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森
2019年年中,我們齊聚成都,在青城山水之間體悟著全新GLE堪稱“面面俱到”的全方位實力展示。早在那時的報道內容里,我便對這臺奔馳品牌引以為傲的中大型SUV的銷量及實力表現寄予厚望。
2020年年初,當我在奔馳品牌超過70萬臺的19年中國市場銷量里,驚嘆于以GLE為首的SUV車型,約占三分之一的銷售數據時,我也正駕駛著這臺GLE 450,欲要在這片石灘之中探尋這臺車子更具場景化的信心與實力體現。
或許是固有觀念作祟,不少人會認為,提及越野,諸如Jeep大切諾基、福特探險者這些美系中大型SUV,天生就比它們的“德系小伙伴們”更加擅長此道。而身為專業(yè)汽車媒體人,我們往往會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樣的固有觀念大多和汽車品牌對自身產品的宣傳策略直接相關。事實上,在70—100萬這個價格區(qū)間里,非專業(yè)越野屬性的中大型SUV們,都有著相差不大的實際越野能力。
即便是我們有此見地,但當我真的開著這臺GLE450,出現在攝影老師家樓下時,他看到車子的第一反應,仍舊有些憂慮:“開著這么精致的一臺奔馳去越野,真的可以嗎?”
聽到他這樣的措辭,我心里微微一愣。在去年的青城山麓,第一次見到全新GLE的我,也有著如此想法。相比于上一代沉穩(wěn)低調的造型,全新GLE更顯銳意的前后燈組,配合著車身上更為簡約現代的橫貫式線條,都讓這臺有著經典C柱游艇式設計的“大家伙”,有著更為精致和現代的設計風格。特別是我們所選擇的這臺高配版450車型,更是以標配的AMG運動前臉,和四條五幅AMG造型輪轂將精致感彰顯得淋漓盡致。
饒是如此,我依舊信心十足:“您仔細看看這臺車子選配的輪胎,還有多段位空氣懸架,精致歸精致,它的越野實力,可一點都不差?!北M管采用了AMG造型輪轂,但這臺GLE 450選裝了兼顧多功能實用性的米其林旅悅系列輪胎。275/50 R20的輪胎尺寸,并沒有一味追求視覺的寬大感,而是設身處地的為車主的多元用車環(huán)境做到了悉心考量。
開門進入車內,由于我先前有嘗試將底盤升至高位,所以在上車時分,我本能地抓握了一下位于車頂的折疊式拉手。相比于同級競品們絨制的手感,這臺GLE 450全皮包裹的拉手不僅讓握持變得更加舒適,更在厚度和質感層面為這臺車子加分不少。
不多時,我們從鋪裝道路向著“野區(qū)”馳行。感受著空氣懸掛帶來的優(yōu)異濾震效能,我逐步提高了車速。作為450版本的高配車型,這臺GLE搭載了3.OT直列六缸發(fā)動機搭配48V電機的MHEV,即微混動系統(tǒng)。270kW的最大功率,搭配足足500Nm的峰值扭矩,讓頻繁變速,上坡下坎的旅途滿是輕松寫意。配合著代號為TD116的智能全時四驅系統(tǒng),這臺GLE 450在行進途中可以隨時實現前后輪動力自由分配,盡管尚未選裝包含低扭放大功能的TD228頂級四驅系統(tǒng),但如此配置,已然讓此番越野之旅大有如履平地之感。
大概是第二次見面的緣故,又或者是源于我和一系列奔馳家族車型的相處過往.對于這臺一早才拿到手的GLE 450,我似乎沒有絲毫的陌生感。
熟悉卻又稍稍“減重”的懷擋設計,如EQC一般完全懸浮化的雙12.3英寸大屏,隱藏于方向盤后方的靈巧撥片,與E級相仿,整齊排布的滿是巴黎釘紋手感的空調按鍵……相比于旗艦級定位的GLS,和更加注重性價比的GLC,這臺GLE在充滿精致感的外觀換代之余,并沒有因為內飾部分煥新升級的科技感和豪華感,而丟掉它本身作為奔馳家族立足中大型SUV領域的大氣磅礴,更沒有讓新的設計元素影響了那份為忠實擁躉們所熟悉的觸摸,握持與駕控感受的全面?zhèn)鞒小?/p>
駕駛著這臺GLE 450,充沛的動力表現和穩(wěn)健的四驅屬性讓我在前進途中不斷回想起那臺曾經在大學時分陪伴我出行的奔馳ML,盡管內外的科技與設計都已物是人非,但那份手握方向盤時特有的安心與沉穩(wěn),卻穿透了時光和地域的阻隔,與我一路相伴。
停在一片怪石嶙峋的干涸河灘,我和攝影師打算下車找找合適的拍攝角度。將空氣懸架60毫米的行程一路放回標準位,我嘗試性的多按了一下下壓鍵,這臺GLE的車身再次肉眼可見地放低了不少。下車時分,原本因為車型高大而產生的落腳高差,竟又被懸架部分周到的便捷下車模式,減少了足足25毫米的貼心距離。
“你好,奔馳”我對它說,“打開座椅加熱,并把空調開到25度。”緊接著,我們便一路遠行,去尋找一個適合拍攝的制高點。
相信在我們回來的時候,這臺GLE 450會以舒適而熟悉的氛圍期待著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