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竇海芳
幼兒繪畫表征的解析路徑及支持性策略研究源于我們對幼兒畫作的喜愛,幼兒畫作看似簡單,其實有數(shù)不清的故事交織在靜態(tài)的幼兒繪畫作品中。我們的研究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推進,邊閱讀,邊實踐,邊驗證,邊求索。閱讀是與大師對話,站在大師的臂膀上,探索我們的新世界。這條研究之路我們走得不長,卻讓我們越來越沉醉。每天,幼兒們會來到繪畫表征室,拿起她們專屬的畫冊,自由地繪畫。這里有充足的畫筆,有喜愛的同伴,也有老師欣賞的目光和自由創(chuàng)作的氛圍,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幼兒的作品在老師的眼里不再只有美和丑的評價,每一筆、每個痕跡都有其獨特的價值。一名3 歲的幼兒在紙上畫螺旋線,一旁5 歲的樂樂不解地問:“你畫的什么呀?”老師卻大加贊賞,因為老師知道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幼兒來說,這種涂鴉能體現(xiàn)他們用畫筆探索線條的能力,符合涂鴉期幼兒的繪畫特點。
寧寧來繪畫表征室已經(jīng)有兩個月了,她畫《一家人》時,畫面中從來不會出現(xiàn)妹妹,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她有一個年幼的妹妹。我們通過閱讀繪畫心理學專家諾拉·羅德里格茲的著作《理解孩子從畫畫開始》了解到,當幼兒的畫面故意回避一個人時,很有可能她的內(nèi)心是排斥這個人的。于是,我們拿著寧寧的畫作嘗試與寧寧的父母進行交流。看到寧寧的畫作,父母大為震驚,意識到由于工作繁忙,下班后又一心照顧年幼的小女兒,對寧寧疏于照顧,才導(dǎo)致寧寧有了心結(jié)。爸爸表示以后會多抽空陪寧寧。一段時間后,寧寧畫作的右下角出現(xiàn)了一個小人,寧寧說:“這是妹妹?!焙芏鄷r候,幼兒的內(nèi)心渴求是隱秘的,成人容易忽視,而幼兒的繪畫表征會透露出幼兒的內(nèi)心訴求,讀懂幼兒的表征,才能真正了解幼兒所需。
多多在班上總是闖禍,時不時就會與班級中的小朋友發(fā)生沖突,老師說多多存在嚴重的攻擊性行為,我們通過觀察多多的畫作,發(fā)現(xiàn)他對奧特曼十分癡迷,將這個動漫人物當成了偶像。他的攻擊性行為很可能是在模仿奧特曼!我們將這一推測告訴了家長,建議他們禁止給多多播放有大量攻擊性畫面的動畫片和電影。
有人說幼兒是天生的藝術(shù)家,我們發(fā)現(xiàn)這一點在小暉的身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喜歡邊畫邊講述故事的他,能畫出海盜船上的傳奇故事。他筆下所有的形象都是鮮活的,海盜、章魚、美人魚等角色都在進行著奇妙的對話。老師記錄下他的講述,并讓他將畫作分享給同伴,大家都驚嘆于小暉充滿奇幻色彩的童真想象。對于有特殊才能的幼兒,繪畫能讓他們釋放自我、激發(fā)潛能。
一舟是個口齒不太伶俐的幼兒。他喜歡反復(fù)畫“蝌蚪人”,這反映出他的認知水平相對落后。一次繪畫課上,他在畫好的小人上涂得亂七八糟,老師以為他不認真,就拿了一張紙請他重畫。誰知,他又畫了一個亂七八糟的小人,嘴里還嘟噥著:“怪獸又活了。”老師這才意識到,原來他是在繪畫的情景中打怪獸。老師不再制止,如果不觀察一舟的繪畫過程,只能用一塌糊涂來形容他的作品,但我們靜心觀察一舟繪畫的過程,就能充分理解一舟的內(nèi)心世界。這個怪獸可能是一舟內(nèi)心的恐懼源,他在繪畫的過程中,用網(wǎng)狀的線條綁它,用點狀的筆觸打它,用螺旋線繞它,這是他戰(zhàn)勝恐懼、增強信心的過程。我們尊重他的意愿,允許他在一段時間里持續(xù)打“怪獸”。慢慢地,一舟畫面上的怪獸越來越小,畫面中還出現(xiàn)了公主和彩虹等美麗的元素。漸漸地,他的畫面色彩也明艷動人起來,有一家人一起逛步行街,有小蝌蚪找媽媽,還有美麗的人魚小姐,原來專注力不集中的他也能認真地跟著老師上課了。
過去,我們評論幼兒的作品時總喜歡從構(gòu)圖、色彩、線條等方面評頭論足?,F(xiàn)在,我們對幼兒繪畫表征進行了研究,關(guān)注的不是畫面美不美,而是幼兒更長遠的發(fā)展。我們引進曼陀羅繪畫,更關(guān)注幼兒的內(nèi)心表達。
