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爾比亞·買買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喀什地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婦一科 新疆 喀什 844000)
宮頸癌作為女性生殖道中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1],其對于女性的生命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皆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就宮頸癌這一疾病而言,其在不同時期的臨床癥狀有所不同。通常情況下,早期宮頸癌患者可能無任何明顯癥狀,其往往需要通過篩查才能發(fā)現[2]。但若不對早期宮頸癌的患者進行及時治療,其將引發(fā)各種不良后果,如接觸性出血、異常陰道流血等癥狀。除此之外,患者往往還會因為盆腔腫瘤壓迫等因素,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從而導致其下肢出現水腫、疼痛、皮炎等多種問題,此類癥狀的存在將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針對早期宮頸癌的治療,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但隨著腹腔鏡手術的逐步完善,其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也越發(fā)凸顯出來。因此,在我院挑選了126 例患者后,對其分別進行了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治療及腹腔鏡手術治療,對比腹腔鏡及開腹手術在早期宮頸癌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內容如下。
選取我院2019 年3—9 月126 例住院患者進行傳統(tǒng)開腹手術及腹腔鏡手術,所選患者皆為早期宮頸癌患者。將126例患者按照隨機分配,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63 例。對照組年齡34 ~70 歲,平均年齡(52.0±4.2)歲。實驗組年齡30 ~71 歲,平均年齡(50.5±4.1)歲。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對照組與實驗組成員皆為早期宮頸癌患者;排除標準:患有精神性疾病患者。
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具體來說,即按照常規(guī)步驟對患者進行開腹、切除盆腔淋巴結、清理、進行淋巴結放射性治療等[4]。
實驗組患者則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首先,按照標準規(guī)定,實驗組患者接受了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在選取患者膀胱進行石位截取后,醫(yī)護人員將本院特制舉宮器、導尿管放置于患者的陰道內,防止出現漏氣等現象[5]。在完成此步驟的基礎上,醫(yī)護人員利用氣腹針建立起氣腹,并進行常規(guī)的肝、膽、胃等器官的檢查。利用超聲波刀離斷患者的右側圓韌帶后,便進行了韌帶前后葉的分離,在暴露并離斷骨盆漏斗韌帶的基礎上,進行輸尿管游離[6]。之后,醫(yī)護人員按照相關程序依次完成了雙側子宮靜動脈、宮頸和陰道周圍組織以及雙側子宮骶骨韌帶與主韌帶的離斷。除此之外,在環(huán)形切開了患者的陰道壁后將其陰道內部子宮以及附件標本取出,并對患者陰道進行相應消毒與縫合[7]。在完成了以上步驟后,醫(yī)護人員按照順序依次切除并取出相關淋巴結,并完成了淋巴結的轉移與放射治療。
①術中情況:為了明確兩組患者的術中情況,醫(yī)護人員對其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切除盆腔淋巴狀況進行了詳細的記錄與對比。
②術后情況:在結束了傳統(tǒng)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后,醫(yī)護人員對其術后住院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情況等皆進行了調查與記錄。
③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針對兩組患者術后出現尿潴留、淋巴囊腫、腸梗阻等并發(fā)癥情況,醫(yī)護人員進行了相應調查與記錄。
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術中情況對比(±s)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術中情況對比(±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 術中清除淋巴結數量(個)實驗組 63 291.7±71.1 294.7±103.5 20.8±6.1對照組 63 274.5±70.6 377.7±168.9 21.9±5.7 t - 1.3625 3.3257 1.0458 P - 0.1755 0.0012 0.2977
實驗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后情況對比(±s)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后情況對比(±s)
組別 n 術后住院時間(d) 術后肛門排氣時間(h)實驗組 63 9.1±2.7 60.7±12.5對照組 63 14.3±3.6 77.9±8.4 t-9.1719 9.0650 P-0.0000 0.0000
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3。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例)
腹腔鏡手術是近年來快速發(fā)展的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具有以下突出特點:首先,在手術過程中,該手術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小,更符合早期宮頸癌患者對創(chuàng)傷大小的要求。其次,該手術過程中,周圍組織的損傷率可降至最低。除此之外,患者術后傷口疼痛感可得到明顯的。因此,當前腹腔鏡手術已被普遍應用于闌尾切除、結腸切除、脾切除、腎上腺切除等手術中[8]。目前,基于腹腔鏡手術的突出優(yōu)勢,眾多醫(yī)護人員已將該手術逐步運用于早期宮頸癌患者的手術治療之中。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便是比較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在早期宮頸癌治療中的臨床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實施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的對照組患者相比,雖然進行了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實驗組患者其手術時間、術中淋巴結切除數量無明顯區(qū)別,但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得到了明顯控制;腹腔鏡手術治療還明顯縮短了實驗組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以及術后肛門排氣時間。此外,進行了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其發(fā)生尿潴留、淋巴囊腫、腸梗阻等并發(fā)癥的比例遠高于實驗組患者(P<0.05)。由此可見,在對早期宮頸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相較于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治療不僅可有效的控制了患者術中出血量,提升其手術成功率該手術還明顯縮短了患者的術后出院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等。與此同時,接受了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實驗組患者,其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控制。由此可見,與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在早期宮頸癌患者的治療中效果更為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