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心
武漢洪山,是近年快速發(fā)展的城市區(qū)域,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居住人口爆發(fā)式增加,原有的洪山教育態(tài)勢,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百姓對教育的強烈訴求。正是在這樣的城市發(fā)展當口,一所名不見經(jīng)傳的學校從無到有,從有到優(yōu),在建校僅僅一年多的時間里,就在名校如林的武漢市區(qū)聲名鵲起,引起社會和同行的高度關注。這就是十二年一貫制的武漢成豐學校。了解得知,其校長鄭立平原為山東省特級教師、知名校長,為追尋夢想,辦一所理想中的“不一樣的學校”,他毅然走出舒適區(qū),接手了這所新建學校。為了解學校成功“奧秘”,探尋校長辦學思想,記者特地走訪了學校。
讓教育富有靈性
鄭立平從教多年,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經(jīng)驗。當年做班主任時,他就以“放任”學生自主管理見長,把班級文化做得有聲有色,獲得了“全國十佳班主任”稱號。接手成豐學校后,他一方面帶領老師們做好學校發(fā)展的總體規(guī)劃和頂層設計,另一方面也在沉淀思考,琢磨師生發(fā)展個性,并試圖移植當年班級管理的成功經(jīng)驗,努力找到學校特色發(fā)展的新路子。
開學初,學校選送剛組建的籃球隊參加區(qū)里的比賽,沒想到孩子們一路過關斬將,從全區(qū)48支隊伍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第八名。之后,同樣剛組隊不久的三名選手,在區(qū)跆拳道比賽中全部獲得冠軍。
這引發(fā)了鄭立平的思考:參加比賽能得獎固然重要,但比賽不是單一地測試學生某個體育項目的技能,而是對學生拼搏意志、團隊精神、身心協(xié)調(diào)、文明禮儀乃至創(chuàng)新思維等的綜合檢測。
了解得知,這些參賽的孩子個性都很鮮明,因為學校新辦,團隊剛剛組建,他們之間也談不上有多了解和熟悉,但就是憑借個人特長,加上一定的團隊捏合,他們出人意料地取得了較好成績。這讓鄭立平意識到,具有鮮明個性,同時又愿意助力集體的發(fā)展,是這個時代孩子們的共有特點。
作為新建學校,成豐學校開始時學生人數(shù)不多,且生源結(jié)構(gòu)復雜。如何讓這些學習基礎不同、個性差別較大的孩子組成一個有共性色彩的“大家庭”?鄭立平對此進行了深度思考。
多年來,鄭立平一直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在課余和學生談心。這個看上去像閑聊的交流方式讓他對學生心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成豐學校,鄭立平依然保持了這一習慣。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時的“閑聊”讓他明顯感覺到這所學校的學生來源更廣泛,層次更多樣。這與此前他所任教的重點中學有著天壤之別。如何讓這些差別迥異的孩子團聚成一個多彩而完整的世界?
作為名班主任,多年前鄭立平就曾把自己的帶班體會寫成著作《把班級還給學生》。多年后當他接手成豐學校時就想,教育豈止是應把班級還給學生,還要把學校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充分展示生命的“活性”。因此他一直希望辦一所有“靈性”的學校。從學校而言,這種“靈性”是對教育理念的解放,不苛責,不壓制,不唯分,不唯名,只著眼于學生“天才”能力的激發(fā)和挖掘;于學生而言,這種“靈性”是對生命本能的解放,是對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大赦”。
成豐學校是一所全新的學校,沒有辦學歷史的負重,沒有舊的辦學理念的桎梏,因此在開學不久后,鄭立平就響亮提出靈性教育的辦學主張,高舉“靈性”的大旗,為解放學生的本能和尊重學生的本性而辦學。
于是,在這面大旗下,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們盡情展露個性,發(fā)揮特長,原本讓家長們有些擔憂的新學校,因為豐富的文體活動和孩子們意外的成長速度而迅速贏得了社會贊譽。一位雕塑家的孩子此前因為成績平平,一直不被父親看重,來到成豐學校后,也許是基因里的藝術天分被激發(fā),一下子成了學校里的“藝術明星”。這讓其父親越來越關注學校的辦學發(fā)展,漸漸地成了學校發(fā)展的義務“藝術指導”,時不時來到學校參加有關活動。
在靈性教育的理念下,學校的一切都似乎有了靈性。而今,走進校園的角角落落,直面那花圃里的一草一木和孩子們的一顰一笑之時,每一個來訪者都會深深感覺到:這所學校,的確與眾不同。
讓人感到新奇的,不只是個性十足、意韻深遠的各色文化標語,更有那俯拾皆是的獨具匠心的校園故事。東門內(nèi)側(cè),有一片筆直挺拔、蒼翠欲滴的竹林,取竹子高風亮節(jié)之意,鄭立平將之命名為“觀心園”,即對照竹子自我反省,修心美德。同時,安放了七只形態(tài)各異的國寶小熊貓雕塑,美其名曰“竹林七賢”,象征成豐學子和美共處。
