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
葉圣陶先生對閱讀教學有精辟見解,他認為:“學生需能讀書,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币腠樌_成自能讀書的目的,需要教師做出主觀努力,從教材本身特性出發(fā),展開趣味化、系統(tǒng)性、獨特性探索,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動,充分激活學生的閱讀意識,形塑他們文學素養(yǎng)。
一、插圖串聯(lián),啟動閱讀認知
小學語文教材是由多重資源構成的,其中插圖資源尤其豐富,覆蓋面極廣。插圖具有色彩鮮艷、內容直觀形象、淺顯易懂的特點,與小學生認知發(fā)展特點高度契合。教學實踐中運用插圖能夠引發(fā)學生關注熱情,促使他們立刻參與到閱讀活動中,為教學活動提供保障。插圖亦是文本資源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要善于挖掘插圖資源,從中探尋信息。具體操作中,教師可以將文本中蘊含的插圖全部呈現(xiàn),打亂順序,讓學生對其進行規(guī)整。在梳理過程中學生對文本主題和內容有了初步感知,閱讀認知得到快速啟動。
學習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伊始,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蔫頭耷腦,提不起興趣和精神,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自然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這時教師展開教學激發(fā),首先借助多媒體展示一個拼圖游戲?!按蠹蚁矚g玩拼圖嗎?誰能幫助熊貓妙妙完成這個拼圖游戲呢?”學生瞬間來了精神,主動參與。這篇文章將西沙群島的富饒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文中涉及到海面、海底、海灘和海島四個方面的內容,所以教師展示的圖片也是對應內容,學生閱讀文字信息,根據(jù)內容將插圖依次排序,插圖串聯(lián)游戲快速吸引了學生的眼球,他們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
如何巧妙地利用文本資源,是對教師綜合能力的一種考驗。教師充分地把握小學語文教材特點,展開教學發(fā)動,進行拼圖游戲。在拆分和拼圖過程中,學生閱讀的內驅動力逐漸生成,思維很快得到觸發(fā),教學進程順利推動。
二、想象激發(fā),延伸閱讀思維
語文課程的終極目標是訓練學生語言和思維。想象力是思維能力最外顯的體現(xiàn),同時它也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它既能愉悅人們的身心,還能為學習活動提供強大的助推力。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教師要從學科內容出發(fā),進行激發(fā)。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的主題是多元的,教師要從中尋找精準切入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此外,教材中的留白處也可以進行補寫。在天馬行空的想象中,教材內容得到更新和升級,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
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對故事情節(jié)展開梳理時,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對情節(jié)有很多疑惑。為此,教師從故事情節(jié)出發(fā),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假如小女孩遇到了一個好心人,將她的火柴全部買走了,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她的命運又會是怎樣的?小女孩死后到了天堂,遇到她的親人,她又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呢?故事中可供想象的情節(jié)非常多,學生尋找激發(fā)點。教師讓學生提出質疑,然后進行想象。學生邊想象邊表達,思維活躍度達到高峰。童話本身具有想象特性,教師根據(jù)這一特性,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學生的思維得到無限延展。
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在循序漸進中完成。教師要以學生認知基礎為出發(fā)點,進行布設。學生展開想象時,教師可以讓他們邊想象、邊表達,既鍛煉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也會有質的提升。
三、話題辯論,彰顯閱讀個性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的文章都是經(jīng)典著作,其具有較高的文學鑒賞價值,教師必須從宏觀視角出發(fā),進行探研,挖掘其中蘊含的趣味因子,布設價值度更高的辯論話題。話題布設時教師要遵循爭辯性、趣味性原則。所謂的爭辯性原則是指話題本身必須是多面的,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進行切入。爭辯性話題是凸顯學生個性、培養(yǎng)勇敢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渠道。趣味性原則是指話題是新穎、獨特的,必須能夠引發(fā)學生探討熱情。
學習《不懂就要問》時,學生很快掌握了這篇課文的內涵。這時學生提出一個非常犀利的問題:是不是只要遇到不會的問題就要問別人?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教師對學生的質疑精神進行表揚并組織學生就這個問題展開辯論。學生迅速形成兩大陣營,大部分學生認同這一觀點,認為不懂得問題必須提出來,然后詢問別人。還有一小部分學生認為遇到不懂的問題,解決的方式多種多樣,詢問別人只是一種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如果自己通過努力就能解決的問題,完全不必勞煩別人,自主探索中能鍛煉自身能力,這樣習得的知識更加牢固。這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是一種考驗。課堂學習氛圍瞬間被引爆,辯論活動如火如荼的進行。學生提出話題,教師順勢展開辯論賽,趣味課堂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在辯論形式方面,教師要從多方面展開考量,可以是引入發(fā)現(xiàn)式辯論,也可以是綜合運用式辯論。在課程進行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問,然后針對這一話題展開集體大討論,形成認知碰撞,最終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分析問題的角度存在差異,學習個性逐漸中生成。
四、演繹夯實,生發(fā)閱讀體驗
語文是一門有溫度的學科,具體表現(xiàn)在語言上。如何彰顯語言特點,讓語文教學散發(fā)無窮魅力,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研究,篩選教法。課堂演繹是一種借助表演的方式展現(xiàn)文本主題的學習形式,能夠給學生語言感知和表達提供平臺,實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升級。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演繹法優(yōu)勢,給學生帶來更為豐富的學習啟示。這樣才能成功調動學生感官和思維,形成學習歷練的機會。
學習《手術臺就是陣地》,這節(jié)課的內容有很強的教育意義,為了讓學生感受白求恩身上蘊含的精神品質,學習活動結束后,教師布設練習:“假如讓你將這個故事編寫成劇本并展示出來,作為導演的你會如何設計?”學生進行熱烈探討。學生積極尋找志同道合的人組成團體,進行精心編排。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白求恩,但是其他人物也很重要,起到烘托主人公的作用。因此在劇本中,“導演”將護士、戰(zhàn)士等形象呈現(xiàn)出來。在演繹形式上,教師發(fā)動學生搜集道具,語言表達也與時俱進,沒有拘泥于教材中的語言。演繹活動不僅增加了課堂教學容量,還激活了學生的閱讀體驗,為學習活動提供了良好條件。小學生對演繹活動有自然的敏感,教師抓住學生心理特點,結合趣味活動,提升了學習的契合性和實效性。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會形成深刻的情感體驗,教師必須給他們提供情感宣泄、表達平臺,角色演繹就能很好的達成目標。小學階段,學生組織、策劃能力相對較弱,教師可以從這個方面著手進行引導,讓他們自己策劃方案、編寫劇本、準備道具,在實踐中完成歷練。
小學階段是打基礎的絕佳時機。這個階段的閱讀教學以激趣為最主要的追求。教師要想成功激活閱讀活力因子,可以從插圖串聯(lián)、想象激發(fā)、話題辯論和演繹夯實等視角展開思考和探尋,幫助學生快速啟動閱讀認知,延伸思維域度,提升語文教學的含金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大學路實驗學校(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