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珊
摘要:黨的十九大高度肯定了堅定文化自信作為精神文明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的一個“子集”,本身對小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過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影響以以及小學心理健康課對推進文化自信可行性的理論基礎,論述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對推進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課,文化自信
1.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
1.1文化自信的內涵
中國共產(chǎn)黨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自信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這次會議高度肯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作為精神文明在在提高國民生活質量、建設美好生活、推動社會發(fā)展等方面的動力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源于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經(jīng)歷了革命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的洗禮、扎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對分辨各種社會思潮、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文化軟實力、提升人民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
1.2文化自信對小學生的影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每個國民都應該具有的精神信仰。一個有文化信仰的民族,才能臨危不亂,自立自強。小學階段學生自我認知尚未形成、對環(huán)境的認識不充分,平衡自我適應社會需要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心理健康教師運用專業(yè)的心理學知識,利用小學生認識結構尚未形成,思維發(fā)展不成熟、智力水平急劇發(fā)展等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信仰,提高文化辨別力,培養(yǎng)高尚審美情趣,促進本民族文化認同感,對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2.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德育功能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幫助學生正確了解自己,認識環(huán)境,根據(jù)自身條件確立有益于個人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生活目標,使其能克服成長中的障礙,在學習、工作及人際關系等各方面調整自己的行為,增強社會適應能力。[1]“簡而言之,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獲得一種調整自身適應社會的能力。德育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共同的總目的和相同功能,即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因此心理健康教師指導學生建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良好認知、促進文化認同、體驗文化歸屬感、堅定文化自信以適應多元文化潮流的沖擊有重要意義。
3.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推進文化自信的可行性
3.1理論基礎
貝克認為每個人的情感和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身認識世界、處世方式和方法決定的,也就是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內心的體驗和反映。也就是說在正確思想的引領下,人們才能有合理的行為,積極的情感體驗。當前世界處與大發(fā)展大變革的格局大調整時期,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電腦的普及,為小學生接觸多元文化提供了便利,面對多種文化的沖擊,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引領小學生思想,能喚起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進而在實際行動中熱愛國家,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3.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結合點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開發(fā)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減少和避免各種不利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培養(yǎng)身心健康、具有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這表明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作為主線來引領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成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題中之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包括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個部分。以“仁、義、禮、智、信”為代表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的“紅船精神”和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獨立自主長征精神為代表的革命文化;“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小學生認知建構、情感陶冶、行為調整上都能發(fā)揮積極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貫穿這些優(yōu)秀文化基因,有利于學生更好的認識環(huán)境與規(guī)則、認識謙讓友善等優(yōu)秀品質、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樹立集體意識、學會人際交往、辨別不良文化帶來的不良影響,體驗集體帶來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從而帶來良好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調節(jié)自我,適應環(huán)境的自我調試能力,從而達到遵守社會規(guī)范,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高素質人才??傊袊厣鐣髁x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必備的思想,小學生只有具備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信仰,才能調整自身,適應社會主義社會,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之才。
4.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僅能消除影響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維持小學生心理健康,還有著不可忽視的德育功能。在大發(fā)展、大變革、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作為主線,結合《中小學心理健康課教育知道綱要》的具體要求,陶冶小學生愛國情操,對小學生形成文化認同感歸屬感、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詹偉鴻.德育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EB/OL].: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會研究成果,2015-11-01:
[2]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委員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