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焦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貴州都勻,558000)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豐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載體,注重運用儀式禮儀。認真貫徹執(zhí)行國旗法、國徽法、國歌法,學習宣傳基本知識和國旗升掛、國徽使用、國歌奏唱禮儀?!秉S人頌認為:“我們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祖國就擁有什么樣的道德面貌。兒童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是未來祖國建設的骨干力量,從小培養(yǎng)兒童初步關心和熱愛祖國的情感,可以為其以后進一步形成愛國主義思想道德打下基礎?!庇變簣@可以通過開展禮儀教育活動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向幼兒宣揚愛國主義禮儀思想、規(guī)范幼兒的行為,可以將愛國主義思想和行為準則結合起來,進而為培養(yǎng)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懷提供精神保障。
禮儀教育是禮儀與教育的結合體,運用禮儀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將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與禮儀教育內容巧妙結合起來,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幼兒施行系統(tǒng)的愛國主義行為規(guī)范教育。禮儀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結合旨在讓幼兒掌握愛國主義禮儀的規(guī)范、要求、禮節(jié)、程序,學會尊重和履行愛國主義活動。本文中的幼兒禮儀教育特指針對正在接受學前教育的幼兒的愛國主義禮儀教育。
首先,禮儀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傳播提供了可能。禮儀依靠具有特定象征意義的符號、行為模式和程序模式,傳達了一定的價值觀念和政治導向,并在展示、引導和創(chuàng)新社會成員的思想和行為中發(fā)揮了正確的作用,將思想外化為規(guī)范的行為習慣。
其次,禮儀為提高幼兒的愛國主義意識提供了手段。禮儀需要多次重復的實踐操作,這使得機械和思維記憶得到強化,從而推動幼兒的記憶不斷增強,認識會有較深層次的提升。在儀式活動的氛圍中,幼兒可以切身體驗和感悟,所以儀式活動可以發(fā)揮場域效應的效用和價值,激發(fā)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懷,凝聚愛國主義強大的精神力量,讓幼兒達成維護祖國利益的共識。
最后,禮儀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講“禮”重“儀”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禮”給“儀”以標準,“儀”把“禮”在實施中具體化和形象化??鬃又匾暯逃⑿麄鞫Y學,提出“不學禮,無以立”,教育人們用禮來規(guī)范和約束自己的社會行為。如今,眾多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慶祝方式呈現(xiàn)了多樣化的儀式,春節(jié)寫對聯(lián)、貼對聯(lián)、貼窗花、拜新年,元宵節(jié)賞花燈、吃湯圓、猜謎燈、耍龍燈,這些儀式為人們帶來了豐富的生活體驗,強化了人們對節(jié)日的認識。每一種節(jié)日都有儀式活動,幼兒園可以以節(jié)日為主題開展文化活動,傳承和發(fā)展禮儀文化,同時,讓幼兒認同節(jié)日文化,熱愛祖國的文化。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強調,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幼兒園,直至大學教育的育人全過程中去。幼兒園開展愛國主義禮儀教育,教師是活動開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應先具備正確的愛國主義思想意識和價值判斷,合理構建教育體系,將禮儀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中。
《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指出,教師要對文明禮儀含義、作用、內容以及個人素質等進行綜合的考量,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禮儀教育。幼兒園要進行師德師風建設,樹立教師模范,維護國家尊嚴和形象。幼兒教師應當先具備家國情懷,具有對民族和祖國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幼兒園管理者應為教師提供專門的培訓機會,提高教師的禮儀教育意識,對教師進行禮儀規(guī)范。教師要使用溫和有禮的言行促進和諧師幼關系的形成,讓幼兒保持愉悅的心情,提高幼兒學習禮儀、運用禮儀的興趣。
