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 趙娟 黃軍悅 黃文輝 馬志剛
甘肅省人民醫(yī)院,甘肅 蘭州730000
病例1 患者男性,52歲,主因“發(fā)現血糖升高10年,泡沫尿2年”入院。10年前診斷2型糖尿病,先后口服“二甲雙胍、格列本脲”等藥物治療,現給予甘精胰島素16IU qn皮下注射、米格列醇50mg bid降糖,血糖控制達標。2年前患者發(fā)現泡沫尿,無血尿,就診內分泌科,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2.5g,考慮2型糖尿病腎病可能,給予ARB類藥物降尿蛋白對癥,建議就診腎內科行腎穿刺活檢術,患者拒絕。2月前復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2.7g。既往史:高血壓病史5年,血壓最高達180/110mmHg,現給予纈沙坦膠囊、美托洛爾緩釋片降壓,血壓控制達標;肘管綜合征病史半年,2019年2月13日行左側尺神經松解術+腱鞘囊腫切除術。個人史、家族史無特殊。查體:血壓110/80mmHg,心肺腹(-),雙下肢無浮腫。輔助檢查:血漿白蛋白47.9g/L,球蛋白21.1g/L,血肌酐50μmol/L,總膽固醇3.82mmol/L;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2.57g,肝功能無異常;尿本周氏蛋白弱陽性;ANA 1∶100,ANCA、抗GBM陰性;血清免疫固定電泳:IgA弱陽性,輕鏈κ弱陽性。血游離輕鏈未見異常;尿游離輕鏈:游離κ194 mg/L,游離λ11.8 mg/L,κ/λ比值16.4407(正常范圍0.46~4)。心電圖正常;腹部超聲:雙腎皮質回聲增強,雙腎體徑大小正常。心臟超聲未見明顯異常,IVS=9/13mm。骨髓活檢:HE及PAS染色示送檢少量骨髓增生較低下(約40%),粒紅比例大致正常,粒系各階段細胞可見,以中幼及以下階段細胞為主,嗜酸粒細胞散在分布,紅系各階段細胞可見,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巨核細胞不少,分葉核為主;少量淋巴細胞、漿細胞散在分布。網狀纖維染色(MF-0級)。流式細胞學檢查:異常細胞群占有核細胞的0.06%,表達CD38、CD138、cKappa、CD117、
E-mail:fimmu@sohu.com CD27、CD200,部分表達CD56,弱表達CD45,不表達cLambda、CD19、CD81、CD20,為異常漿細胞表型,符合漿細胞腫瘤表型。全身骨ECT掃描未見異常。腎臟病理活檢:腎小球系膜細胞和基質中-重度彌漫性增生,以系膜基質增生更為明顯,部分毛細血管腔狹窄,部分毛細血管袢血管瘤樣擴張,少數腎小球系膜區(qū)呈結節(jié)狀改變,但無明顯K-W結節(jié)形成,基底膜增厚,但未見釘突樣結構,上皮下、內皮下未見嗜復紅蛋白沉積;免疫熒光:IgG、IgA、IgM、C3、C1q、λ鏈、κ鏈、剛果紅染色均陰性;電鏡:基底膜彌漫均質增厚,厚度達760nm,足突大部分融合,未見電子致密物沉積,符合中-重度系膜增生性糖尿病腎?。á騜)(圖1~4)。綜合腎臟活檢組織光鏡、免疫熒光、電鏡檢查本病例診斷:(1)2型糖尿病腎病G1A3期(病理分期:Ⅱb期);(2)無意義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癥(MGUS);(3)原發(fā)性高血壓3級,很高危組;(4)肘管綜合征尺神經松解術后。
病例2 患者,男性,74歲,主因“發(fā)現血糖升高25年,規(guī)律血液透析3年,腹瀉50天”入院。25年前診斷2型糖尿病,現給予諾和靈30R降糖,血糖控制可。13年前在當地醫(yī)院查尿常規(guī):尿蛋白++,隱血-,腎功能正常,當地醫(yī)院給予金水寶膠囊口服,后多次復查尿蛋白陽性。3年前因胸悶、氣短查血肌酐470μmol/L,血清蛋白電泳、血清免疫固定電泳陰性,當地醫(yī)院行右側頸內靜脈Cuff導管置入后為通路行每周3次規(guī)律血液透析至今,期間病情相對平穩(wěn),透析過程中漸無尿。入院前50天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每日7~8次稀水樣便,無腹痛,無黏液及膿血便,無腹脹,無里急后重,無嘔血、黑便,無發(fā)熱,無皮疹,無骨痛,就診當地醫(yī)院查糞常規(guī)及糞細菌培養(yǎng)未見異常,給予“氟哌酸、復方乳酸菌”等藥物對癥治療后次數較前有所減少,每日約5~6次,但未明顯改善,后就診我院。