小學部教學樓的甬路兩旁種滿桂花樹,每到金秋時節(jié),校園里就芳香四溢。鄭校長還就景而為,在樹上掛上幾百只孩子們喜歡的彩蝶裝飾,讓它們在風中翩翩起舞,并將此路取名“桂香蝶舞”。在幾棵更為高大一些的桂花樹上,鄭校長還親自掛上了幾只可愛的鸚鵡;又在鸚鵡旁邊的枝丫上精心設計了文化牌,上面都是勸說和提醒孩子們熱愛學習、珍惜年華的詩句。這個景點叫“鸚鵡勸學”。
在學校餐廳外側(cè)的草地上,原來有兩棵低矮的柿子樹,枝葉凌亂,無精打采。鄭立平為此專門購置了一只兔子和一只烏龜,讓人安置在柿子樹下。一時之間,兩只做工精美、惟妙惟肖的小動物仿佛激活了整片草地,不但大大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學校的育人文化也因之靈動起來了:在故事“龜兔賽跑”中,兔子的機敏,烏龜?shù)膱猿郑M不都是孩子們在學習中需要遵循和效仿的嗎?同時,兩個活靈活現(xiàn)的小動物,恰恰又是孩子們快樂成長的象征。
正是出于對生命和教育的獨特理解,鄭立平為校園的每個區(qū)間都賦予了獨特的內(nèi)涵和“靈性”,無論“觀心園”“撫心園”“慧心園”,還是“養(yǎng)心園”“怡心園”“賞心園”等等,可謂園園育心,讓人佇立其間,不知不覺人也成了風景。
“學校里的一切都是因人而起,也因人而有了意義和價值?;谌?,為了人,服務人,發(fā)展人,人既是教育產(chǎn)生的前提,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歸宿?!编嵙⑵綄逃齻€性化的理解,讓學校的靈性教育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個性化教育,而有了更深刻的內(nèi)涵。
因為靈動的辦學理念,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校建校僅一年多來,就已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二十多位名師名校長走進學校,獻課或講座;接待了來自全國十多個省市的教師代表團到學校交流學習;學校德育創(chuàng)新案例還作為全國十所典型學校之一,被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刻成光碟,在全國發(fā)行;學校辦學經(jīng)驗先后在《中國教師》、湖北電視臺、武漢電視臺、楚天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報道推介。
讓生命個個出彩
靈性教育堅信“人皆英才,人人成才,讓每個生命都出彩”。為此鄭立平認為,喜歡鳥鳴,你就先載一片樹林;想觀賞魚兒,你就用心挖一個池塘。只要我們能提供和創(chuàng)造多彩的成長平臺,不同的學生自會有不同的精彩。
多年的辦學管理經(jīng)驗,讓鄭立平早早就洞悉了學生成長的“密碼”。在他眼中,不一樣的故事,代表著不一樣的成長。
“我認為,學習雖然很重要,但一個人如果只是學習好,最終就只會成為書呆子,而不是對社會有用的人。參加跆拳道這樣的運動,當然會對學習有一定的影響,但也有可能是好的影響,比如可以培養(yǎng)一個人的堅強、勇敢、不服輸、責任心、拼搏精神等,而這些對學習不是更有幫助嗎?所以,我的興趣愛好很多,跳繩、閱讀、寫字、彈琴、跑步……”
如果不是親耳聽見,很難相信這些富含人生哲理的話,竟是出自一個10歲孩子之口。這是小雅,武漢成豐學校五年級班的一個女生,圓圓的臉上洋溢著超越年齡的成熟和剛強。
“那次比賽活動,我感受最深刻的體驗,就是在奪冠賽前的失誤。當時,心里很亂,很害怕,總是認為自己不行,很可能被對手擊垮?;蛟S,這種比較低的期望,就決定了結(jié)果只能是失敗。后來,我反思發(fā)現(xiàn),在面對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時,心態(tài)要放松,就當一次嘗試,一次突破,看一看自己的能量極限。這些體驗和經(jīng)驗,會比成功的獎牌更珍貴。很多時候,心勇敢了,困難就過去了?!?/p>
在小雅如“心靈雞湯”般的文字的背后,是成豐學校這看似小小的校園給孩子們營造的無比寬廣的成長空間。
為激發(fā)學生“靈性”,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早在辦學之初,鄭立平就帶領老師們確立了“1+1+1發(fā)展思路”,即讓每一個學生在確保學習優(yōu)秀的基礎上,都必須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同時必須加入一個適合的社團,擁有一項自己喜歡的特長。
