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安
我校自成為新教育實驗掛牌校以來,始終把新教育實驗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以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為起點,踐行“一三五二”工作思路,全力打造根植于本校的新教育,培養(yǎng)“知書達理,知恩盡責”的中國公民,開展新教育實驗是教育改革的科學方法,以優(yōu)美的姿態(tài)開啟了新教育實驗的建設和探索,扎實苦干追尋夢想,腳踏實地力求創(chuàng)新,著力打造學校教育的品牌,譜寫新教育行動的新篇章。
一、一條主線,凝聚共識,堅定方向
成為新教育實驗掛牌校后,我校制訂了《培新小學新教育實施方案》《培新小學新教育實驗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開展新教育實驗是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是規(guī)范教育治理、破解教育難題、提高教育質量、優(yōu)化教育生態(tài)的科學路徑,是當前乃至今后長期堅持的教育主線。
以新教育的思想謀劃工作,以新教育的方法落實工作,在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實踐中,我們不斷探索、不斷總結,逐步形成了“三個導向”機制。
政策導向,推動新教育實驗可持續(xù)發(fā)展。學校成立了新教育實驗領導小組、行動小組,開展專題調研,解決共性問題,做好實驗評價。學校主要領導深入教學一線,了解實驗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在項目建設、評先評優(yōu)、課題研究等方面均給予傾斜。政策導向積蓄了能量,激發(fā)了教師的積極性,促進了實驗的規(guī)模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
制度導向,推動新教育實驗深入發(fā)展。我們建立完善了六項基本制度。一是匯報會制度,每月召開一次匯報會,各個行動小組匯報上月工作進展與成效、困惑與不足,交流下月思路及打算。二是開放日活動,每學期組織一次年級開放日活動,主要內容是觀摩理想課堂、匯報交流研討等。三是巡回評估制度,對每一個行動組進行量化考核。四是總結表彰制度,每學期末對先進的班級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五是主題研討制度,就新教育項目進行研討,落實相關制度和活動開展情況。六是跟班制度,一方面組織教師到江蘇、四川等地參觀學習;另一方面組織教師到優(yōu)秀的班級跟班學習。
輿論導向,推動新教育實驗健康發(fā)展。為宣傳和推進新教育實驗工作,我們還借助網(wǎng)絡、電視媒介、家長會等方式,大力宣傳新教育實驗的做法與成效,展示新教育實驗的發(fā)展歷程。
二、三個融合,精準引領,強力起步
新教育就是教育本來的樣子,我們做好三個融合,讓新教育可感可親,我們將新教育十大行動融合在課程建設之中,讓新教育在培新小學生根發(fā)芽。
(一)落實好新教育實驗與學校課程建設的融合。我們開發(fā)了十個一課程菜單:圍繞一個中心,抓好一個示范,打開一扇窗口,培養(yǎng)一支名師團隊,做實一個精品課程,做好一次優(yōu)課觀摩,做細每月一事,過好一個節(jié)日慶典,開啟一次研學旅行,做好一個精品社團。新教育實驗學校課程拓寬了學校課程特色化、國家課程校本化建設之路,優(yōu)化提升了課程建設的品質。
(二)落實好新教育實驗與學校特色的融合。融合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與培新小學的校情,我們提出“立足地方特色,生根校本課程,凝聚教育合力,構建理想課堂,生發(fā)人文光芒”工作法,以“七六五四三二一”的措施踐行新教育實驗工作。
“七讀”即師生共讀、親子共讀、班級共讀、晨讀、課前讀、放學讀、暮讀。
“六展示”分別是:每周一次的國旗下班級風采展示;每月一次的主題誦讀展示;大型節(jié)日慶典展示;開展慶“六一”藝術節(jié);讀書節(jié)及社團展示活動;低段的讀寫繪展示、高段的課本劇展示、親子共讀共演共寫。
以“五推進”措施落實理想課堂。一是通過外出取經、專家引領、校本培訓的方式加大培訓力度、廣度和深度;二是推進課題研究,近年學校已順利通過國省市區(qū)級課題10項,完成校本課題40多個,做到了人人有課題、人人有研究;三是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我們推行30分鐘授課制,留給學生更多的質疑時間、探究時間、鞏固時間,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四是推進評價方式的改革,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特長、愛好、品行等予以綜合評價;五是以教師“三專”發(fā)展為推手,著力提高執(zhí)教能力和水平。
以“四主”“四化”為著力點,強力落實“每月一事”和打造“完美教室”實驗工作。以主題倡議、主題實踐、主題閱讀、主題展示的“四主”活動為主線,將“每月一事”貫穿于學校德育的始終,形成完整資料。
