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明璇
(青島大學,山東 青島266000)
學者鄭永流認為,法治國從出現(xiàn)時起,已先后經(jīng)歷多種不同形態(tài)。如德國最早為自由法治國,隨后進入形式法治國和實質(zhì)法治國,此后進入公正法治國形態(tài)。在眾多中國法治相關概念定義中,本文較為認同學者徐顯明的研究觀點,對中國法治作出概念界定。具體而言,法治是現(xiàn)階段中國的治國方略,其含義可包括下述幾層:
從形式層面而言,重點在于已形成的法律法規(guī)需獲得民眾普通認同和遵循,核心在于國家公權機關以及公權公職人員能夠依法辦事。
從本質(zhì)層面而言,民眾在法治背景下所遵守的法律屬于良好法律,這些良好法律需具有形式科學、內(nèi)容準確、效果突出的特點。其中形式科學,是指形式具有規(guī)范性、統(tǒng)一性;內(nèi)容準確,是指法律條文內(nèi)容能夠滿足廣大民眾利益需要,但由于民眾利益在法律體系中的要求可以用權利作出表達,因此在法治背景下的法律,需以人權保障為基礎;效果突出,是指法律條文可以滿足國家社會發(fā)展需要,使得理論法規(guī)和司法實踐可以實現(xiàn)相互協(xié)調(diào)。
從制度層面而言,法治需要可以保障以上形式法治以及司法實踐的相關制度落實,如完善民主立法制度、提高立法科學性,國家行政權力需在法律約束及監(jiān)督下實施,確保司法公正性和獨立性,確保權利與自由在有效規(guī)制下運行。
從價值層面而言,法治價值涵蓋秩序性、公正性、公平性等特征,但本文認為法治最為主要的價值追求為尊重和保障人權。
刑法實踐中,對罪犯嫌疑人保護的司法價值有關鍵作用,但是當前的刑事司法中對其重視程度不夠。盡管我國司法近年來不斷完善,但在刑事訴訟中犯罪嫌疑人權利保障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仍相對缺乏,司法機關近年來對犯罪嫌疑人相關法律條文進行了修訂,完善了刑事訴訟中對嫌疑人的權利保護制度,然而,與國際相關條文仍有較大差距。這主要表現(xiàn)在當前我國刑事訴訟環(huán)節(jié)中不當行為仍然存在。實際上,犯罪嫌疑人在未定罪前仍舊是無罪之人,在訴訟程序過程中,相對于權力機關而言,屬于弱勢群體。犯罪嫌疑人的權利保障事關司法權的合法使用。下文將對犯罪嫌疑人相關概念展開論述:
什么是犯罪嫌疑人,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稱呼和規(guī)定,在英美法系國家,一般情況下,在被起訴之前,實施犯罪的人被叫做“被告人”,而在大陸法系國家,只有被起訴之后才叫做“被告人”,在審判之前被叫做“被疑人”。實際上,無論哪個國家,在審判階段,被追訴人都是“被告人”,而在起訴過程中才被稱為“犯罪嫌疑人”。我國法律條文中最早出現(xiàn)這一概念是1996年,在此之前,很多人認為犯罪嫌疑人就是犯人,其合法權利無法得到保障,但是自從刑事訴訟法確立了關于犯罪嫌疑人的概念之后,對其重視程度就日益加深,尤其是在我國法制化進程加快的過程中。
實際上,理解犯罪嫌疑人的訴訟地位應該從下面三個方面來分析。第一,它并不是“罪犯”。在法律意義上,犯罪嫌疑人實際上只能被稱為“疑犯”。我國法律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在被判決之前仍舊是無罪的。在刑事訴訟中,犯罪嫌疑人實際上是訴訟主體,應該有一定的訴訟權利,和司法機關平等對話,這是維護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第二,犯罪嫌疑人是被追訴者。不管犯罪嫌疑人有沒有實施犯罪,在法律上都有義務協(xié)助司法機關開展案件審理,例如接受審訊、強制逮捕等。第三,犯罪嫌疑人是案件的當事人。實際上,犯罪嫌疑人之所以能夠是當事人,是因為司法機關掌握了一定的證據(jù),但是這些證據(jù)是否真實有效,和偵查過程的嚴謹性和合法性有著密切關聯(lián),偵查階段是否開展對犯罪嫌疑人合法偵查有著關鍵作用。
司法實踐中對犯罪嫌疑人的訴訟權利保障十分關鍵,這是因為在刑事訴訟中,犯罪嫌疑人權利保障和一般的權利保障有著顯著差異。其中,司法機關是重要的權力機關,在審訊等訴訟階段,很可能會使用強制手段,這些無形中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
為何要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權利,這體現(xiàn)了法律對司法公正的追求,同時也是訴訟程序?qū)嵤┑年P鍵性權利保障,對實現(xiàn)刑事訴訟目的和理念具有重要意義。詳細來說,對犯罪嫌疑人權利保障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能夠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法律理念。法律中,人權是最基本的權利,犯罪嫌疑人在未被定罪之前,也只是嫌疑人,并不是罪人,應該滿足嫌疑人的基本需求,保障其合法權利,在訴訟階段應該關心嫌疑人、愛護嫌疑人、尊重嫌疑人。第二,實現(xiàn)訴訟目的。犯罪嫌疑人是否實施了犯罪行為是刑事訴訟要查明的關鍵問題,法律只有合法保障嫌疑人的合法權利,并最終懲罰罪犯,才能夠體現(xiàn)法律的意義,實現(xiàn)刑事訴訟的目的。但是,如果犯罪嫌疑人并沒有實施犯罪行為,忽視對嫌疑人的合法權利保障必將傷及無辜。第三,體現(xiàn)了刑事訴訟規(guī)律。在執(zhí)法階段,司法人員對司法權的濫用如果不能被法律所限制,嚴重的甚至會對社會整體造成損害,這對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十分不利,因此必須在刑事訴訟中加大對犯罪嫌疑人的合法保護。
