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娟,張文紅
(山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山西 太原030024)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婦科常見的生殖內分泌疾病,患者多會出現(xiàn)月經不調、多毛、痤瘡、黑棘皮癥、肥胖和不孕等,是育齡期女性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1]。枸櫞酸氯米芬片是臨床常用的促排卵藥物,但其會導致子宮內膜變薄,影響子宮內膜容受性,不利于受精卵著床。研究顯示,西藥治療時輔以中藥治療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2]。本研究采用溫針灸聯(lián)合補腎祛濕方治療腎虛痰濕型多囊卵巢綜合征,取得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山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治療的90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平均年齡(26.41±4.57)歲;平均病程(5.42±0.63)年。觀察組平均年齡(24.37±4.54)歲;平均病程(5.47±0.6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①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診斷標準[3]。②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腎虛痰濕型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診斷標準[4]。③已婚育齡女性,正常性生活12個月后未受孕。
1.3 排除標準①輸卵管堵塞、子宮形態(tài)異常者。②配偶精液檢查異常者。③合并其他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及近3個月內使用激素類藥物治療者。
2.1 對照組于月經周期第5日給予枸櫞酸氯米芬片(西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0020039)口服,每日1次,每次50 mg,連續(xù)服用5 d;于月經第11日開始監(jiān)測卵泡,當卵泡直徑≥20 mm 時,給予10 000單位的注射用絨促性素(馬鞍山豐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3361),并指導患者同房。若患者此周期未懷孕,則繼續(xù)治療。連續(xù)治療3個月經周期。
2.2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溫針灸和補腎祛濕方治療,于月經周期第5日開始加用溫針灸和補腎祛濕方治療。①溫針灸:取足三里、三陰交、豐隆、太沖、關元、腎俞、中極、子宮和卵巢,行平補平瀉法,患者針感明顯時,將點燃的艾炷插在針柄上進行溫針灸,灸1壯,留針20 min,直至艾炷燃盡。②補腎祛濕方組方:熟地黃、枸杞子、淫羊藿、鹿角霜、蒼術和陳皮各15 g,制鱉甲20 g(先煎),醋香附9 g,茯苓、石菖蒲各12 g,甘草片6 g。每日1劑,水煎至300 mL,分早晚2次溫服。以上治療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7 d,連續(xù)治療3個月經周期。
3.1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包括促黃體激素、促卵泡激素、睪酮、雌二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②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排卵和妊娠情況。
3.2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促黃體激素和睪酮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促卵泡激素和雌二醇水平均高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促黃體激素和睪酮均低于對照組(P<0.05),促卵泡激素和雌二醇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腎虛痰濕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腎虛痰濕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例數(shù)促黃體激素(U/L)促卵泡激素(U/L)睪酮(ng/L)雌二醇(ng/L)觀察組 治療前 45 15.54±4.32 4.59±1.12 13.26±3.32 66.49±13.07治療后 45 5.73±2.65△▲6.40±1.31△▲ 4.49±1.85△▲95.73±15.06△▲對照組 治療前 45 15.57±4.28 4.54±1.15 13.28±3.29 66.53±13.02治療后 45 9.72±3.17△ 5.46±1.23△ 6.75±2.13△ 78.27±14.18△
(2)排卵和妊娠情況比較 觀察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腎虛痰濕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排卵和妊娠情況比較[例(%)]
多囊卵巢綜合征與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障礙、腎上腺功能紊亂和遺傳等因素關系密切,因環(huán)境污染、飲食結構改變、女性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的增加,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育齡期女性的生殖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5]。臨床治療以促排卵和調整內分泌為主,而中醫(yī)藥在調節(jié)內分泌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且安全性較高。
多囊卵巢綜合征屬于中醫(yī)“閉經”“月經后期”“崩漏”“不孕”等范疇。中醫(yī)認為女子以腎為先天,腎藏精,主生殖,腎精所化之精血是子宮行經和受孕的物質基礎,而腎精的充沛、旺盛和腎陽的鼓動又可促進卵子的發(fā)育、成熟和排出,故腎氣虛損引起的“腎-天癸-沖任-胎宮”生殖軸功能障礙是本病的主要病機[6]。明·萬全《萬氏婦人科》記載:“惟彼肥碩者,膏脂充滿,元室之戶不開;夾痰者,痰涎壅滯,血海之波不流。故有過期而經始行,或數(shù)月經一行,及為濁,為帶,為閉經,為無子之病?!闭f明痰濕阻滯在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7]。故臨床治療應堅持補腎健脾、祛濕調經的原則。
本次研究中,補腎祛濕方中的熟地黃、枸杞子、淫羊藿、鹿角霜和制鱉甲益精補腎,蒼術、陳皮、醋香附、茯苓和石菖蒲健脾祛濕。諸藥合用,發(fā)揮補腎健脾、祛濕調經的功效。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顯示,益精補腎藥物具有雌激素樣作用,不僅能興奮卵巢,還可通過多個環(huán)節(jié)對性腺軸功能進行調節(jié),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8]。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結合的治療方法。針刺足三里、豐隆和三陰交具有健脾的功效,針刺關元和腎俞具有補腎的功效。針刺子宮和卵巢可通過對腦內多巴胺系統(tǒng)的刺激調節(jié)下丘腦-垂體-生殖軸的功能,不僅有助于卵泡的發(fā)育和成熟,還可促使卵子排出。艾灸的溫熱經針柄傳至穴位深部,具有溫陽補氣和逐寒除濕的作用,可改善子宮內膜的形態(tài),為受精卵著床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9]。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促黃體激素和睪酮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和對照組治療后(P<0.05),促卵泡激素和雌二醇水平高于治療前和對照組治療后(P<0.05),觀察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溫針灸聯(lián)合補腎祛濕方用于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僅可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還可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