為此學校設計了前瞻而立體的課程體系。這一體系圍繞特長培養(yǎng)、技能拓展、潛能開發(fā)、領袖培養(yǎng)、陽光心靈五大中心,建構(gòu)了國家必修課程、興趣選修課程、生活德育課程、能力拓展課程等四級四類課程,并在此基礎上重點打造了傳統(tǒng)文化、語言表達、生活技能、創(chuàng)客創(chuàng)意、批判思維五大校本課程體系,開設了二十多個學生特長班。每年還定期舉辦體育節(jié)、藝術節(jié)、悅讀節(jié)、感恩節(jié)、數(shù)學節(jié)、科技節(jié)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豐富的活動、廣闊的舞臺大大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潛能,讓他們看見了更加優(yōu)秀的自己,從而激發(fā)起學習自信,提升了對自身價值感的認識。
“剛才有同學告訴我,說你原來英語學習很差。這是真的嗎?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英語學習?”為了了解孩子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有一天鄭立平故意問了小旭一個可能令他有些尷尬的問題。
“確實差,我一直都沒學好。有時,特別是被爸媽批評時,我也很難過??墒牵也荒芤驗橛⒄Z差就不喜歡學習了,我還有其他的優(yōu)勢科目呢,我還有很多的興趣愛好呢,比如唱歌、打籃球、跑步、打羽毛球……”略微停頓后,孩子有些驕傲地說,“我練吉他已經(jīng)三年了!”
這讓鄭立平頗為觸動:孩子說的多有道理,可我們的一些老師為什么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和不足不放呢?任何事物都是一體兩面,甚至一體多面。如果我們只看到玫瑰下面的刺,就無法欣賞到花的溫馨爛漫。況且,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著失誤,總盯著他的失誤,又如何看見他成功時的光彩?
“我始終堅信,所有的植物都向陽而長,所有的孩子都朝著贊美的方向發(fā)展。”和小旭的這次偶然的對話,讓鄭立平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這個認識。
在鄭立平看來,如同黑暗的屋子只需要一盞燈就可以照亮,孩子某方面的潛能一旦被喚醒,就會撬動其他所有方面,整個生命也會因之改變。小旭很平實的一番話,讓鄭立平又想起那個老生常談卻常談常新的話題:人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不應像急于追求某個東西,也不應像快速達到某個地方,享受過程遠比獲取結(jié)果更重要。
這種育人理念,讓成豐學校的孩子們大都多才多藝,全面發(fā)展。
班干部小語,就是這樣一位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平時,小語圓圓的臉上就總是掛著自信、陽光,一雙大眼睛里則透著聰慧和善良。在一次活動中,鄭立平和小語閑聊了起來:
“小語,我知道學習是你的強項,除了學習,你會經(jīng)常參加一些藝體活動嗎?”
“老師,學習是我的強項,可我的強項并不只有學習。我學習全級第一,可我的跳繩也拿過冠軍,跑步也不錯呀。呵呵,我鋼筆書法也很厲害!”
這多少有點出乎鄭立平的意料。因為他印象中的學霸大都不善言談,表情木木的,除了讀書、做題,大都沒什么興趣愛好。與小語的交談徹底顛覆了他多年的成見。原來,學霸也可以是才霸、藝霸;原來,孩子們的生活本應豐富多彩,而不只是有灰色的考試和永遠也做不完的習題。
這令鄭立平想起來那個會彈古箏的文靜女孩木蘭、那個送老師蘋果吃的調(diào)皮男孩毅聰、那個見到熟悉的老師就遠遠地跑過去擁抱的女孩朧玥……這些孩子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感動著鄭立平,也啟迪著鄭立平,讓他對教育時時充滿了希冀和期待。
讓世界看見我的愛與美
“在人與人的相處中,微笑是最好的感化劑,如果能堅持在教育中把微笑傳遞給每個學生,他們就可以把‘笑容帶給身邊的人,最后影響整個社會?!编嵙⑵秸f,真正的教育者,一舉一動都充滿教育的味道,每一個細微之處都滲透著對教育的理解與追求。
正是出于這樣的理解,成豐學校早早就確立了“讓世界看見我的愛與美”的校訓,把孩子當成學?!白顚氋F的財富”,當成“教育的最高價值”。
這種辦學觀念,也映照了成豐學校老師們寶貴的師心。
作為洪山民辦教育的拓荒者之一,武漢成豐學校的辦學條件無疑還不能說好,周邊正在高速開發(fā)導致的工程噪音等等不說,單是老師們?nèi)粘5墓ぷ髁?,也不是普通的學校所能比的。然而,暫時的困難沒有嚇倒老師們,反而激發(fā)了他們共創(chuàng)大業(yè)的熱情和夢想,同時更吸引了一個個心懷理想的同道不遠千里前來共事。
馬老師,在原來的學校已是學科帶頭人。鄭立平在看到有關他的一篇報道后,熱情相邀前往。在共同的教育信念的召喚下,他毅然辭去原有崗位,來到武漢成豐學校,為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夢想而重新出發(fā)。
肖老師,本來是一家教育刊物的編輯部主任,因為“想做一個教師”的多年執(zhí)念,他硬是說服家人,走出已習慣多年的舒適的體制,跟隨鄭立平來到洪山開創(chuàng)新的事業(yè)。
像這樣行為似乎“不可理解”的教師,在武漢成豐學校有多位。這其中也包括他們的校長鄭立平。在世俗的眼光看來,這些老師已是功成名就,選擇在這個時候去“創(chuàng)業(yè)”是不是有點不明智?
