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惠萍
(廈門市同安區(qū)大同中心幼兒園,福建廈門,361100)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幼兒園教育出現了空檔期。如今,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的背景下,幼兒園要考慮如何讓中班幼兒教育持續(xù)進行?!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要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盵1]幼兒園教師應通過多種形式與幼兒家長形成良性互動,增進幼兒園與家長的合作,幼兒園與家長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在家園共育中,教師的專業(yè)指導與家長的積極配合,可以引領中班幼兒過合理的居家生活,為中班幼兒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強調,幼兒的第一任教師是家長,幼兒園應指導家長更新幼兒教育的觀念。[2]教師可通過電話、微信群、視頻連線等方式,向家長傳遞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和家長一起全面做好中班幼兒的居家生活指導,為幼兒身心和諧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家園共育助力中班幼兒健康成長的策略如下。
《指南》將健康領域放在幼兒園教育五大領域之首,明確提出:“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與衛(wèi)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形成使其終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盵2]為此,家園應增強聯動,攜手促進幼兒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引導幼兒感受生活的美好,萌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識。
健康的飲食使人終身受益,幼兒期是養(yǎng)成健康飲食習慣的關鍵時期。幼兒園要實施科學系統(tǒng)的飲食營養(yǎng)教育與培訓,豐富家長有關飲食和營養(yǎng)的知識,引導家長對幼兒展開參與式飲食營養(yǎng)教育,促使幼兒養(yǎng)成可持續(xù)的健康飲食行為。[3]顧榮芳和高健的調查發(fā)現,良好飲食行為的培養(yǎng)應從小開始,目前中班幼兒家庭飲食教育有待加強。[4]因此,家長應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健康飲食習慣,準備健康、有營養(yǎng)的食物,營造良好的進餐氛圍,進餐時不訓話、不催促,鼓勵幼兒不挑食,確保攝入的營養(yǎng)均衡。在家園共育中,幼兒園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了解中班幼兒在家的飲食狀況,可通過微信小程序問卷星等形式,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并分析相關數據,深入了解幼兒在家的飲食情況。第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通過線上培訓的方式,向家長科普健康飲食知識,如了解蛋白質、脂肪等營養(yǎng)的比例,進行科學合理的配餐。幼兒園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有計劃地滲透健康飲食的理念,如分享親子制作美食的視頻,向幼兒與家長分享科學合理、簡單實用的食譜。第三,指導家長正確引導幼兒進餐,提醒家長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營造溫馨愉快的進餐環(huán)境。如幼兒在家、在園表現應該一致,用餐時一心不二用,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拒吃垃圾食品。第四,關注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如在教育幼兒杜絕食用野生動物的同時,向幼兒滲透熱愛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王蘇與蓋笑松發(fā)現,幼兒容易接受父母的價值觀念,并將其內化為自身行為準則,即父母的行為對幼兒的規(guī)則內化有重要作用。[5]因此,家長可與幼兒一起制訂作息時間表,讓幼兒清楚相應的時間段應該做的事情,并共同遵守。家長應以身作則,引導中班幼兒養(yǎng)成早睡早起、堅持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習慣。家長要盡可能讓幼兒每日按時專心吃三餐,注意不越俎代庖,不喂飯,讓幼兒自主進食,提醒幼兒少吃或者不吃煎、炸等油膩食物,引導幼兒認識到垃圾食品不利于健康。家長應關注幼兒每日睡眠時長,午睡時間應達到2小時左右,提醒幼兒及時就寢。另外,家長還要注意引導幼兒形成走、站、坐的正確姿勢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幼兒健康的生活、作息習慣,逐步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同時,幼兒園應積極配合,一方面借助云推送,將關于好習慣養(yǎng)成的相關圖片、視頻等收集起來,篩選分類,形成相應的資源包,推送給家長,并通過網絡社交平臺,向家長介紹資源包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幼兒園要組織幼兒家長在線上分享“疫情期間如何保持好習慣”,這樣可以為更多的家庭提供互相學習的機會,讓家長直觀感受到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重要性,知道良好衛(wèi)生習慣養(yǎng)成的具體方法。
