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吉寧
【內容摘要】《刑法修正案(九)》當中針對暴力襲警的法律條令是保障我國警察權益的具體展現(xiàn),同時是我國刑法在立法上的必然要求。在基礎性的認識和理解之上應用此條令,是對檢察者的關鍵要求,是有效確保警察的人身安全以及合法權利的重要通道。
【關 鍵 詞】妨害公務罪;暴力襲警;適用性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20)02-0073-02
人民警察在執(zhí)行公務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侵害事件,嚴重影響國家公安部門的工作權威樹立,損害了國家政府的權威和公信度。在我國的《刑法修正案(九)》當中的關于暴力襲警的條令:“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zhí)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規(guī)定從重處罰?!边@就是在我國國家立法之上針對警察的公務權利給出的明確的關注和重視,呈現(xiàn)出國家對于警察特殊公務行為的著重保護[1]。因為此條令是原則性表述,并沒有針對暴力襲警的具體行為制定法規(guī),致使相關法規(guī)的應用不清和模糊,從而影響和阻礙國家法律司法當中各個工作單位的全面認知和相應操作。從條令法規(guī)的踐行來分析,國家司法部門有著對于暴力襲警事件的不全面和規(guī)范,由此不但影響了相關刑法條令的運用公平,而且阻礙了國家人民群眾的對于相關法律條令的認可程度[2]。
一、暴力襲警的具體概念
暴力襲警并不是源于我國刑法的相關內容,也并非我國法律上的專業(yè)和規(guī)范性用語,而是根據(jù)影響警察執(zhí)行公務的全部內容的抽象性概述。
(一)相關文獻整理
根據(jù)關鍵詞——暴力襲警,進行相關文獻調查和整理,通過中國知網(wǎng)等文獻查找窗口,一共檢索到一百三十五篇有關暴力襲警的文獻,刪除重復性的文獻內容以及報紙內容,剩下的有效文獻一共有七十六篇,文獻的發(fā)表時間最早在二零零二年,最新的時間為二零一七年,當中文獻作者清晰對暴力襲警概念進行表述的共有二十篇文獻[3]。
在暴力襲警的概念表述當中,研究人員對其的文字闡述大多一樣,但從暴力襲警的含義以及具體行為范圍還是能夠總結出詳細的五種觀點和思想。第一、采用暴力方式妨礙和影響警察合法執(zhí)行公務的所有行為均屬于暴力襲警。此說法沒有從全面的方位解析暴力襲警的法律條令,存在以偏概全問題。假如暴力的主要因素就是暴力襲警條令的重要因素,亦或是特殊的因素,就和影響和阻礙公務罪的相關因素及要素吻合,那《刑法修正案(九)》對暴力襲警的條令的制定就出現(xiàn)了對相同犯罪行為的重復性判定,明顯違反了我國法律制定的嚴謹性要求,也就失去了增設的作用和意義;第二、暴力或者威脅等等方法嚴重妨礙警察合法執(zhí)行公務的具體行為屬于暴力襲警,此觀點將對警察合法執(zhí)行公務的威脅言論和行為也視為暴力襲警的方式手段之一;第三、足以在警察合法執(zhí)行公務時傷及其自身生命安全而構成暴力襲警的所有行為均屬于暴力襲警,此觀點盡管沒有對行為進行明確的說明,不過判定只要此行為對警察造成了人身安全傷害就屬于暴力襲警;第四、采用打人、捆綁等等危害到警察人身安全的所有行為均屬于暴力襲警,此觀點判定暴力襲警的行為是非常強烈的有形力量;第五、采用打、扯、撞、咬,以及采用利器等行為致使警察的身體受到損害的所有行為均屬于暴力襲警,此觀點是以他們的行為對警察造成了人身傷害來作為判定準則的,這一觀點判定出發(fā)點是就事件的結果來進行考慮的[4]。
二、將暴力襲警視為合法懲罰的合理及科學性
針對嚴肅的暴力襲警現(xiàn)狀,應否設定暴力襲警罪是我國法律規(guī)定中爭議強烈的問題。在我國現(xiàn)行的法律體系當中針對暴力襲警行為能夠起到嚴格的規(guī)制作用,但是為了能夠更全民的確保警察自身生命安全權益,以及警察的社會治安管理工作職能的充分實現(xiàn),顯示警察群體工作的特殊性地位,增加對社會中暴力襲警不法分子的強有力鎮(zhèn)壓,應該在我國目前實行的刑法當中設定具體的犯罪罪名。不過同時也有反對的聲音出現(xiàn),覺得我國目前實行的法律體系能夠對暴力襲警不法行為做到充分有力的制約,不需要在浪費國家的刑法條令來對此行為進行專門的罪名制定,并且認為過度的關注暴力襲警事件和行為,會間接地增加和擴大警察的權利,致使一些警察故意使用此罪名,由此危害到其他無辜眾人的正當權利。同時還有一種說法,將這兩種說法綜合起來,想要從中找到折中的說法,在明確暴力襲警事件的嚴重性時,還關注在警察權利上的控制。在確定妨礙公務罪能夠解決襲警事件的基礎上,把暴力襲警的行為在判定為此罪行的加重性罪行來進行處理。目前我國的《刑法修正案(九)》當中的有關條令的設定,正好說明了最后這種說法的科學性[5]。