環(huán)境在幼兒的成長中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蔡迎旗認為:“幼兒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汲取有關物體特性及發(fā)展的規(guī)律的信息,以及人類社會的基本生活準則,從而形成健康的人的心理。為此,教師要為孩子提供豐富、適宜的環(huán)境刺激,以利于幼兒心理的發(fā)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要注意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幼兒教育中,物理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同樣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合理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促進幼兒的多方面發(fā)展。在禮儀教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方面,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園的空間,在活動室及走廊布置中國地圖、國旗、國徽等圖片,張貼禮儀標語,懸掛立體圖標,刺激幼兒的視覺,給幼兒積極的心理暗示和行為提示。
例如,在晨間入園時,幼兒園可以播放《紅星閃閃》《我愛北京天安門》《升國旗》《學習雷鋒好榜樣》等歌曲,讓幼兒在嘹亮的歌聲中萌生愛國情懷。幼兒園要定期舉行升旗儀式,遵照升國旗禮儀要求強化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國慶節(jié)臨近時,幼兒園可以開展升國旗、奏國歌等一系列活動。教師可開展愛國主義禮儀主題教育,教幼兒正確升掛國旗、正確使用國徽。通過一系列的禮儀教育,幼兒可以在活動中掌握禮儀規(guī)范,深刻體會禮儀中的愛國情感。通過長期的熏染和反復的練習,幼兒會將良好的愛國主義禮儀行為內化成自然而然的習慣。
國旗、國徽、國歌是國家象征的必要組成部分,是宣誓國家主權、捍衛(wèi)民族尊嚴的標志,讓幼兒正確升掛國旗、使用國徽和唱國歌是愛國主義禮儀教育的起點。教師可以將禮儀教育滲透到各領域教學中。在語言活動中,教師教幼兒認識漢字,講解漢字的構成的同時可以讓幼兒學習國歌歌詞,加深幼兒對國歌歌詞的理解。在學習故事《江姐繡紅旗》時,教師可以讓幼兒認識國旗,了解國旗的來源,結合童謠《升國旗》為幼兒講解升國旗的禮儀知識。在美術活動中,教師可讓幼兒畫國旗和國徽,帶領幼兒認識國旗和國徽的組成部分,給國旗、國徽上色。在音樂活動中,針對小班幼兒,教師可以開設鑒賞課,讓其感受國歌的韻律;針對中、大班幼兒,可教會他們唱國歌。在社會領域活動中,教師可以教給幼兒正確升掛國旗、使用國徽和唱國歌的方法,放映有升旗、奏國歌場面的視頻。觀看影片和教師示范可以讓幼兒直觀體驗禮儀,激發(fā)幼兒對愛國主義禮儀的興趣。在健康領域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模仿紅軍攀爬的體育活動。
幼兒禮儀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禮儀行為。為了讓幼兒體驗良好的禮儀情感,幼兒園和教師應積極為幼兒提供實踐的機會和平臺。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參觀紅色基地文化館、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幼兒講解紅軍故事,解說國旗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作用,讓幼兒認識國旗的來源和國歌的重要性。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參觀法院、旁聽黨政會議等,讓幼兒觀察國徽的使用,通過實地走訪讓幼兒身臨其境地感受愛國主義禮儀的莊嚴與神圣,使其懂得作為中國人要尊重國旗、國徽,正確地唱國歌。在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教師可運用場效應,借助語言、聲音等元素刺激幼兒的聽覺、視覺等感官,讓幼兒在活動環(huán)境的熏陶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產生維護中國利益和中國主權的意識。
《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兒童的學習建立在直接經驗的基礎上,兒童通過參與游戲和日常生活的各種體驗學習”。愛國主義禮儀教育活動也要強調體驗性。例如:幼兒園在組織黨員教師開展重溫入黨誓詞的宣誓儀式時,可以讓幼兒當旁觀者,觀看整個活動;國慶期間,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參與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城鄉(xiāng)社區(qū)、愛國教育基地等組織的升旗活動。直接體驗可以讓幼兒的愛國思想不斷深化,強化幼兒的愛國情懷。幼兒園還應重視家長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引導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邀請?zhí)厥饴殬I(yè)的家長(如警察、解放軍、律師)到幼兒園為幼兒示范升國旗、奏國歌和使用國徽的禮儀。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到相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參觀,通過集體出演的儀式讓幼兒切身體驗活動的莊嚴肅穆,通過榜樣引領和行為示范糾正幼兒的禮儀問題,使其對愛國主義禮儀的感受更標準化、具體化和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