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丹
(浙江省東陽市外國語小學 浙江 東陽 322100)
網絡時代為小學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的德育教育帶來全新的機會,也帶來更多的挑戰(zhàn)。教師在進行小學道德教育時,應該考慮到小學生年齡尚小、獨立思維尚未完全形成的特點,將提高學生的判斷力、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念擺在重要地位。讓小學生增強判斷意識,懂得抵制網絡的不良信息和廣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合理科學的運用網絡進行學習,克服獵奇心理,不受網絡新奇事物的誘惑。教師學會借助網絡向小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幫助學生形成獨立的思維,提高自我判斷力,避免未知的新鮮事物帶來危害。小學德育教育應該順應網絡時代發(fā)展的潮流,迎接網絡時代帶來的新條挑戰(zhàn),把握網絡時代帶來的新思路與新方案,改善班級管理的德育方式,對學生進行更好的道德教育。本篇文章基于網絡時代的大背景下,主要探索了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德育教育滲透路徑。
在網絡時代下的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室應該重視學生接受道德教育時的情感體驗,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在開展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學會換位思考,尊重孩子們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性格行為,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將學生當作與自己平等的朋友來看待,對待班級里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帶有色眼鏡,給予成績好的同學過多優(yōu)待,對學習成績差的同學過分苛責。要構建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這就要求班主任學會尊重學生、關愛學生、鼓勵學生。在德育工作中,構建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充分信任老師,才能夠從心底里接受德育教育。
例如,老師每周定期開展班會交流課,讓每位同學來分享自己在接受德育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也可以提出對老師德育工作建議和自己的需求。通過師生平等自由的溝通交流,學生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尊重,于是便發(fā)自內心的去信任老師,自然而然構建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面對信息時代的新挑戰(zhàn),班主任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將德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開展德育的信息化教學。通過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來彌補傳統(tǒng)德育教學的不足。通過多媒體技術加強教師與家長的聯(lián)合,家長與教師通過雙向溝通,都能全面的了解學生的狀況。為了提升學生對德育的接受能力,還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教師組織學生利用網絡尋找有關道德楷模的例子,制作簡單的課件。
例如,教師為彌補課本上道德模范案例的不足,通過上網收集最具有時代性和感染力的案例來輔助課堂教學,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課堂結束之后,學生同時可以利用網絡搜索自己感興趣的道德案例,深入了解案例的前因后果,讓德語滲透在學生的思考中。
小學班主任應當充分利用網絡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教學。當今信息時代下,網絡平臺是教師和學生查閱學習資料、交流與溝通的主要工具。因此,小學班主任應當引導學生合理上網,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嚴格遵守網絡規(guī)則,做到文明上網。在德育教育內容上,要積極借鑒網絡資源,讓德育內容變得豐富多彩。教師還可以聯(lián)合家長參與到德育的教學中,通過多媒體進行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幫助學生更好的接受德育。
例如,教師為了讓學生節(jié)約篩選有效資源、避免接亂入不良網站,可以為他們推薦一些綠色健康、充滿正能量的網站或者其他平臺,比如中國文明網、學習強國、智學網等等。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針對網絡平臺中的熱點話題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等活動,發(fā)揮學生的特長,通過引導學生合理上網豐富了德育的內容。
網絡時代的大背景對小學班主任提出新的要求,班主任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時,要積極面對新時代帶來的挑戰(zhàn),肩負起立德樹人的責任,將學生培育成新時代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和實用型人才。作為班主任,要順應時代的潮流,通過多元化、網絡化的方式進行班級管理,幫助學生提高判斷能力,過濾掉網絡上的不良廣告和垃圾信息。教師應該時刻謹記自己的教學責任,嚴格要求自我,合理進行班級管理,細心關愛每一個學生的狀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