在一次繪畫中,琪琪畫了一幅《蝴蝶采蜜圖》,旁邊的同伴認為只有蜜蜂才會采花蜜。到底蝴蝶會不會采花蜜呢?老師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的教育契機,基于幼兒的疑惑,老師在班級開設(shè)了《認識蝴蝶與蜜蜂》的支持性課程,鼓勵幼兒與家長一起收集資料,展開了對蝴蝶和蜜蜂的深度學習。在繪畫表征的研究中,教師真正站在了幼兒的角度,傾聽幼兒,關(guān)注幼兒,接納幼兒,設(shè)計課程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我們通過連續(xù)觀察、仔細記錄和專業(yè)分析解讀,實施有效的干預(yù)措施?,幀幨莻€心思細膩的幼兒,每次繪畫時都有很多渴望表達的細節(jié),可由于繪畫技能的約束讓她不能準確地進行表達,但每次畫好畫,她都會向老師詳細表述她畫的內(nèi)容,一次,她拿著她的作品,向老師表述。她畫的是山,山上有小兔子,有五顏六色的樹……一番表述后,老師再看瑤瑤的畫,總覺得有些缺憾,瑤瑤未能將兔子直觀地表現(xiàn)在紙上。于是,老師問瑤瑤:“你想自己畫一只兔子嗎?”瑤瑤非常期待地點點頭,老師耐心地帶領(lǐng)瑤瑤到飼養(yǎng)角仔細觀察,和瑤瑤一起上網(wǎng)搜集兔子的圖片,還打印出瑤瑤喜歡的兔子圖片。再到表征室的時候,瑤瑤自己拿著圖片臨摹,一只長耳朵、四條腿、短尾巴的小兔子就有了雛形,瑤瑤看著自己畫出來的兔子感到了成功的喜悅?;丶液蟋幀幐嬖V媽媽,今天自己會畫兔子了。全方位地了解幼兒,再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dǎo),幼兒無論是表征水平、認知水平、交往水平都會發(fā)生驚人的變化。他們更加熱愛觀察,熱愛生活,也更加樂于表現(xiàn),繪畫主題也會更加豐富,并能積極講述。
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后都有一個問題家庭,我們通過研究幼兒的繪畫表征,發(fā)現(xiàn)當家庭中出現(xiàn)父母離異、孩子失去至親、教養(yǎng)不當?shù)痊F(xiàn)象時,幼兒必然會出現(xiàn)行為上的異常,在繪畫表征中也會留下蛛絲馬跡。當我們根據(jù)幼兒的表征有了一些推測,我們都會盡快與幼兒的家長取得聯(lián)系,求證我們的推測,并找出問題的根源,對家長的教養(yǎng)提出科學的建議。最終通過家長的配合,讓教育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功效。
佳佳的父母離異了,他畫的人物頭頂上總是有朵烏云,且畫面中常出現(xiàn)大面積的黑色,我們擔心佳佳內(nèi)心有著難以排解的壓力。一次,佳佳畫了相鄰的兩座房子,佳佳告訴老師,自己和爸爸、爺爺奶奶住在一座房子里,媽媽住在另一座房子里。佳佳對媽媽特別想念,但父母離異后爸爸不再讓媽媽探望佳佳了。說到這些時,佳佳的臉上毫無神采,眼睛低垂。老師和佳佳的爸爸剛好是同學,她以老同學兼老師的身份與佳佳的爸爸進行了一次溝通,讓佳佳爸爸正視自己的家庭問題,要多理解佳佳對母親的情感需要。佳佳的爸爸驚訝于佳佳的畫里居然藏了這么多秘密,他才知道要正視自己失敗的婚姻,還佳佳與母親相聚的權(quán)利。從那以后,佳佳的爸爸也更加關(guān)注佳佳的成長了,常與老師主動溝通,漸漸地,佳佳不再膽小自卑,繪畫主題也日漸清晰明朗。
畢加索說:“我花一輩子學習怎樣像孩子一樣畫畫?!苯逃咭拖律碜?,用幼兒的視角去觀察,因為幼兒會畫出自己眼中的世界,他們會追隨自己的想法去進行創(chuàng)作。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要保護幼兒的表現(xiàn)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傾聽他們的內(nèi)心表達,借助繪畫心理學理論去解讀他們畫作中的秘密,只有理解幼兒,才能給予幼兒更適宜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