以“三節(jié)”“三禮”活動為突破口,促進家校合作共育。為了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學校工作,加強家校合作,我們堅持開展“三禮”活動,即入學禮、成長禮、畢業(yè)禮。
“二研發(fā)”指的是研發(fā)兩門校本課程。我們在沿用過去研發(fā)的《養(yǎng)成教育讀本》和晨誦教材的基礎上,結合社團活動,以社團活動內容為基點,又研發(fā)了操作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綠植和環(huán)保教材《與綠色同行》以及信息技術校本教材《信息成就未來》。同時,我們研發(fā)了《小學各階段閱讀內容及方法的指導》和《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方法及措施》。
“一堅持”就是堅持因地制宜,依據(jù)校情、師情、生情及家情,開展社團活動。學校制訂有統(tǒng)領性的社團活動方案、制度、評價細則,各社團負責人制訂本社團的方案、計劃、制度、口號、評價細則等,定期舉辦社團活動成果展。
(三)落實好學校工作與新教育實驗的融合。落實好新教育實驗與學校常規(guī)工作的高度融合,就是把新教育實驗具體行動融入“五好”“五真”中。“五好”即備好課、上好課、聽好課、評好課、用好課;“五真”即真走進、真落實、真實施、真測評、真考核。真正用新教育實驗理念推動常規(guī)教育教學的落實,讓新教育實驗成為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新動能。
三、五大策略,深耕厚植,全力推進
(一)加強培訓樹梯子。學校采用學習培訓、專業(yè)引領等方式,為教師提供不同層次的學習培訓和專業(yè)指導學習。近年來,我們不斷邀請一些專家、學者來學校講學,也派老師前往江蘇海門、常州、南京等教育先進地區(qū)學習新教育實驗的先進工作經驗,不斷更新教師教學理念,做幸福、智慧型的教師。以培訓促提升,以培訓促轉變,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現(xiàn)場推進搭臺子。一班一品,打造“完美教室”,推進兒童課程,擦亮兒童生命底色。為了開發(fā)和推進兒童課程的實施,我們要求各班開設晨誦、午讀、讀寫繪課程,確保晨誦、午讀有足夠的時間保障:每周至少有三天晨誦內容是新教育兒童課程,低年級以兒歌、兒童詩為主,中高年級以古詩詞、童詩為主。學校老師對實施兒童課程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并在短短的兩三個月內進行了大量的嘗試。
通過舉辦“完美教室”評選、開展“共讀共寫共成長”展示活動、“閱讀指導課比賽”“每月一事”主題實踐活動等,豐富活動形式,展示實驗成果。
(三)榜樣示范指路子。讓全國新教育榜樣教師言說自己的教育故事,帶動身邊的教師,不斷引領更多的教師快速成長。
(四)階段考核揚鞭子。將每一個教師參加新教育實驗的情況進行量化考核,納入評估,落實獎懲機制,對獲得優(yōu)秀的班級、個人、家庭給予表彰獎勵。
(五)捆綁發(fā)展結對子。在教師中實現(xiàn)一一結對、一對一拜師,班級之間、教師之間、生生之間,形成新教育實驗人人參與、人人積極思考,捆綁發(fā)展、優(yōu)勢互補、整體提高,真正給師生理想的教育生活。
四、兩個提升,聚力實現(xiàn),成果卓著
以十大行動為載體,精心耕耘,新教育實驗成為學校發(fā)展的內驅力。
學生的素質得到提升。事實證明,扎實推進的“行為十大好習慣”,把“習慣培養(yǎng)課程”與新教育的“每月一事”及音樂、體育等國家課程結合起來,讓它們互相融合,從而使其更具操作性。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每月一事”為抓手,形成思想共識,突出真抓實干,形成合力,各項活動開展扎實有效。節(jié)儉、守規(guī)、環(huán)保、公益、勤勞、審美、友善、感恩等12個習慣綱目,形成完整的教育行動體系,成為符合兒童生命律動的一個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學校成立了“雙文明”檢查組,設立紅領巾監(jiān)督崗,全方位檢查學生一日常規(guī),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并做好記錄、評分、公布。學生良好的習慣意識得到增強,習慣教育卓有成效,學生的文明禮儀、學習素養(yǎng)得到不斷提高。
學校的品質得到提升。踐行新教育也讓學校找到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那就是辦學特色——晨誦詩詞、午讀經典、暮省行為,也讓我們提煉了學生發(fā)展的“五大核心素養(yǎng)”——身心健康、善于學習、養(yǎng)成良習、審美情趣、發(fā)展特長。
學校先后榮獲2019“閱讀改變中國”年度書香校園、全國新教育實驗優(yōu)秀學校、陜西省示范小學等多項殊榮。
新教育,讓我們看見孩子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教室成為孩子留戀的地方,學校成為教師幸福的港灣。夢想,有行動、有堅持,就會有收獲。在新教育的陽光大道上,我們信念堅定、希望滿懷,耕耘著、收獲著、成長著、幸福著。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安康市培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