凄厲絕望?!肚餁q》雖然已經(jīng)從心頭發(fā)出了愁思如江如海的呼喊,但至少還有著對往日美好生活的追憶,有著對大自然美好景物的描寫。等到對這些都熟視無睹的時候,少游的貶謫詞才真正進入了“凄厲”的狀態(tài),比如以下詞句:
鄉(xiāng)夢斷,旅魂孤,崢嶸歲又除。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
——《阮郎歸·湘天風雨破寒初》
人人盡道斷腸初,那堪腸已無!
——《阮郎歸·瀟湘門外水平鋪》
除了這些詞之外,他在郴州的旅社所作的《踏莎行》一詞,更是聲情凄厲,感人肺腑,詞云: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詞人采用互文的手法,對仗工整,既寫出了樓臺和津渡在月光以及霧氣的浸染下模糊不清的狀態(tài),也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作者身處政治漩渦,不知路在何方的迷茫與無奈。“桃源望斷無尋處”,現(xiàn)實中根本找不到出路,也沒有規(guī)避風險的辦法。詞人的筆觸由此轉移到了不堪的現(xiàn)實。正是春寒時分,詞人獨自一人流寓在外,一個“閉”字,既關住了屋外的春寒,同時阻斷了詞人那顆向往自由的心。斜陽沉沉,杜鵑哀鳴,作者本人也暮氣沉沉,如何不使人感到絕望。詞人連用“孤館”“春寒”“杜鵑”“斜陽”等意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創(chuàng)造出了“有我之境”?!绑A寄梅花,魚傳尺素”,遠方的親友送來了安慰,按理說應該欣喜。但身為遷客,北歸無望。這些安慰帶給詞人的不僅僅是對往昔美好生活的追憶,更有回歸無望的感傷。每一聲親切的問候,對于作者來說,都讓自己的心靈更加愁苦。這愁苦若是可以堆積,恐怕早已砌成了一座座城墻。末句詞人以郴江本是圍繞著郴山,竟流向瀟湘而去,比喻自己漂泊在外,不能回到政治中心的痛苦無奈。全詞用凄婉哀苦的筆調,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作者屢遭貶謫的絕望心情。
紹圣四年(1097年),秦觀在郴州呆了一年之后,又被貶到了更遠的橫州(今廣西橫縣),第二年又從橫州遷到了雷州(今廣東??担T谶@一次次的遭遇中,他深感自己的窮途末路,甚至給自己寫了挽詞。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下了赦令,蘇軾由海南量移廉州,途經(jīng)海康,與他見了一面。隨即他自己也被放還。但是,對于這位半生坎坷、飽受折磨的老人來說,一切都太晚了。當年八月十二日,他在藤州去世。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是《江城子》,詞云:
南來飛燕北歸鴻,偶相逢,慘愁容。綠鬢朱顏,重見兩衰翁。別后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紅,莫匆匆,滿金鐘。飲散落花流水各西東。后會不知何處是,煙浪遠,暮云重。
秦觀寫這首詞時,在哲宗朝就已經(jīng)被貶海南的蘇軾得以調連軸安置。六月二十五日,蘇軾途經(jīng)雷州,與少游見面,少游寫下此詞。
“南來飛燕北歸鴻”,“飛燕”指秦觀。從紹圣三年至今,秦觀一直被貶?!氨睔w鴻”,則是指蘇軾,因為蘇軾剛剛遇赦放還,故有此說。無論是南來的飛燕,還是北歸的飛鴻,實際上都是漂泊在外的逐客。正是因為兩人漂泊在外,身不由己,所以連相逢都成了一種偶然。少游名列蘇門四學士之首,是蘇東坡最為親密的朋友。然而,關系如此親密的兩人,在偶然相逢之后,并沒有感到多么的歡喜,而是“慘愁容”。這一方面是因為兩人所遭受的政治坎坷,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相逢的短暫和前路的迷茫?!皯K愁容”體現(xiàn)了兩人在歷經(jīng)人世坎坷之后的無奈與凄涼?!熬G鬢朱顏”指神采飛揚的少年時代。少游早在二十多歲時便以詩文得到了東坡的賞識,此后又多次得到東坡的提拔。兩人結交于風華正茂之時,而如今相會,東坡64歲,少游也已經(jīng)52了。人生的大好年華早已在宦海浮沉中逝去,彼此都飽受折磨,心境凄涼,成了不折不扣的“衰翁”。二十幾年的老友久別重逢,按理說,正該滔滔不絕的傾心長談了,秉燭夜談亦不為過。但是,現(xiàn)實中的兩人卻沒什么心情訴說往事,一切都在不言中?!皠e后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悠悠”說明兩人分別的時間已經(jīng)很長了,在這段時間里發(fā)生了太多的事,正是因為“無限事”,所以才讓人不知該從何說起。“悠悠”既體現(xiàn)了一種時空和心理的距離,也表現(xiàn)了一種對命運深深的無力。不言之中,蘊含的是一種同樣的滄桑感慨,體現(xiàn)的是一種同樣的惺惺相惜?!靶〔鄞壕频沃榧t,莫匆匆,滿金鐘”,既然無法改變過去,還不如珍惜現(xiàn)在。在漂泊他鄉(xiāng)的日子里,能夠與自己的摯友重逢,共飲美酒,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但是,這樣的相聚時刻往往是短暫的。飲后就要告別,日后能不能再見也未可知,所以更應當珍惜當下的時光?!奥浠魉睂懗隽嗽~人宦海浮沉中的身不由己,與上文的“偶相逢”相互對照?!盁熇诉h,暮云重”則寫出了兩人的關山遠隔,正是遙望不得見之意。與柳永的“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結語
秦觀貶謫詞的優(yōu)秀之處,不在于它的內容有多廣泛,題材有了多大突破,而在于它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文人們的心聲,表現(xiàn)了文人們理想落空的無奈、華發(fā)早生的悲哀以及窮途末路的絕望。本文通過對秦觀貶謫詞中常見的幾種意象以及貫穿他整個貶謫生涯的情感進行了分析,從中可以看到:貶謫初期,他通過今昔對比來抒發(fā)自己遠離政治中心的無奈。貶謫中期,他意識到自己的理想已經(jīng)難以實現(xiàn),由此悲觀失望。貶謫后期,同時也是他人生的晚期,他對一切都失去了信心,詞境凄厲而絕望。
一些人認為詞是小道,只能寫身邊瑣事,不能反映政治情懷,婉約派尤其如此,而通觀秦觀貶謫生涯的詞作,這一觀點很值得商榷??梢哉f,秦觀的貶謫詞是封建社會里宦海沉浮中廣大文人學士的心聲。秦觀的貶謫詞正是以這樣一種深刻的感悟和真切的人生體驗在更深層次上對人生進行了把握和思考,不僅在思想內容上真實地顯現(xiàn)了他的性情和經(jīng)歷,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新舊黨政,具有很高的認識價值。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作者簡介:師旭靚(1995-),女,山西洪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