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敬東,丁 雯,任賀堂,關 濤,王繼揚
(山東省聊城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聊城252000)
非特異性下背痛是指不能歸因于某種已知特定病變(如感染、腫瘤、骨質疏松癥、骨折、結構畸形、炎癥性疾病、神經根綜合征或馬尾綜合征)的下背痛,屬于中醫(yī)“腰痛”范疇。下背痛患者會有意減少活動,嚴重者發(fā)生功能障礙,日常生活活動明顯受限,成為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原因[1]。目前,下背痛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給臨床診斷和治療帶來一定困難。本研究采用穴位貼敷配合八段錦治療寒濕型非特異型下背痛,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1—6月聊城市中醫(yī)醫(yī)院康復科收治的75例寒濕型非特異型下背痛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 治療組、B 治療組及對照組,每組25例。A 治療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齡(47.62±10.21)歲;平均病程(4.27±1.64)個月。B 治療組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齡(49.53±10.87)歲;平均病程(4.53±2.08)個月。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齡(48.27±11.35)歲;平均病程(4.36±1.44)個月。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腰痛的診斷標準[2]:①有反復發(fā)作的腰痛史。②腰部疼痛重著,轉側不利,遇冷或陰雨天加重,得溫痛減,面白無華或青黑黯淡,舌質淡白胖大或青紫,舌邊或有齒痕,苔白滑,脈沉遲或澀。③有一側或兩側骸脊肌輕度或中度壓痛,腰腿活動一般無明顯障礙。④腰部X 線或其他影像學檢查未見陽性體征。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患者就診前未進行系統(tǒng)治療。③能堅持完成治療并按要求完成各項調查表。④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的心肝腎疾病及腦血管疾病者。②存在肢體活動障礙者。③由婦科疾病、生殖泌尿系統(tǒng)疾病和胃腸病變等其他內科疾病引起的腰背部牽扯痛者。④腰部X 線或其他影像學檢查見陽性體征者。
2.1 A 治療組患者教習八段錦第6式“雙手攀足固腎腰”,動作要領:①兩腿挺膝伸直站立,同時兩掌指尖向前,兩臂向前向上舉起,肘關節(jié)伸直,掌心向前,目視前方。②兩臂屈肘,兩掌下按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對。③兩臂外旋,兩掌心向上,隨之兩掌掌指順腋下后插。④兩掌心向內,沿脊柱兩側向下摩運至臀部,隨之下體前俯。沿腿后向下摩運經腳兩側至于腳面,抬頭,目視前下方,動作略停。⑤兩掌沿地面前伸,隨之用手臂帶動身體立起,兩臂肘關節(jié)伸直,掌心向前。⑥兩腿膝關節(jié)微屈,同時兩掌向前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視前方,摩運適當用力,至背時兩膝挺直。每組重復動作6 次,每組間隔1 min,每日練習8組,早晚各4組,每周5 d,連續(xù)練習2個月。并輔以穴位貼敷,穴位貼敷配方如下:紅花、干姜、附片、黃芪(均研末)、蜂膠(以蜂蜜融化)以1∶1∶1∶1∶1比例調和,再加少許沉香末。貼敷穴位:阿是穴、命門、腎俞、腰陽關、陽陵泉、通心穴。每日1次,每次貼敷6 h,連續(xù)貼敷14 d。14 d后僅練習八段錦,不再進行穴位貼敷。2.2 B 治療組 患者教習八段錦第6式“雙手攀足固腎腰”,動作要領同A 治療組。每組重復動作6次,每組間隔1 min,每日練習8組,早晚各4組。每周5 d,連續(xù)練習2個月。
2.3 對照組采用運動療法?;颊呓塘暎孩傺雠P位,用非彈性吊帶懸吊一側下肢并用力下壓,同時抬起另一側下肢并囑患者收腹提肛,抬高骨盆。②俯臥位:用非彈性吊帶懸吊雙腿,上臂支撐于床上,囑患者收腹提肛,抬高骨盆。每次治療45 min,每日1次,每周5 d,連續(xù)治療2個月。
3.1 觀察指標比較治療前及治療14、60 d的中醫(yī)癥狀評分、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分數(JOA)評分[3]、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4];觀察3 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治療結束60 d后進行電話回訪,統(tǒng)計復發(fā)率。