“有不一樣的追求,就會走不一樣的道路。對我來說,不斷享受教育的挑戰(zhàn)、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理想,才是真正的幸福所在?!泵鎸κ廊说牟唤?,鄭立平輕描淡寫地回應說。
一位家長在了解了學校辦學后,曾感動地對鄭立平說:“在你們學校,我看到的每件事,聽到的每句話,都幾乎是圍繞孩子,為了學生。特別是你們的校訓不僅富有詩意,而且極具感召力。每個人只要一看到,就會潛移默化地被感染和影響。你們把對孩子的成長充滿尊重與理解的理念作為自己的教育追求,這值得很多學校學習和借鑒?!?/p>
鄭立平謙和地糾正說:“我們這樣做只是出于對教育本質(zhì)的理解,而不是為了被人學習。在我們眼中,每一個生命的成長都值得尊重和敬畏。學校是因人而存在的,也是為了人服務的,如果教育不能關注和滿足人——也即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那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p>
優(yōu)秀的人看得遠。很多年前就在實踐著這種追求的鄭立平,今天正和他的同事們一起繼續(xù)追夢圓夢。
在成豐學校,有一位主動申請到一年級教學語文和做班主任的汪老師。汪老師四十多歲,話語不多,但滿臉慈愛與堅定。印象中,幾乎所有的教師都不愿意教一年級,尤其不愿意承擔一年級班主任工作。而讓人詫異和奇怪的是,汪老師不僅主動申請去教一年級,而且干脆做了兩個班的班主任。
面對懷疑與詢問,汪老師平靜地說:“因為我喜歡孩子。多數(shù)教師不愿意教一年級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太小,什么事都不太懂,紀律規(guī)則等沒有養(yǎng)成,非常難管??稍谖已壑?,孩子就是孩子,大的小的各有特點,也各有優(yōu)點,比如都有著好奇心、好玩心、好勝心、好動心,呵呵,還有好吃心。你看,每個孩子都是‘五好孩子?!?/p>
這些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真正遇到那些行為習慣和學習都很差的孩子,多數(shù)人還是會感到痛苦焦慮或抵觸排斥。
對此,汪老師說:“確實。教育不是萬能的,教師也不是救世主。但無條件地接納和關愛每一個孩子是教師的天職;無條件的愛與接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基石。兒童從他人眼中看到自己是好的、是重要的、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被愛的,才會慢慢內(nèi)化這種感覺,進而漸漸相信自己是如此可愛、如此重要、如此有價值,再進而相信每個人都和自己一樣。因此,好的教育是在孩子的心田種下一份信任,種下一份美好,種下愛的體驗?!?/p>
當你聽到如此溫和的話語、慈悲的情懷,是在一個尋常的教師口中自然地表達出來,對于別的學校都不愿意接收的兩個小男孩為何在她的班級會是那么開心、活潑、幸福快樂,就不難理解了。
據(jù)說,汪老師的每個節(jié)課總能帶給孩子們驚喜:有時是一朵小紅花,有時是一塊巧克力,有時是一本孩子喜歡的繪本,有時是教師和孩子的一張笑臉合影……她就像孩子們心中無所不能的母親,又像是能洞悉孩子們心中奧秘的神圣,怪不得備受孩子們的歡迎。
“我們不是在管學生,不是在教學生,而是在領著一群孩子創(chuàng)造精彩的學習生活。我們時刻在感受著教育的幸福?!蓖衾蠋煹脑?,同時也是武漢成豐學校教師們共同的心聲。
在這群從公辦學校辭職投身民辦教育的開拓者身上,我們看到了他們執(zhí)著奮進的追尋,看到了他們對教育的信念和情懷,這也使得學校辦學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與艱辛。
閑來無事時,鄭立平總喜歡在校園里轉(zhuǎn)悠,聽聽教學樓上傳來的朗朗書聲,看看校園草木透射出的蓬勃活力,而后在心底里感慨:是這些孩子們,讓我看到了生命更美的風景。
責任編輯? ?余志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