目前我國的法律實踐中,對犯罪嫌疑人權利保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忽視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實際上,司法實踐中很多司法人員為了盡快結(jié)案,會匆忙收集不合法甚至是不合理的證據(jù),甚至會忽視對犯罪嫌疑人有利的證據(jù),而僅僅展示、保留那些對其有害的物證、書證等證據(jù),這很容易導致冤假錯案的出現(xiàn)。
第二,律師協(xié)助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十分有限。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首先,律師在偵查階段不得為犯罪嫌疑人辯護,只能在審查起訴之后才可以尋找律師,這使得司法實踐中存在漏洞;其次,律師僅僅有有限閱卷權。在偵查過程中,律師無權審卷,也不能參與調(diào)查,只有在案件進入審查階段之后,才能對有限的訴訟文件進行查閱和摘抄。此外,我國對律師本身的調(diào)查取證權的規(guī)定過于嚴格。在偵查階段,律師想要取證必須經(jīng)過檢察機關同意,同時必須獲得被害人以及證人的許可。很多偵查人員在偵查階段,為了盡快偵破案件,往往會十分關注嫌疑人的相關證據(jù);最后,犯罪嫌疑人和司法機關人員等的法律知識存在差距。我國很多犯罪嫌疑人是法盲,在偵查階段對自身權利保障并不了解,因此是否實現(xiàn)了審訊公正,和司法人員的司法公正和道德水平密切相關。
第三,申訴控告權和救濟賠償十分困難。在我國,刑事訴訟階段很多條文僅僅提到了申訴、控告權,而具體實施過程缺乏詳細說明,進行刑事賠償具有難度。實際上,刑事賠償問題的出現(xiàn)意味著司法機關本身執(zhí)法和司法階段存在嚴重問題,案件審理中負責人將被問責。很多司法機關以及司法人員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往往會相互推脫,使得對犯罪嫌疑人的救濟賠償問題難以達成。
對權利進行有效保障,需要構建結(jié)構嚴密、配置科學、程序合理、廉潔高效并能夠確保制約有效的權利保障機制,對權利運行的法治化、民主化和規(guī)范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對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服務等都將發(fā)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要健全權利保障的法律體系,必須完善對相關領域的立法。在目前我國的法制體系中,事前預防性的法律法規(guī)較少,而事后追懲性的法律條文較多。借鑒國外的成功經(jīng)驗,我國在權利保障的立法上,應增加對權利保障形式、程序等方面的規(guī)定,從而減少權利受到損害的發(fā)生。
首先,加強偵查監(jiān)督。一方面,根據(jù)《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的規(guī)定,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是否合法進行監(jiān)督。檢察機關通過行使監(jiān)督權發(fā)現(xiàn)、糾正公安機關偵查活動中的違法行為。本文認為,可以適當擴大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公安機關偵查活動的范圍,以及時監(jiān)督偵查活動。另一方面,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檢察機關在審查逮捕時,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檢察機關通過這樣的提審行為,可了解犯罪嫌疑人的真實想法,加強對犯罪嫌疑人的權利保護。
其次,適當引入沉默權。我國當前對犯罪嫌疑人行使沉默的權利是有限的,而沉默權制度是一項完整的體系,涉及訴訟中的較多方面,如確立無罪推定原則、建立非法言詞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等,因此,可以根據(jù)我國國情,在確立沉默權的同時,明確限制性規(guī)定,確保刑事訴訟中犯罪控制功能不被減弱。
最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缎淌略V訟法》第34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托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托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托辯護人?!痹摋l規(guī)定可以認為是在法律中明確了偵查階段的法律援助制度,但實踐中,這一制度的實行仍不夠充分,本文建議,第一,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務,實現(xiàn)法律援助咨詢服務全覆蓋;第二,提高法律援助質(zhì)量,健全法律援助組織實施各環(huán)節(jié)的業(yè)務規(guī)范。通過以上措施完善法律援助制度,進一步確定犯罪嫌疑人的訴訟當事人地位,以切實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
建立道德制度化機制要將道德標準與各種具體的管理制度結(jié)合起來。建立完善的道德制度化準則要對各方面的具體社會管理制度進行梳理。一方面,具體的管理制度中要充分體現(xiàn)道德制度。另一方面,用道德制度去指導具體管理制度。這樣既可以保證道德制度具體化、具有可操作性,又可以保證具體管理制度向更高的層次深化。
權利保障是推動法治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不斷完善機制保護相關權利,才能實現(xiàn)民主與效率的統(tǒng)一,促進法治社會的不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