3.2 療效評定標準痊愈:治療后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療效指數≥95%;顯效:治療后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70%≤療效指數<95%;有效:治療后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30%≤療效指數<70%;無效:治療后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療效指數<30%[5]。療效指數=(治療前中醫(yī)癥狀評分-治療后中醫(yī)癥狀評分)/治療前中醫(yī)癥狀評分×100%。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A 治療組、B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寒濕型非特異型下背痛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中醫(yī)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后,3組中醫(yī)癥狀評分均有明顯改善,且治療60 d后,A 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寒濕型非特異型下背痛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2 3組寒濕型非特異型下背痛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14 d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4 d 治療60 d A 治療組 25 68.44±9.07 52.60±10.36 25.20±15.41△▲★B治療組 25 66.60±9.31 55.76±9.23 28.56±15.06△★對照組 25 67.68±8.18 57.24±10.28 32.68±16.87△★
(3)JOA 評分比較 治療后,3組JOA 評分均明顯提高,且治療60 d后,A 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組寒濕型非特異型下背痛患者治療前后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分數評分比較(分,±s)
表3 3組寒濕型非特異型下背痛患者治療前后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分數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14 d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4 d 治療60 d A 治療組 25 13.04±1.64 21.76±1.39 26.28±2.46△▲★B治療組 25 12.76±1.66 21.88±1.27 25.08±2.16△★對照組 25 13.01±1.57 21.96±1.37 24.56±2.57△★
(4)VAS評分比較 治療后,3組VA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治療60 d后,A 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3組寒濕型非特異型下背痛患者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s)
表4 3組寒濕型非特異型下背痛患者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14 d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4 d 治療60 d A 治療組 25 7.84±1.21 4.56±0.96△ 1.28±0.98△▲★B治療組 25 8.00±1.08 4.80±0.91△ 1.36±0.95△★對照組 25 7.60±1.19 3.44±0.65△ 2.44±0.96△★
(5)復發(fā)率情況 治療結束60 d后進行電話回訪,A 治療組復發(fā)7例,復發(fā)率為28.0%;B治療組復發(fā)9例,復發(fā)率為36.0%;對照組復發(fā)13例,復發(fā)率為52.0%。
