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芬
(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小學 四川 西昌 615000)
信息時代,母語教育有兩大要務須完成:信息的共享性,要求目前的母語教育須提升學生對語言規(guī)律的把握能力;社會的娛樂化和文化的快餐性,要求母語教育須幫助學生構建必要的語言系統(tǒng)。然而,當下一線的母語教育,卻面臨諸多層面的壓力和困惑:如何才能提升學生對語言規(guī)律的把握能力?如何才能幫助學生構建必要的語言系統(tǒng)?怎樣才算是抓住了語文教育的本質(zhì)?怎樣才能使提高語文考試質(zhì)量與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之間不產(chǎn)生矛盾?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訓,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且要引導學生“智慧”的學習語文。我們語文教學,不單單是教學生知識,更多地是教他們怎樣去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創(chuàng)新知識。于是,我就如何激發(fā)學生“智慧”的學習語文做了以下的嘗試:
對學生來說,有計劃的學習要比無計劃的學習好得多。有些學生學習毫無計劃,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根本沒有真正認識到有計劃學習的重要性。高爾基曾說過“不知明天該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首先確定學習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學習的保障。目標可分為短期和長期,先制定短期目標,在短時間內(nèi)可完成的一個小目標,然后再制定長期目標,讓自己的學習一步步從小目標走向大目標;其次引導學生恰當?shù)匕才哦囗椚蝿眨箤W習有序的進行。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上的優(yōu)勢和劣勢,優(yōu)勢繼續(xù)發(fā)揚,劣勢進行克服,長期以往,學習效率就會提高,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會得到培養(yǎng)。筆者常常告訴學生,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做到有條不紊、有序有章。學習也是一樣,有了計劃,我們就會按計劃進行學習,就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這樣,我們的學習就不會盲目,學習效率就不會低下,學習成績也會大大提高。例如:我在每學期開學初,針對自己所教的課程特點,在學生拿到課本后,先讓學生瀏覽目錄后統(tǒng)觀全書內(nèi)容,然后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基礎與學習特點,制訂一個短期學習目標,等學習兩周左右時間后,再讓學生制訂長期目標,并要求學生們必須按照自己所制訂的目標進行學習,經(jīng)過幾年的嘗試,我覺得效果很好。
朱熹曾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闭Z文源于生活,離開了生活,它就成了無本之源、無米之飲,生活的源泉、時代的信息與學生的思想也最容易溝通,所以除讓學生博覽群書外,老師要還學生一個完整的多彩的生活,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如爬山、訪問等,因為書本的儲蓄和生活體驗的積儲同等重要。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這樣學生才有話可說。可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記錄豐富多彩、變化無窮的生活,為寫作積累充足的素材。為學生開出課外閱讀書目及適合他們的報章雜志,幫助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并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如在書中圈點批注,要求學生堅持寫讀書筆記,摘抄出精彩的內(nèi)容,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經(jīng)過這樣的指導與訓練,學生慢慢將生活與寫作聯(lián)系了起來,畢竟作文不是空船,它承載著思想和情感,艙內(nèi)必須有真貨和新貨。有了足夠的認知和感性材料的積累,加上一定的語言表達技巧和材料加工技巧,學生就有了讓作文之船自主自由遨游的可能,它將在想象之帆指引下駛向一片蔚藍無邊的世界。
立足課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心理,需要教師做到“三放”。首先在時間上“放”,教師每節(jié)課講課時間最多為20分鐘,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充足的時間中放手學習,自主閱讀,養(yǎng)成良好學習心理。如,學習一篇課文,一開始就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把每句話都讀通順,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自己理解。凡是學生能自己讀懂的,教師不講。有了充裕的學習時間,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才有基本的保障。其次在空間上“放”,教師把空間還給學生。如語文課上,把提問的權力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利用舊知,學習新知,探索未知,讓學生自己先學后教,主動提出問題,說出自己對文本的獨特感受,培養(yǎng)良好學習心理,學會遷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后在學習方法上“放”。英國著名生物家達爾文曾有這樣一句名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备鶕?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學生的學習就變得生動活潑起來。教師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加強學習策略的指導,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心理,主動學習、主動發(fā)展。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飽滿熱烈的情緒,真誠、持久、細膩、深厚、健康的情感,高尚純潔的情操。激發(fā)每個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總之,面對課程改革,作為教師,我們要以淵博的學識、良好的人格魅力、積極飽滿的情緒,新穎有趣的方法,公正平等的態(tài)度來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情境,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領會教育理念,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智慧”的學習,讓他們學會、會學、樂學,在愉快中反省,在探索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