三、暴力襲警在適用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在我國的刑法《刑法修正案(九)》當中明確指出“故意襲擊合法履行公務的警察,根據(jù)其中相應條令要嚴重懲罰”。所以,在對于此條令的適用進程上,一定要嚴密圍著暴力襲擊這一關鍵詞和合法履行公務的警察這一關鍵詞進行展開。
(一)襲擊行為必須屬于“暴力襲擊”
第一,要合理、科學地清楚暴力為何含義。“暴力”是對公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脅和迫害。正是由于暴力的嚴重危害程度,國家的相關立法人員才把“暴力襲警”歸入到妨害公務罪行上最為嚴重的罪行之一,所以勢必要對其進行嚴厲懲罰。嚴重的暴力行為最為明顯的特點,展現(xiàn)在能夠控制他人的任何反抗行為,例如對他人進行毆打等等?!氨┝σu警”當中的“暴力”二字,必須從“妨害公務罪”的合法權利出發(fā),由此是要全面考慮犯罪人員的犯罪目的和行為、犯罪使用的工具、對他人造成的傷害,以及犯罪人員年齡和身體綜合素質等等來綜合全面的進行判定。年紀較大、身體綜合素質較差的人員對他人的較輕打擊行為,例如拉扯、推拉未對他們身體造成嚴重傷害的,不應判定其罪行為妨害公務罪當中的暴力事件。第二,把“暴力行為”和“威脅行為”進行區(qū)分。在我國刑法《刑法修正案(九)》當中的“暴力襲警”行為從嚴重懲罰事件羅列出,意思就是“威脅”警察合法執(zhí)行公務的行為事件按照妨害公務罪中的一般情況處理,所以,一定要把這一行為和“暴力行為”事件的性質劃分開。其中“威脅行為”和“暴力行為”在性質上的不一樣之處是“威脅”并沒有把威脅當中的“暴力行為”轉化成實際行為。因為“威脅”是對他們心理以及思想上的強行控制,并沒有落實的暴力行為,所以在對此情況進行性質判定時,要求對行為事件的性質及證據(jù)進行嚴格的調查,將那些由于對警察合法執(zhí)行公務活動的理解不當,在警察執(zhí)行公務時說了不恰當?shù)难哉摚粦卸ù诵袨闉椤巴{行為”。
(二)暴力襲警的對象為正在合法執(zhí)行公務的警察
1.合法履行公務。我國妨害公務罪名的判定應該將警察執(zhí)行公務的行為合法性作為重要的前提條件,其中包含了主體適用范圍、權利以及公務程序合法得當。警察的公務履行行為必定要滿足我國法律相關的條令條件、形式以及要求,如果出現(xiàn)不當?shù)胤剑褪チ朔梁珓兆锍闪⒌闹饕A。
2.符合警察職位的特定性質。規(guī)定妨害公務罪的重要主體必須是國家政府機關單位的工作者。根據(jù)有關條令,國家政府部門聘請相關警務人員,例如輔警,在他們履行公務時,也擁有相應的主體資格。意思就是輔警等工作人員都是妨害公務罪應保護的人員。需要認真思考的是輔警等執(zhí)行公務時是否符合暴力襲警情況中的保護人員。經(jīng)過我國政府對《刑法修正案(九)》當中的明文規(guī)定,“對合法執(zhí)行公務的警察進行嚴重襲擊的行為才符合襲警的判定原則”,所以,對于輔警等不應作為暴力襲警的保護人員,意思就是對于那些采用暴力方式影響輔警等合法工作行為的事件,只可以按照妨害公務罪一般情況判定。
四、結語
我國的《刑法修正案(九)》中對于暴力襲警的相關條令是對我國警察爭當權利的有效保障,同時也是我國刑法在立法上的經(jīng)濟性要求,在全面認知和理解此條令的之后應用此條令,使得警察合法權利的途徑得到確保。
參考文獻:
[1]梁晟源.妨害公務行為定性之探究——兼論《刑法》第277條的立法完善[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07(3):11-14,19.
[2]萬泓.淺談襲警的內涵及我國《刑法》的應有選擇——兼論妨害公務罪的完善[J].職工法律天地,2018(8):214.
[3]萬泓.淺談襲警的內涵及我國《刑法》的應有選擇——兼論妨害公務罪的完善[J].職工法律天地:下,2018(004):214-214.
[4]于安寧.襲警行為入刑的合理性研究——兼議《刑法修正案(九)》對妨害公務罪的修改[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35(3).
[5]于安寧.襲警行為入刑的合理性研究——兼議《刑法修正案(九)》對妨害公務罪的修改[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35(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