《黃帝內經》曰:“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敝赋瞿I與腰部疾病的關系密切。又言:“感于寒,則病人關節(jié)禁固,腰椎痛,寒濕推于氣交而為疾也?!敝赋龊疂褚嗍且鹧吹牟∫颉!督饏T要略》言:“腎者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中如帶五千錢,干姜苓術湯主之?!闭撌隽撕疂裱吹陌l(fā)病、癥狀與治法。《諸病源候論》中有“勞傷之人,腎氣虛損,而腎主腰腳,其經貫腎絡脊,風邪乘虛卒人腎經,故卒然而患腰痛”,認為三陰三陽、十二經、八脈皆貫腎絡于腰脊,若勞損于腎,而后又為風冷所侵,血氣相搏,終至腰痛而不能俯仰,身重腰冷。《備急千金要方》曰:“一曰少陰,少陰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衰,是以腰痛;二曰風痹,風寒著腰,是以腰痛;三曰腎虛,役用傷腎,是以腰痛;四曰墜墮傷腰,是以腰痛;五曰取寒眠地,為地氣所傷,是以腰痛。”詳細闡述了腰痛的主要病因病機分為陽氣虛衰、風寒侵襲、腎精虧虛、跌墜傷筋、久臥濕地五大類?!兜は姆ā费裕骸把?腎之外候,一身所恃以轉移闔辟者也。蓋諸經皆貫于腎而絡于腰脊,腎氣虛,凡沖寒、受濕、傷冷、蓄熱、血澀氣滯、水積墮傷,與失志、作勞,種種腰疼,疊見而層出矣?!敝赋瞿I虛在腰痛發(fā)病中的重要作用?!蹲C治準繩》云:“痛有風、有濕、有寒、有熱、有挫閃、有瘀血、有滯氣、有痰積,皆標也;腎虛其本也?!闭J為腰痛發(fā)病的根本是腎虛,余者皆為標也??芍?腰痛的病機為腎(陽)氣虛,復感寒濕。
中醫(yī)治療腰痛遵循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原則,結合中醫(yī)臟腑、經絡理論,形成了多樣化的特色療法,如中藥熏蒸、膏藥、穴位貼敷、艾灸、針灸、推拿、牽引、埋線療法、割治或挑治等?!端貑枴ぱ獨庑沃尽费裕骸敖浗j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于按摩醪酒?!笔侵嗅t(yī)推拿、外用藥酒療法的最早記載。華佗編創(chuàng)了五禽戲,記載了“引挽腰體,動諸關節(jié)”的康復和預防鍛煉方法[5]?!饵S帝內經》言:“取之所別?!泵鞔_指出治療腰痛當從經絡下手?!短绞セ莘健费裕骸隘熝饶_風痹冷痛有風,川烏頭三個去皮臍,為散,涂帛貼,須臾即止。”記載應用穴位貼敷治療腰痛?!独礤壩摹分刑岬健爱敺质洝?藥物當置于“經絡穴選……與針灸之取穴同一理”,進一步明確穴位貼敷的治療論點?!夺t(yī)林改錯》言:“痛久必有瘀血?!笔讋?chuàng)身痛逐瘀湯治療瘀血腰痛。
西醫(yī)以物理療法、運動療法及非甾體類鎮(zhèn)痛藥物對癥治療非特異性下背痛,但療效不佳,復發(fā)率較高,且運動療法及物理療法專業(yè)性較高,有時患者無法單獨完成。中醫(yī)運用外敷療法和傳統(tǒng)功法治療本病取得較大進展。穴位貼敷針對患者病情取穴,辨證施治。本研究貼敷配方選藥合理,附片溫經通絡,散寒除濕,干姜溫中回陽,與附片配伍加強溫中散寒之力;紅花性溫,善活血通經、散瘀止痛,配伍黃芪益氣強身利尿;蜂膠補虛化濁,調和諸藥。穴位貼敷可使藥物更容易滲透入皮膚,發(fā)揮治療作用,命門、腎俞、腰陽關、陽陵泉等穴溫陽補腎,祛寒除濕。八段錦療法能疏通經絡、強身健體,與穴位貼敷配合,效果相得益彰,且該療法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適合患者長期應用及后期維持治療。黃馮[6]運用穴位貼敷療法配合電針治療腰痛,臨床療效顯著優(yōu)于單純電針治療(P<0.05)。羅少峰等[7]運用傷筋散外敷治療100例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臨床療效顯著。劉建國等[8]采用筋骨通外敷治療腰痛366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6.72%。高峰等[9]采用八段錦治療慢性非特異性腰痛,治療后VAS 評分、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S)、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康復護理組(P<0.05)。江羿羲[10]觀察健身氣功五禽戲功能鍛煉對非特異性下腰痛的臨床療效,治療后患者VAS、ODI、表面肌電圖屈曲伸直比(FER%)評分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療效優(yōu)于單純常規(guī)推拿治療的對照組(P<0.05)。劉靜等[11]采用太極拳練習訓練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患者,發(fā)現太極拳練習可改善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降低失能程度,且效果優(yōu)于核心穩(wěn)定訓練。
本研究結果表明,穴位貼敷配合八段錦可以提高寒濕型非特異型下背痛的臨床療效,降低復發(fā)率。但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本研究存在觀察病例較少、研究不夠深入等問題,有待后續(xù)研究繼續(xù)探索,力爭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