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繪本是一種圖文共構的方式,具有文學性與藝術性共生的特質。 本文所指的“繪本教學”即是在高校博雅課程中,教師結合高校藝術教育的目標要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從文學性、藝術性的角度出發(fā),采取手繪、拼貼、攝影、多媒體、手工等綜合手段,指導學生完成原創(chuàng)手工繪本的教學過程。本文旨在通過高校繪本教學實踐的成果的回顧梳理,同時對繪本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進行探究思考,對這一課程在國內高校藝術教育及社會中的推廣進行可行性探究。
關鍵詞:高校繪本教學;初步成果;存在問題;策略
繪本教學是一種富有生命力,充滿趣味性的實踐教學活動。它能夠啟迪生命,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升學生人文審美素養(yǎng),值得在各高校藝術教育課程中去實踐的新的教學模式。教師在進行繪本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探索新的教學可能,促進大學生的多元發(fā)展。
一、高校繪本教學初見成效
(一)在幾年的公共選修課程教學實踐中,形成了一套目標明確、切實可行的課程方案。
1.第一部分,繪本教學內容主要有繪本欣賞與制作兩部分:
(1)繪本欣賞包含:繪本的基本情況概述及發(fā)展;經典代表繪本畫家及其作品賞析;繪本的種類介紹及其作用;繪本之美幾部分。在這套方案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基于筆者對繪本及學生的理解,皆融入筆者的設計意圖。
另外,在繪本作品的選擇上,也充分考慮了繪本的功能,比如科普類、情感類、哲學類、生命教育類等等能夠促進學生多元發(fā)展的因素。
(2)在繪本制作方面,考慮到學生的能力有限及預設作品形式的多樣化,開展教學活動是鼓勵學生可以用手繪、拼貼、電腦、手工等綜合形式來制作。
在繪本制作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依據是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從最開始的簡單操作一步步加深難度,讓學生從借力到零壓力,學會獨立制作一本繪本。
(二)在繪本教學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一套教學的新模式。
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國辦發(fā)〔2015〕71號)》第八條意見中提到:需要加強美育的滲透與融合。將美育貫穿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各方面,滲透在各個學科之中。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將相關學科的美育內容有機整合,發(fā)揮各個學科教師的優(yōu)勢,圍繞美育目標,形成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的育人合力。
1.跨學科學習,繪本的圖文共構形式,其具文學性與藝術性的特點,決定了這是一門跨學科的課程??鐚W科教學能打通文學與藝術的通道,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受益,同時也對老師對繪本內容的文學性與審美性的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理論聯系實際,欣賞與制作結合,講授與動手齊抓的模式。這種模式讓學生打破純理論的枯燥,在動手的實際操作中出消化理解理論部分的知識,也讓老師必須面對更高的課堂的掌控駕馭能力的挑戰(zhàn)。
(三)教師與學生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學相長,互相促進,互相影響,良性循環(huán)。
1.教師的成長
(1)一定程度提升了科研能力:養(yǎng)成善于觀察、收集材料、及時記錄的習慣;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勇于探索求真的精神;學會梳理歸納總結,將材料數據進行歸類。
(2)
2.學生的成長
繪本的繪本教學提升了大學生審美與人文素養(yǎng)。
(1)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提升:繪本本身是造型藝術,它的畫面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比如畫面的構成,構圖,位置經營,主次的安排,色彩和色調的統(tǒng)一協調與對比。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欣賞與制作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極大的提升。
(2)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臺灣研究者涂淑珍曾經說過,繪本可以一點一滴地建構個人多元文化的知識和觀念。繪本里體現著對人最深切的關懷,它是生命教育的最佳載體之一。
二.反思與展望
(一) 存在的問題
1. 學生的繪畫、動手能力較弱,這是絕大多數非藝術類大學生的現實狀況。
2. 課時較少,如何在較少的時間內同時進行繪本的賞析和繪本的制作,兩手抓,這是需要繼續(xù)優(yōu)化、精簡課程。
(二)在開展繪本教學的過程中摸索一套適合工科高校學生的新策略。
1.針對學生繪畫、動手較弱的特點,學生的繪畫、動手能力較弱。針對這個情況,增加了幾米的繪畫的臨摹、小書簽制作環(huán)節(jié),以及立體頁面的制作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可以由簡入繁,建立不畏難的信心,敢于大膽嘗試。
2.為了提升學生的興趣與熱情,一開始上課就鼓勵學生創(chuàng)設自已的“工作室”或者“出版社”,每一次作品就可以冠以自己標識的LOGO,這個創(chuàng)意催生了一批極具個人特點的作品。
(二)下一步的研究計劃
1.進一步學習與繪本教學相關方面的理論著作,提升研究者的理論水平。
2.加強對繪本教學的課程完善,使其可以在廈門地區(qū)更多的學校、家庭與社區(qū)的傳播與實踐。
3.進一步研究在高校博雅教育中實施繪本教學的意義,對大學生的心理積極意義以及未來人生的影響。
4.私繪本的創(chuàng)作。從本次的研究來看,私人繪本創(chuàng)作對學生的心靈成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對過去、現在、未來的人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大學生具有更加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下一步計劃中將對大學生的私繪本創(chuàng)作進行更加深入專門的研究。
這一課程的實踐研究證明,繪本教學是一種富有生命力,充滿趣味性的實踐教學活動,能夠啟迪生命,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升學生審美與人文素養(yǎng),是一種值得在各高校藝術教育課程中去實施的新的教學模式。同時,經過幾次繪本與其他組織機構的合作的教學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證明其亦可在社會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我的圖畫書論》松居直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3.1
《幸福的種子》松居直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2013.9、1
《松居直喜歡的50本圖畫書》松居直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1.8、1
《打開繪本之眼》松居直 南海出版社 2013.6、1
《繪本之力》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 貴州人民出版社
《幾米故事的開始》幾米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0
《探析成人的繪本世界》于慶蕓 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2
(廈門工學院,王艷霞,361000,基金來源:福建省教育廳2016年度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繪本教學在高校博雅教育中的實踐研究——以廈門工學院為例》編號:JAS1616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