幼兒園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為家長定期推送繪本。例如,家長指導中班幼兒閱讀《細菌不是用來分享的》繪本后,幼兒會根據畫面提供的信息,盡可能說出故事的情節(jié),知道防控疫情期間應少出門、不聚集,懂得如何正確佩戴口罩,做到進食前嚴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凈雙手。家長在親子閱讀時要注重為幼兒構建輕松、溫暖的心理環(huán)境,讓幼兒閱讀繪本后通過說說病毒、談談洗手、講講戴口罩的話題鞏固良好的生活習慣。幼兒園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推送更多的繪本,讓家長與幼兒一起讀,同時,指導家長科學合理地引導幼兒在閱讀繪本中學習。家長要支持、鼓勵中班幼兒通過說一說、做一做、畫一畫、演一演等方式,表達自己閱讀繪本的所思所想。家長可以通過繪本引導幼兒理解親人之間、朋友之間、鄰里之間、師生之間的依賴與合作關系,讓幼兒學會感恩,懂得自我約束,初步具有責任感,進而保持穩(wěn)定、愉快的情緒。
疫情期間,幼兒在家的時間多,親子互動游戲有助于引導幼兒認識到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家長可從體育游戲入手,在游戲中滲透基本動作的訓練,以發(fā)展幼兒身體的平衡能力,提高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在開展活動時,家長應注意幼兒活動前的熱身引導,提醒幼兒增減衣物、及時擦汗、補充水分等。
中班幼兒喜歡做游戲,家長可引導幼兒合理利用家庭的空間,利用方便易取的材料,一起進行體育游戲。家長可因地制宜,拓展游戲的玩法,與幼兒一起創(chuàng)編好玩且有趣的居家體育游戲。家長也可以借助網絡社交平臺分享、交流,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讓更多自創(chuàng)的趣味性強的居家體育游戲得以推廣,吸引更多的幼兒與家長主動參與體育游戲,從而增強幼兒的體質。
例如,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玩以下有趣的游戲。第一,家長要支持幼兒挑選玩具,將其放在地板上作為障礙,幼兒嘗試跨越玩具障礙,完成走、跑、跳等基本動作。這一游戲可以采用親子活動或比賽的方式進行,在增加游戲的趣味性的同時增進親子感情。第二,家長可以引導幼兒用一次性盤子和棒狀物體自制簡易的球拍,用氣球代替乒乓球,親子共玩“氣球不落地”游戲。第三,家長可以與幼兒一起把舊報紙搓成球,把球當作“小豬”,用棍子和幼兒一起比賽趕“小豬”,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比比誰趕得遠且“小豬”不逃跑。
有些民間體育游戲可操作性強且頗具趣味性,經久不衰,適合居家開展親子活動。幼兒園教師可通過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定期推送滾鐵環(huán)、跳竹竿、跳格子等游戲,指導家長有效利用材料開展親子體育游戲。家長還要培養(yǎng)幼兒在家積極參與運動的興趣,帶領幼兒做走、跑等基本動作,以不斷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幼兒是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個體,對幼兒的安全教育是保障幼兒自主活動空間與范圍的基礎。[6]家長應利用一切教育契機,抓好中班幼兒的安全教育,包括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每月圍繞一個安全教育專題進行安全教育。
幼兒園教師可以利用手機召開線上家長會,或者通過班級微信群、幼兒園公眾號等網絡社交平臺,提醒家長向幼兒傳授防觸電、防中毒、不給陌生人開門等安全知識,強化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
家長可以和幼兒討論如何保護自己,并讓幼兒了解其中的原因。例如,在“愛護我們的身體”教育中,拓展幼兒的學習內容,讓幼兒知道身體各個器官之間的關系,科學地認識自己的身體,進而珍愛生命。幼兒園教師可以通過線上家長會等方式,指導家長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健康觀,引導幼兒關注充滿正能量的新聞,避免幼兒出現焦慮情緒。家長還可以采用轉移法緩解幼兒的焦慮,如引導幼兒聽故事、跟著音樂一起玩、完成美術活動等。
幼兒園教師可通過網絡平臺與幼兒、家長云見面,針對幼兒的情感、情緒以及安全教育內容進行互動交流,緩解幼兒、家長的焦慮情緒,傳遞教師的關懷以及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的背景下,幼兒園和家長都要重視家園共育,以家庭為教育場合,教師要攜手家長保障中班幼兒健康成長。教師可以通過打電話、視頻連線、微信群發(fā)布消息等各種方式,與家長和幼兒進行互動,優(yōu)化線上家園共育,力爭讓更多的家長進行高質量的親子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