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霞
(江蘇省清江中學 223001)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直接作用,培養(yǎng)遷移能力,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化學學習事半功倍,達到“不教就會”的效果,更能促進學生化學能力的發(fā)展,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因此,筆者認為,在學習中要打破思維定勢,觸類旁通,引導學生不斷擴充知識,豐富經(jīng)驗,從而將學生化學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落到實處.
化學學習的重點在于知識遷移的有效利用.培養(yǎng)遷移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確遷移方向.筆者認為,首先就是要尋找準確無誤的關(guān)聯(lián)點;再者,對于不相同有沖突的地方,要注重同化引導,促使學生拋棄固有知識體系,從不同角度出發(fā),以解決問題.
培養(yǎng)遷移能力,可以讓學生們靈活應用各個知識點,完美貫通每個題型,當學生遇到陌生的題時,不再遵循僵化的步驟和思維,而是以不通點入手,激發(fā)思維,從而找到并明確正確的解題方向,對各種題型信手拈來,從而極大的提升學生的化學解題本領(lǐng).
變式訓練是學習的重要途徑.要摒棄思維僵化,拋開思維的規(guī)則,培養(yǎng)靈活的遷移能力,就需要多進行變式創(chuàng)新,要從多角度、多方面、多背景、多層次的擴展知識訓練,讓練習更有效,讓學習更輕松.
變式訓練最能提升學生的化學能力,也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遷移本領(lǐng).多角度訓練與學習不僅讓學生更能牢記知識點,也可以使學生多維的思考,從多角度認識問題本質(zhì),變式訓練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更加靈活的進行知識遷移.因此,筆者認為,引導學生多元訓練是培養(yǎng)遷移能力極其重要的一步,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引入變式訓練,訓練學生的思維.
知識的學習與遷移是為實際生活做準備.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也比比皆是,化學學習不僅僅在抽象的理論描述上,在綜合考試的考題中,更應該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因此,學生學習要融入身邊,以化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才能更好的訓練遷移能力.
在學習“碳與碳的氧化物”時,筆者以生活中的兩個問題為例:1.為什么古代的字畫不會損壞?2.舞臺上的霧消失后為何沒有水?這就涉及到了C以及C的氧化物的一些化學性質(zhì),1.因為C的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字畫是由以碳為主材料的墨完成的,所以保存很好,2.霧是干冰,是CO2的固態(tài),不需要高溫就可以直接汽化,因此不會殘留水.在這兩個題中,學生就將知識運用在身邊的化學現(xiàn)象中.筆者提問:假如生活中需要除去水垢是,最簡便的方法就是使用食醋,食醋與水垢進行化學反應,就可以消除水垢.因此,化學學習要融入實際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生活是化學的源頭活水,是化學新知生成的土壤.要讓化學走進生活,要使化學學以致用.在學生將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接軌時,不僅僅鍛煉了學生們對于化學的應用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化學知識遷移能力,讓學生學會有效利用,靈活掌握知識與思考方法.
奧蘇伯爾認為:知識遷移,就是人們已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對新知識學習發(fā)生影響.而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是化學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步.要促進遷移能力的發(fā)展,就要讓學生們學會優(yōu)化沖突,利用共通點,在多維訓練以及在實際中能靈活解決問題.筆者認為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