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澤念
(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德龍小學 貴州 玉屏 554004)
1.1 含義?!吧窘逃敝攸c在“生本”二字,即以學生為根本。生本教育的提出與師本教育針鋒相對,將學生放在教學過程的中心位置,教學計劃、教學內(nèi)容依據(jù)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知識接受能力決定,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學生從依從者轉變?yōu)橹鲗д撸诮虒W過程中更應該注重知識的接收率,而非教師的知識輸出率。生本教育重點強調(diào)學生、學習、師生合作以及發(fā)揮學生的探索能力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也正是從以上四個部分為切入點,從而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作文教育。
1.2 優(yōu)勢。生本教育理念從提出到發(fā)展距今已有20年,20年來,生本教育在全國普及開來,有效提高了我們的整體教學水平。隨著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的發(fā)展,教學計劃和教學任務發(fā)生了明顯改變,學生的上課體驗也有了明顯的提升。據(jù)調(diào)查表明,大約61%的學生喜歡生本教育課堂,25%的學生傾向于傳統(tǒng)課堂,14%的學生持不關心的態(tài)度。生本教育自實施至今取得了良好的反響和顯著的教學成果。
2.1 學生不理解作文的基本格式。這一現(xiàn)象在三、四年級的學生群體中最為普遍。小學作文的文體以記敘文為主,旨在讓學生完整地敘述一件事,作文要符合記敘文的三要素。許多學生存在表述內(nèi)容殘缺,有跳躍性,重點不突出,長篇大論的情況,寫作文成了記流水賬。學生對作文的基本格式認識不清。學生初次接觸寫作極易產(chǎn)生抵觸心理,對寫作流程缺乏認識。在課堂上,教師只重視作文的結構,不重視指導學生如何構思,拿到題目后應該如何去分析。這是目前語文作文教育所欠缺的,教師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作文問題。
2.2 缺乏寫作素材。學生的寫作素材極度缺乏,對寫作方式缺乏理解,同一個素材反復使用,在句式運用上還處于模仿的階段,模仿自己寫過的文章,模仿他人的文章,這種模仿勢必導致作文內(nèi)容的雷同。我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跑題作文,學生描寫的事件與題目嚴重不符,這也是學生缺乏素材的積累所導致的。
2.3 在作文中沒有體現(xiàn)自己的想法。記敘文中不僅要有一個完整的事件,更要有學生對于這一件事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fā)。換言之,就是讓學生對文章主旨進行概括總結,讓學生能夠從故事中明白生活的道理。這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升華。這一部分也是學生感到難度最大的,很少有學生能夠正確地提煉出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教師也缺乏對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作文教學缺乏關系性。
2.4 學生課外閱讀量不足。寫作是對語文綜合能力的高度概括,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需要有大量優(yōu)秀的素材以豐富其內(nèi)容。許多小學生存在閱讀量不足的現(xiàn)象,對素材缺乏收集積累。語文素材不僅僅是寫作素材,還有名言警句、歇后語。通過摘抄,讓學生收集優(yōu)秀文章中優(yōu)美的句子,通過背記將這些句子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缺乏重視,在課外閱讀書籍的選擇上沒有及時地提供指導意見。教師應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他人優(yōu)秀作品的習慣,這樣才能夠打開自己的寫作思路。
2.5 缺少寫作練習。小學生嚴重缺乏寫作練習。只有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形成清晰的寫作思路,從而快速審題,精準切題,然而學生不喜歡寫作,對周記、日記存在抵觸情緒,因此教師需要想辦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鍛煉。
3.1 寫作練習圍繞學生展開。從選題到觀察,從寫作到評價嚴格圍繞學生展開。教師在題目選擇上緊貼生活,隨后給學生觀察的時間,最后統(tǒng)一時間進行寫作,待寫作完成后開展學生互評。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傳閱,在閱讀他人文章的同時,吸收文章中優(yōu)美的地方,倡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競爭。
3.2 注重課外閱讀。教師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或作文指導書,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他人的寫作技巧,通過引用、仿寫句子提高文章的可讀性。教師每天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每天閱讀一篇作文,養(yǎng)成優(yōu)秀的閱讀習慣,并對自己閱讀過的文章進行賞析。學生在借鑒他人的過程中也能夠逐漸提升自己。
3.3 通過作文評比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校內(nèi),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作文評比,對優(yōu)秀作文予以張貼、展示,激發(fā)學生的榮譽感。對參賽作文進行嚴格的評審,分析學生作文中可取的地方,以良性競爭帶動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的熱情。寫作過程中可以通過對特定景象的細節(jié)進行描寫,不用寫完全篇,突出重點,突出特色即可。對于優(yōu)秀作文由作者上臺進行朗讀,給學生展現(xiàn)自己風采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有寫好作文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情緒,也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對學生的寫作熱情給予積極的引導。
3.4 讓寫作學習走出教室。在對周圍環(huán)境進行細節(jié)描寫時,教師不妨帶著學生走出課堂,在操場、樹下觀察天空或是花草的特點,引導學生觀察細節(jié)的變化,對周圍事物的顏色、特點進行分析,從而歸納出規(guī)律,只有在仔細的觀察中才能有新的收獲。待觀察結束后返回教室,總結學生觀察到的東西,從而引導學生對外界景象進行描寫,讓學生在室外活動中體會到寫作的樂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把學生擺放在中心位置,把握學生的心理,加強引導。在作文課上采用靈活的授課方式,讓學生走出課堂,在課外領略自然、社會的變化,通過對這些變化的描述,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寫作熱情。廣大教師要注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在小學作文課堂上充分體現(xiàn)生本理念,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符合學生的學習速度與學習習慣,讓學生在生本教育模式下更好地成長,不斷提高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