既往史:高血壓病史10年,血壓最高達170/110mmHg,長期服用氨氯地平、纈沙坦膠囊、美托洛爾緩釋片降壓,血壓控制達標;2014年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行PCI術置入術。個人史、家族史無特殊。查體:血壓116/47 mmHg,輕度貧血貌,心肺(-),四肢(-),雙下肢輕度凹陷性浮腫。輔助檢查:血漿白蛋白35.3g/L,球蛋白36.5g/L,血肌酐787μmol/L,總膽固醇3.6mmol/L;血紅蛋白113g/L,白細胞、肝功能、IgG4無異常;白介素-6 12.6pg/mL,降鈣素原0.241ng/mL;糞常規(guī):潛血陽性,白細胞、紅細胞及真菌未檢出;糞涂片:未見白細胞,腸道菌群失調;培養(yǎng)24小時后多量腸球菌生長,少量大腸埃希菌生長,無真菌生長。血沉51mm/h,iPTH148pg/mL,尿本周氏蛋白弱陽性;自身抗體、抗GBM、腫瘤標記物陰性;血清免疫固定電泳:IgA弱陽性,輕鏈λ弱陽性;冷球蛋白、冷凝集試驗陰性。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低電壓;T波低平。心電圖:竇性心律,電軸正常,正常心電圖。腹部超聲:雙腎體徑?。ㄓ夷I體徑74mm×38mm,左腎體徑71mm×30mm)并雙腎彌漫性病變。心臟超聲:左房輕度增大,左室壁增厚,少量心包積液,IVS=11/16mm,左心射血分數60%。眼底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改變。頸部血管超聲:雙側頸動脈內-中膜不均勻性增厚,左側頸總動脈、雙側頸動脈、右側頸內動脈多發(fā)斑塊形成。心臟ECT:心肌PYP顯像陽性(+)。腹壁脂肪活檢:剛果紅+,非AA型(圖5),在偏光顯微鏡下見特征性的蘋果綠色雙遮光(圖6),電鏡下可見8~12mm雜亂排列的纖維絲(圖7);骨髓活檢:HE及PAS染色示骨髓增生大致正常(約30%~40%),粒紅比例大致正常,粒系各階段細胞可見,以中幼及以下階段細胞為主,紅系各階段細胞可見,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巨核細胞數量大致正常,少量小淋巴細胞、漿細胞散在分布。網狀纖維染色(MF-0級)。流式細胞學檢查:異常B淋巴細胞占有核細胞的1.58%,限制性表達Kappa,FSC及SSC均偏小,為CD5-CD10單克隆B細胞表型;異常漿細胞占有核細胞0.1%,限制性表達Lambda。全身骨ECT掃描未見異常。綜合癥狀、體征及腹壁脂肪活檢、骨髓穿刺活檢等檢查結果,本病例診斷:(1)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期;(2)淀粉樣變(累及心臟、腸道、腎臟);(3)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性腎??;(4)原發(fā)性高血壓3級,很高危組;(5)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PCI置入術后狀態(tài)。后患者在半年內發(fā)生兩次急性冠脈綜合征在心內科住院治療。
圖1 腎小球系膜細胞和基質中-重度彌漫性增生(PAS×200)
圖2 腎小球基底膜增厚(PASM×200圖)
圖3 未見免疫復合物的沉積(Masson×400)
圖4 腎小球基底膜彌漫均質增厚(電鏡×1200)
糖尿病腎臟疾?。╠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臨床表現的判斷和早期診斷非常重要。上述2例患者糖尿病病程均在10年以上,診斷糖尿病腎病外,一定要警惕合并非糖尿病腎臟疾?。╪on-diabetic kidney disease,NDKD)可能。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并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而是從良性疾病到惡性腫瘤的一類疾病,其中80%以上是漿細胞病,少數情況下也可以見于白血病、淋巴瘤、華氏巨球蛋白血癥患者[1]。