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宏武
摘要:第三人撤銷之訴作為一個獨立的新訴,旨在有效遏制虛假訴訟,防止第三人合法權益受到虛假訴訟的不當侵害,但無疑也會對生效裁判的穩(wěn)定性造成沖擊,適用時應持謹慎態(tài)度;對非因虛假訴訟所致且可以另案解決的第三人權益保護問題,不宜以撤銷之訴解決;同時,還要處理好與再審之訴及案外人執(zhí)行異議之訴的銜接問題。
關鍵詞:第三人撤銷之訴;既判力;再審之訴;虛假訴訟
中圖分類號:D925.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0)24-0080-03
一、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的立法背景
司法實踐中,民事訴訟侵害案外第三人合法權益的現(xiàn)象大量存在。為此,我國民事訴訟法分別確立了第三人參加之訴、執(zhí)行異議及執(zhí)行異議之訴和案外人申請再審等制度來加強對第三人利益的保護。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的變化,近幾年在我國虛假訴訟頻繁發(fā)生,上述制度本身固有的特點,在面對第三人利益保護問題上,竟然變成缺陷,導致其制度功能難以發(fā)揮,即便第三人能夠利用這些制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訴訟成本也逐漸增加。首先,就第三人參加之訴而言,法律能夠給第三人合法權益提供保護必須有一個前提,即第三人必須主動申請參加訴訟或者被法院追加而成為當事人,否則,不是案件的當事人,法院的判決一般不會對當事人以外的案外人產(chǎn)生效力,也就無法保護其合法權益。但在司法實踐中,很多情況下第三人往往無從知道訴訟已經(jīng)發(fā)生,人民法院也很難毫無遺漏地發(fā)現(xiàn)所有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并通知其參加訴訟,尤其是在原被告當事人惡意串通侵害第三人合法權益的情形下,這些第三人就更是無法參加訴訟,從而導致其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其次,如果通過執(zhí)行異議制度以及執(zhí)行異議之訴來保護第三人利益,同樣也需要一個前提,即案件必須進入執(zhí)行程序,這兩項制度的原理即在于通過第三人在執(zhí)行程序中對執(zhí)行標的主張權利來排除法院的強制執(zhí)行。如果法院的判決是給付判決,且被告主動履行,第三人就無法通過上述制度維護自身權益,等到發(fā)現(xiàn)權益受損,則只能以案外人身份申請再審,由于再審立案審查嚴格,且周期長,無疑為第三人的維權增加難度,訴訟也會提高。即便進入執(zhí)行程序,如果第三人未直接占有執(zhí)行標的,同樣也存在第三人因無從知道執(zhí)行行為從而無法利用上述制度維權的情形。此外,法院的判決如果是確認判決或形成判決,由于此種判決不存在執(zhí)行的問題,也就無法利用上述制度維權,而確認判決和形成判決也會造成對第三人合法權益的侵害。因此,現(xiàn)行法所提供的第三人救濟途徑明顯不足。而且,隨著近幾年我國的民事訴訟實踐中虛假訴訟的頻繁發(fā)生,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情況層出不窮。在此背景下,原有的制度已不能滿足因故未能參加訴訟而致使利益受損的第三人的正當程序之需,而另行起訴、申請再審又會增加難度和提高成本,虛假訴訟的頻繁發(fā)生和當前相關制度的救濟乏力使得第三撤銷之訴的設立成為必然。
二、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性質(zhì)
第三人撤銷之訴在理論上可以分為獨立型和再審型兩種類型。所謂獨立型是指第三人直接針對生效的裁判提出一個獨立的訴訟請求,要求法院撤銷生效裁判或者生效裁判不利部分的訴訟程序,它不需要依賴任何既有程序,是一個全新的獨立的訴。再審型是第三人以自己的名義向原受案法院提請重新審理的一種訴訟程序,它是第三人就原審裁判直接發(fā)起的糾錯之訴,其目的是為了糾正原審裁判的錯誤,而不是直接審理第三人提出的訴訟請求,因而是一種實質(zhì)上的再審之訴。我國的第三人撤銷之訴屬于獨立型。理由在于,我國立法并未將第三人撤銷之訴置于再審程序中,而是在《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人制度的第三款中作出規(guī)定,其目的顯然是為了給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第三人提供一種不同于再審程序的專門的救濟途徑。其次,該制度中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原本可以提出訴訟請求的當事人,只因不能歸責于本人的原因未能參加原審的審理,如將第三人撤銷之訴視為再審之訴,第三人就不能主張獨立的請求權,只能按審判監(jiān)督程序請求撤銷原審裁判,其請求權需通過另行起訴的方式才能加以解決,從而導致其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在訴訟中得不到充分及時的保護。再者,從我國現(xiàn)有規(guī)定來看,第三人撤銷之訴也不符合再審之訴的基本特征。在我國,啟動再審程序前有一個申請再審及再審審查環(huán)節(jié),經(jīng)過對再審申請審查后,認為原審裁判存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guī)定十三種情形的,才能進行再審,而在第三人撤銷之訴中,只要有證據(jù)證明原裁判存在錯誤,第三人即可直接提起訴訟。因此,我國的第三人撤銷之訴是一個全新的獨立的訴,是第三人以原訴的原、被告雙方為共同被告,旨在全部或部分地改變原來的判決、裁定或調(diào)解書所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而提起的訴訟,其性質(zhì)屬于形成之訴。
三、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當事人
由于第三人撤銷之訴是《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所規(guī)定的,而該條的前兩款專門規(guī)定了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由此可知,立法者的意圖旨在將有權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主體限定在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范圍內(nèi),既可解決上文所述虛假訴訟頻繁發(fā)生的大背景下第三人救濟途徑不足的問題,又盡量避免對生效裁判的穩(wěn)定性帶來沖擊。實踐中,本應屬于共同訴訟人的當事人由于某種原因未能參加原訴的進行,事后得知權益受損而要求法院撤銷生效裁判。對于此類案件法院不應受理,理由在于共同訴訟人沒有獨立的請求權,既不屬于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也不屬于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其權利受損只能以案外人的身份申請再審,而不能直接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
即便屬于五十六條所限定的兩種第三人,也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提起撤銷之訴,還應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因為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而未能參加訴訟,二是其民事權益受到生效裁判的損害,只有同時符合這兩個條件的第三人才是適格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