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輝
在《一堂好課》策劃錄制期間,“國潮”成為刷屏熱詞,與同伴們商議后,我們決定要開一堂“國潮”課,但是什么能被稱為“國潮”?戲曲走進了我的視野。
中國戲曲的門類實在太豐富,選哪個戲種來做代表?誰又可以作為這堂戲曲課的主講人?在我們多方拜訪后,終于與京戲傳承人尚長榮先生一拍即合。與尚老的溝通中我了解到,作為京戲大家,如今的戲曲傳承面臨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中同樣的問題:怎樣才能讓年輕人感興趣并關注?
我接觸過很多年輕人在提及戲曲時常會說,“門檻太高,離我們也太遠”。但是我也了解到,即便沒聽過京戲,多數(shù)人也知道梅蘭芳;即便不了解越劇,也一定聽過“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唱段。至于京戲欣賞的門檻太高這一問題,錄制現(xiàn)場中尚老師也給了我一個答復,“其實戲曲這個門檻并不高,我記得咱們民族精英、科學家、教育家的故事,就是小時候在農(nóng)村看戲知道的,搭起戲臺來看大戲,從看戲當中領悟到中華民族文化,領悟到人生,領悟到我們的民族道德,忠孝節(jié)義?!鄙欣蠋煹幕卮鹱屓缩囗敚覀兘裉焓唛w、稱之為傳統(tǒng)藝術的京戲在往日,也曾是風靡大江南北的“流行音樂”。
提到傳承,出生梨園世家的尚長榮先生不但在京劇表演上擁有巨大成就,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流淌著梨園子弟獨有的豪氣、認真與可愛。長達三小時的錄制中,近八十歲的尚長榮先生一談到京劇就渾身來勁兒,時不時地為觀眾唱上一段??吹脚_下年輕學生們的積極回應,我想這也正是老一輩的京戲人與京戲的魅力。
能擔當“國潮”之任,當然離不開持續(xù)不斷的流行傳播與推陳出新。這些年來,尚長榮先生及其團隊重編重演了《曹操與楊修》《貞觀盛世》《廉吏于成龍》三出戲,贏得大批年輕觀眾。尤其是《曹操與楊修》這出戲,1987年改編的劇本在問世之初遭到多方拒絕——只因為這個劇本中的曹操,不是《三國演義》羅貫中先生筆下的白臉奸賊,也不是郭沫若先生筆下《蔡文姬》當中白璧無瑕、神話了的曹丞相,而是一個擁有宏圖偉略、憂國憂民的曹孟德,他的內(nèi)心深處又有在封建時代的權威人士不可逾越的那一點,深藏在心窩里的那一點卑微。
這樣一個顛覆傳統(tǒng)的人物真正被發(fā)現(xiàn)是尚長榮先生的一次偶然,他說“當我看到這個劇本,我說要闖一闖。飽食終日,無所事事,老戲老演,老演老戲,沒有出息。一個上進的戲曲人應該放下架子?!痹谏虚L榮先生的努力下,這出戲終于與觀眾見面,甚至在結尾突發(fā)奇想,將流行歌曲融進尾聲。
在錄制期間,我問尚老師,您印象最深的一堂好課是什么課?尚老師說:“我喜歡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如果說一堂好課,我在舞臺上愛看除暴安良、伸張正義的好戲,我自己也愛演殺富濟貧、赤膽忠心、剛正不阿的歷史人物。我覺得一出好戲,就是古代民族英雄和現(xiàn)代革命志士的正義正氣言行給予我最大的激勵和教義。”節(jié)目錄制最后,尚長榮先生向《一堂好課》贈送了墨寶,選自《廉吏于成龍》的一個唱段“無病休嫌瘦,奉公莫怨平,知足無煩惱,布衣了終生,非我之有莫伸手,非分之財不進門。”我想,這就是京戲之所以能被稱為“國潮”的根本。
正如尚老師所說,經(jīng)典并非不時尚。當以尚長榮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戲曲人,以一種開放、創(chuàng)新的心態(tài)不斷地激活傳統(tǒng)、融入時代時,我想我們年輕的朋友也要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去走進戲曲?!ㄗ髡呤侵醒霃V播電視總臺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