意義不明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onoclonal gammopathy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是一種臨床無癥狀的淋巴細胞和(或)漿細胞增殖異常疾病,是非惡性或癌前病變[2],好發(fā)于老年患者,70歲以上人群發(fā)病率為3%~4%。MGUS被認為是多發(fā)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等漿細胞惡性疾病發(fā)展過程中的前期階段。有報道指出,幾乎所有的MM都由MGUS進展而來。早期診斷有助于臨床采取相應干預措施,延緩或阻止其進展為MM。病例1患者有2型糖尿病的基礎疾病,在血清中可檢測到因漿細胞、B淋巴細胞克隆增殖而過量產生的IgA-κ,但骨髓穿刺活檢未達到國際骨髓瘤協作組制定的診斷標準[3-4];腎活檢κ、λ鏈染色及C3均陰性,未見典型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積引起的腎損傷,故無M蛋白導致腎臟損傷的直接或間接證據;流式細胞學示異常細胞群占有核細胞的0.06%,診斷2型糖尿病腎病合并MGUS,治療上除降糖、降壓(ARB類)藥物治療外,與血液科醫(yī)師溝通后給予環(huán)磷酰胺200mg每月1、2、3、4號輸;地塞米松20mg每月1號輸注抑制漿細胞的異常增生改善預后,目前患者在治療隨訪中。
圖5 腹壁脂肪剛果紅染色圖
圖6 偏振光顯微鏡圖(×40)
圖7 電鏡圖(×30000)
系統(tǒng)性淀粉樣變性是一類疾病的總稱,臨床上以免疫球蛋白輕鏈型淀粉樣變性(AL型)最為常見,占淀粉樣變性的80%以上。淀粉樣變性病患者僅有一個器官受累是很少見的[5],腎臟是最常見的受累器官,淀粉樣變性累及腎臟時主要表現為腎病綜合征、腎功能不全。有學者[6]研究了1979~2002年的13 519例腎活檢患者,結果顯示AL型淀粉樣變性占腎活檢總數的2%左右;50歲以上的腎病綜合征患者中,AL的發(fā)病率可達20%[5,7];心臟受累是AL淀粉樣變性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決定因素。腎淀粉樣變主要有輕鏈蛋白型(AL型)和淀粉樣蛋白A型(AA型),AL型居多[8]。腎臟AA型淀粉樣變性(renal AA amyloidosis,RAAA)在2型糖尿病患者腎活檢中占9%,并與更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疾病相關,可能是因為RAAA是嚴重慢性炎癥的一個標志[9];曹樹臣等[10]報道的120例接受腎活檢的糖尿病患者中,NDRD患者為17例,約14.2%,其中AL型腎淀粉樣變性占5.9%(1/17)。淀粉樣變性病的癥狀廣泛,缺乏特征性。臨床上,病理診斷仍然是診斷該病的金標準,所有受累器官中,因皮膚活檢操作方便,臨床上多以皮膚病理活檢代替。對于已經明確淀粉樣變性的病例,如超聲心動圖及其他征象均提示心肌受累,心外組織活檢陽性,可免行心內膜活檢[11]。病例2患者多年糖尿病病史,有蛋白尿、腎功能損害、糖尿病視網膜眼底改變、頸部血管超聲斑塊及心臟超聲室壁增厚等表現,臨床診斷2型糖尿病腎?。ㄒ蚓驮\時雙腎已萎縮故無法行腎活檢);結合腸道癥狀、腎臟表現、腹壁脂肪活檢、心臟ECT及骨髓活檢異常漿細胞的表達等綜合考慮,該患者為糖尿病腎病基礎上合并淀粉樣變累及腎臟、心臟、腸道,給予沙利度胺50mg qod+地塞米松片7.5mg bid每周周一、周二口服2周后患者腹瀉、乏力等癥狀明顯改善?;颊吒贡谥净顧z經高錳酸鉀氧化處理后,剛果紅染色仍為陽性,免疫組化抗AA陰性,因送檢脂肪組織較少無法行κ、λ鏈染色,患者出院1月后聯系腹壁脂肪活檢復檢,家屬告知患者因發(fā)生急性冠脈綜合征在當地醫(yī)院住院不愿再行檢查。
綜上,臨床上對于糖尿病合并蛋白尿及腎功能損害患者,除常見糖尿病腎病外,應積極排除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相關腎臟損害可能。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容易被漏診,需要基礎醫(yī)學、腎臟內科、血液科、病理科、檢驗科等多個學科通力協作,建立數據庫,進一步提高對該病的認識水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