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然
(江蘇省如皋市第一中學 226000)
新課改的實施與推進,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高中物理教師需要根據學情優(yōu)化教材內容選取,實施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發(fā)揮,以學生在提前的探索中產生興趣,激發(fā)求知欲,在遇到問題、產生疑問的情況下,展開教材內容的講解,有助于提升高中生在物理課堂中的專注力,總結學習與思考方面的不足,實現自我反思能力的提升,同時培養(yǎng)了高中生的物理科學探究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在“探究在前,教材在后”的教學理念下,教師在物理教學中需要具備對教材框架的充分了解,著重培養(yǎng)高中生的學習能力,關注學習過程,強化探究精神,以此促進高中物理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順利實施.
1.充分學生學習能力
“探究在前”的實施需要建立在高中生學習能力基礎之上,通過教師對教學內容、學生基礎水平等多方面的分析,實現學生在物理探究學習中的強化,對物理教材課本的弱化,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需要發(fā)揮適當的引導與提示作用,讓物理課堂的“教”與“學”都擺脫對教材的過度依賴性,為高中生的物理探究活動開展提供更好的機會與平臺,滿足高中生的物理知識學習與能力發(fā)展需求.
2.關注學生探究的過程,注重科學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
在失去了教材這根“拐棍”之后,學生在物理探究過程中會遇到更多的困難,探究學習的難度有所增加,但是與此同時探究的樂趣也得以體現,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以教師設置的問題為探究目標,在物理探究活動中投入的關注度與精力有所增加.但是在物理探究活動中不同發(fā)展層次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存在一定差異性,此時教師需要有針對性的指導,組織學生在物理探究活動中合作、互動、交流,同時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精神,良好的科學探究品質以及學習習慣.
1.課前知識導入,激發(fā)探索欲望
在傳統(tǒng)的“知識”教育觀影響下,高中物理課堂大多數采取的是講授式的教學方法,將教材中現有的知識、理論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生雖然記住了物理概念、公式,卻缺少體驗與探究的過程,從而導致學會對物理問題的學習缺乏感性認知.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狀,教師需要優(yōu)化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在課前知識導入中通過舊知回顧,新知滲透,激發(fā)探索欲望,以感性認識為動力,促進“探究在前”的順利開展.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彈力》的探究中,如何讓高中生更好的掌握“彈力”中的物理知識與學習方法,成為了課前導入的重點.在《彈力》課程的課前導入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簡單的小實驗,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實驗中,如,在課前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盛滿水的玻璃瓶,瓶塞中間插入一根細管,讓學生觀察此時細管中水面的位置.然后,讓學生用力擠壓玻璃瓶,觀察細管中的水面位置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并提出問題,“細管中的水位為什么會發(fā)生變化?”,引入彈力的概念.在課前的實驗參與中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體會到了物理實驗的樂趣,通過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而激發(fā)了學生對“彈性”特點與性質的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對于接下來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2.優(yōu)化教學設計
“探究在前,教材在后”的教學方法需要堅持學生為本、學生具備主體性與主動權的原則,在此基礎上開展的教學設計,需要結合學生現有的物理知識水平、探究能力,優(yōu)化物理課堂教學設計,促進高中生良好學習狀態(tài)的生成.圍繞“探究”為核心的教學設計方法,如小組合作探究模式、導學案、任務驅動法等,讓學生對物理教材閱讀前開展知識的實踐探究活動,通過對實驗探究中觀察到的現象、發(fā)現的問題、解決的方法、規(guī)律的總結,初步建立知識結構,為學生提供了實踐鍛煉與展示自我的機會,增加了物理學習中的體驗,實現了實驗探究技能的提升,以此促進高中生在物理學習中由“量”到“質”的蛻變.
如在探究“變壓器兩端的電壓與線圈的匝數關系”的教學設計中,為了增加物理知識學習的實際意義,教師首先出示了一般變壓器的工作圖,或者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變壓器工作狀態(tài)視頻,讓學生初步了解變壓器各部分的名稱以及主要運行原理包括哪些,不僅引入了探究的主題,同時也增加了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性,有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滲透了在生活中開展探究活動的意識,具有現實意義.其次,組織學生參與到實驗探究方案設計中,通過師生合作勾畫出“假設→設計→探究→論證→總結”的探究流程,使得高中生在物理實驗探究中做到有跡可循,在自己親身參與的物理實驗設計中驗證“變壓器兩端的電壓與線圈的匝數的關系”,體驗到物理實驗探究的樂趣,收獲了成就與喜悅.在學生對探究實驗總結歸納之后,在開展教材內容講授,可以讓學生發(fā)現實驗探究過程中的不足,實驗總結上的缺漏,以此完善知識體系,增加理解與記憶的程度,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3.構建科學評價體系
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師評價方式以學習成果為唯一評價標準,而基于“探究在前,教材在后”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體系改革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探索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方面的變化,發(fā)現學生在探究中表現出來的閃光點,特別是基礎較差、缺乏自信心的學生,應采用賞識教育的方式.科學化評價體系建立需要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各方面發(fā)展與進步情況,通過鼓勵、贊賞、指導的方式,為高中生的課前物理探究活動開展指明方向,提升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也隨之變革與完善,高中物理教師需要在結合學科特點、學習情況,優(yōu)化課前導入、教學設計、評價體系,發(fā)揮“探究在前,教材在后”教學法的價值,以促進高中物理教學預期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