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源
(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學 350003)
在高中階段的教學當中,物理這門學科的難度系數(shù)最大,它所考察的是學生們的抽象思維能力,物理的基礎知識需要初中的知識來進行支撐,老師在開展講述各種物理知識點的時候,要充分的對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有認識,如果學生們對力學或者是電學的知識理解基礎較差,就可以將初中的知識進行一個簡單的重新講解,為學生們進一步完善應有的基礎知識.高中物理的學習也離不開良好的教學方法,課堂的學習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物理實驗和合作探究,讓學生們能夠利用實踐經(jīng)驗來擴充自己的理論知識,幫助自己形成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物理學之所以抽象,是因為它大多數(shù)的知識來源于實驗操作,很多抽象化的概念并不是通過老師的口頭敘述就能夠讓學生們理解的,學生們物理基礎較差,主要來源于對物理實驗能力的缺乏.如果將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相分割,即使學生們對物理知識進行死記硬背,也無法對靈活的教學題材進行學習和掌控,老師應該針對這一現(xiàn)象對教學方法進行改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可以讓學生們更好的結(jié)合各種物理知識點來展開復習和實驗操作,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們?nèi)绾芜\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老師在授課的講解過程當中,可以不斷的向?qū)W生們拓展學生的學習廣度,通過一系列趣味的物理實驗來打開學生們的世界大門,讓他們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隨著時間的遷移而不斷的加強和改進.
例如,老師在講解“圓周運動”相關知識點的時候,首先,便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向?qū)W生們展現(xiàn)有木頭制成的汽車和鐵制成的汽車在平滑的平面上進行勻加速運動,并且通過相關的制圖軟件:在一個平面上繪制一個質(zhì)點,讓這個質(zhì)點沿圓周運動,在相同的時間里通過的圓弧長度是相同的,以此來更好地引出勻速圓周運動,再或者是萬有引力定律,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讓學生們觀看第一宇宙速度的運動規(guī)律,更加清楚地觀察在地球表面附近,繞過地球做圓周運動的衛(wèi)星的線速度是整個衛(wèi)星當中最大的.通過視頻的播放,學生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對物理的相關現(xiàn)象進行更加明確的認知,在腦海中形成一副動態(tài)的畫面.然后,老師再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對知識點進行具體化的講解,可以讓學生們選擇一個研究的對象,明確它的運動過程,分析研究對象的受力狀況和各力做功情況,列出動能定理的方程式,更加清楚的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除此之外,老師也要不斷的聯(lián)系實際,為學生們補充新的知識,講述狹義相對論定理,讓學生們明白:它從根本上變革了作為經(jīng)典物理學基礎的絕對時空觀,提出了時間與空間相聯(lián)系的相對時空觀,揭示了物質(zhì)和運動的內(nèi)在規(guī)律,表明物體質(zhì)量在高速運動中明顯與運動速度有關.這一單元所涵蓋的教學知識點較多,且較為瑣碎,老師可以通過一個個實際的案例將知識點進行有效的串聯(lián),讓學生們對各個知識點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通過自己的認知能夠?qū)χR點進行反復的記憶,以此來提高自己對物理的學習能力.
在高中階段,學生們學習物理知識是為了能夠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將自己的抽象思維達到較高的水準.物理學中的許多知識點還需要將抽象和具體結(jié)合在一起,在進行物理知識學習的時候,很多學生只是對物理的概念進行基本認知,并沒有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思考,這便是學習方法的一種缺失.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來創(chuàng)設一些物理情景,方便學生們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更加準確地把握和連接,愿意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物理的思維來進行思考,以此來提高自己實踐學習的能力.
例如,老師在講解“力與平衡”這一單元知識的時候,首先,可以先從基本的概念出發(fā),通過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讓學生們能夠把握力的作圖方法,能夠明白在不同的速度和重量之間力的相互特征.然后,老師通過實驗教學的方法,向?qū)W生們講述三力作用下平衡問題的解法,常把任意兩個力合成與第三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都是將多個力最終化為二力平衡問題處理,并且教會大家用正交分解法處理共點力的平衡問題,一般的整體法和隔離法,在運用隔離法處理多個力的平衡問題時,采用正交分解法進行運算最為方便.運用多種物理教學方法,讓學生們能夠明白在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為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最后,老師在將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以物體在斜坡進行下降滑動的形式向?qū)W生們進行展示,讓學生們能夠明白:物體相互接觸面平滑,都可以產(chǎn)生相應的滑動摩擦力,如果在相同的壓力的情況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得多.
素質(zhì)教學思想強調(diào),我們要教會學生進行基礎的知識學習,更要教會學生運用這些基礎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也就是引導學生們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通過一系列的實際問題,把理論知識上升高度,將具體活動呈現(xiàn)多元化的形式進行發(fā)展.老師只有不斷的引領學生們采用問題的教學方法,帶著學生們?nèi)ド钊氲奶骄恳恍﹩栴},才能夠提高他們問題解決的能力.
例如,老師向?qū)W生們講述“牛頓第二定律”的時候,可以先通過提問的形式:牛頓第二定律的兩個基本問題是什么?解題的一般方法有哪些?讓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對教材課本中的知識進行進一步的解答和探索,并且讓學生們在處理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時,首先,先要確定研究對象,分析研究對象的受力情況或者是運動情況,求出力和運動的物理量加速度,如果在研究的問題中有多個物體,還可以采用隔離法來進行深度的分析.通過提出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們列出相關的物理方程式,可以進一步的讓學生進行物理學的創(chuàng)新教育,幫助學生們提高探究能力.
總體來說,在物理學的教學當中,我們要秉著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法,根據(jù)不同的實際情況,來創(chuàng)造出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深化物理學的改革措施,提升物理學的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