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勒- 埃里·德洛內(nèi)(Jules Elie Delaunay),《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Peste à Rome),1869 年作,巴黎奧塞美術館藏
526年,古敘利亞首都安提俄克(Antioch)爆發(fā)了一次大地震,致使數(shù)十萬人遇難。這就把我們帶到了動搖古代文明根基、最為嚴重的一次瘟疫——查士丁尼瘟疫面前。
在《查士丁尼大瘟疫》(Die Grosse Pest zur Zeit Justinians)一書中,賽貝爾(Seibel)對現(xiàn)有的資料進行了全面的整理,使自己的作品成為后來大多數(shù)作者援引的權威之作。據(jù)他記載,在長達六十多年的時間里,一系列的地震、火山爆發(fā)、饑荒和瘟疫,給整個歐洲、近東以及亞洲帶來了極大的恐慌,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伴隨這些災難而來的貧困、流離失所、農(nóng)業(yè)混亂和饑荒,肯定為瘟疫的暴發(fā)和傳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F(xiàn)代的經(jīng)驗已經(jīng)多次證明了這一點,潮汐、地震和洪水等自然災害,也同樣會帶來類似的浩劫。
查士丁尼瘟疫起源于埃及的貝魯西亞(Pelusium)附近。關于其起源于埃塞俄比亞的說法含糊不清;似乎有一種源于古代的傳統(tǒng)猜測,認為瘟疫通常起源于埃塞俄比亞。拜占庭歷史學家、查士丁尼皇帝的同時代人,普羅柯比便持此觀點。他對瘟疫暴發(fā)的原因深信不疑,所以他的記述反映出當時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絕望和恐慌。于是,絕望和恐慌同瘟疫一起四處擴散。
四個月以來,這場瘟疫一直停留在拜占庭。起初,很少有人因此死亡,后來死亡人數(shù)漸漸多起來,先是一天五千人死去,繼而是一天一萬人死去?!白詈?,連挖墓者都所剩無幾了,人們只得將城堡的塔頂拆下來,然后在里面堆滿尸體,最后再用別的東西代替原來的塔頂。”有些尸體則被裝上船,最后被扔進了海里?!斑@次瘟疫結束之后,頹廢與淫靡之風盛行,好像躲過這一劫難的全是邪惡之人?!?/p>
無論查士丁尼瘟疫究竟是由何種流行病引起的,因為它波及的范圍如此之大,疫情又如此嚴重,以至于評論家認為它對東羅馬帝國的衰亡施加了一定的影響,而歷史學家們常常忽視了這一點。在六十到七十年的時間里,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區(qū)都被這場瘟疫摧毀了。城市和村莊遭到遺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停滯。受感染地區(qū)的饑荒、恐慌以及人口的大量流失,使整個羅馬帝國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在這場大災難中,雖然無法確定具體的死亡人數(shù)。但可知的是,在三個月的時間里,君士坦丁堡每天都有五千到一萬人死亡;東部的很多城市都成了空城;在意大利的很多地區(qū),莊稼和葡萄枯萎在田間而無人打理。戰(zhàn)爭、瘟疫和饑荒的三重蹂躪,使查士丁尼治下的百姓苦不堪言,而查士丁尼的統(tǒng)治,也因人口數(shù)量的驟降而飽受詬病。
查士丁尼大帝聽政圖。圖/ 視覺中國
在通過普羅柯比的視角研究查士丁尼的統(tǒng)治時,我們可以看到一幅十分生動的畫面,畫面顯示三個元素(戰(zhàn)爭、政治腐敗和瘟疫)是如何彼此協(xié)作,摧毀了整個羅馬帝國的。為了恢復羅馬帝國的昔日實力,查士丁尼做了最后的努力。在世界各個分散的區(qū)域,他與波斯人、非洲的汪達爾人以及意大利的哥特人開戰(zhàn),向四面八方的前線增派軍隊。這些做法耗盡了政府的全部力量。在各個地方,羅馬的防御體系被實力不斷增長的野蠻人所突破。此時,這些野蠻人已經(jīng)從他們先前的主子那里學會了戰(zhàn)爭和組織的藝術。內(nèi)部叛亂,如532年的拜占庭內(nèi)亂威脅著后方。背叛和貪污削弱了元老院的行政權力。在這些幾乎完全無法克服的困難之上,還加上了瘟疫——從東到西,從北到南,一次又一次暴發(fā),幾乎持續(xù)了六十年——造成了死亡、恐怖和混亂。
這場瘟疫一直持續(xù)到590年,或是更晚一些。568年至570年,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區(qū)都被倫巴第人(Lombards)征服了。正如一名叫作庫尼蒙德(Cunimund)的野蠻人所言,“倫巴第人的身材和氣味,同薩爾馬提亞(Sarmatian)平原上的母馬一樣”。羅馬帝國昔日的強權、威儀以及執(zhí)政理念,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