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日照市獻唐學校 山東 日照 276826)
初中記敘文寫作的難度并不大,但是不同角色的特點不一樣,學生在面對千奇百怪的人時,由于自身閱歷的限制,很難將人物的特點準確的描寫出來。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習對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以及心理的細致描寫,感受人物在文章當中的作用。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根據這個人物身上的特點,選擇適合的寫作手法,表達這個人物存在的價值。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找到課文的例文,和學生自己所寫的記敘文對比,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學習他們的優(yōu)秀描寫手法,從而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完善。
在記敘文的寫作當中的人物非常重要,人物是記敘文的核心,是串聯故事情節(jié)的重點,人物描寫的方向對記敘文整體的走向有很大的影響,同時也對讀者感受情節(jié)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教學過程當中,應該引導學生對人物進行更準確的描寫,從人物的外貌、動作以及語言入手,對他們的特點進行準確的把握,從而提高學生對人物描寫的精準性,讓學生可以在人物描寫中凸顯人物的特色和自己的感受。
例如,在《紅樓夢》(節(jié)選)一文中,有這樣一句描寫“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這句話對文中王熙鳳的特點進行了非常細致的描寫。教師要讓學生學習這樣的描寫方法,首先對人物最主要的特征進行描寫,從而突顯這個人的性格和作用。教師可以在這樣的教學當中為學生拓展兩則尋人啟事,李倩,女,23歲,身高1.7米左右,體型偏胖,瓜子臉,薄嘴唇,眉毛較細。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在這個尋人啟事當中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點:從人物的外貌進行描寫,首先是性別,其次是他的身材,以及她所穿著的衣物,她的長相等等,如果讓你描寫這個人物,你會著重描寫她的什么特征。然后教師可以通過一個人物的圖片,讓學生現場對圖片當中的人物進行外貌的表述,運用教學中學習到的知識,從而逐漸提高學生對于人物描寫的精準性。
在人物描寫過程中,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場景,就要使用不同的描寫方法,如果只是使用同一個描寫方法,就不能對人物的描寫進行更精準的表現,也會使讀者感受不到人物身上的情感。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人物描寫當中,結合場景對人物進行更生動的描寫。人物在不用情況下對待同一件事的表現不一樣,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并且通過例子讓學生對場合情景融入法進行更準確的認識,從而熟練掌握不同場景下人物描寫的方法。例如,小李的語文書不見了,在不同的場合下,他所表現的也不同。正在上課的時候,小李突然發(fā)現自己的語文書不見,那他一定會小心翼翼的問身邊的人,并且翻著自己的書包,小聲地念叨:“語文書,語文書,在哪呢?”而如果小李在下課的時候,發(fā)現自己的語文書不見了,而下節(jié)課正好要上語文課,小李一定會著急地翻著抽屜,并大聲喊道:“我的語文書去哪了?有誰看到了我的語文書?”通過實例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相同人物在不同場景對同一個事件的反應。
在以往的人物描寫教學當中,教師都會舉出課本上例子讓學生進行學習,但是課本上的內容終究有限,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在長期單一的素材下學習,會抹殺學生對語文建立的學習熱情。所以教師應該通過網絡的手段豐富現有的資源,從而開拓學生的眼界,讓學生能夠在描寫人物的時候,通過更多途徑學習知識,從更獨特、更全面的角度對人物進行描寫,增強讀者對人物的共鳴。教師可以在網絡上尋找一些對人物描寫較好的文章,然后通過多媒體在課堂上進行投影,讓學生進行學習和認識。在學生觀看他人人物描寫作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對這些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從而豐富學生的寫作手法。
例如,在學習不同年齡、職業(yè)的人物描寫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觀看這樣一則小故事:有一對兄弟需要分家,但是因為財產問題一直沒有爭論出結果,于是決定讓其他人來評評理。來了四個人,第一個人說:照我看啊,要快刀斬亂麻,免得拖拖拉拉不夠果斷,別到時候還是沒個結果。另一個人說:咱們做事不能太偏心,要跟穿針一樣,準確地穿過去,針要過去,線也要過去。接著又一個說:這個事情咱們也不是第一次管,前有車,后有轍,別太出格就行。最后一個人卻說:在這光說沒用,不如到他家看看誰有理,咱們再見機行事。通過課外作文的拓展,讓學生能夠對文中四個不同人物的語言描寫進行學習,從而更好的掌握對人物的多角度塑造。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記敘文人物描寫過程當中,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描寫當中的關鍵點,對人物特點進行加工提煉,明確對人物描寫的方向。其次根據人物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描寫手法,通過細微的差別,對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進行更詳細的描寫,增強讀者在閱讀時的感受。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的途徑,幫助學生拓展描寫人物的方法,閱讀更多優(yōu)秀的記敘文,對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的人進行更生動、細致的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