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晚潛
(銅仁學院圖書館,貴州 銅仁 554300)
人物檔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是一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的真實反映,故而成為地方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收集與利用工作中值得特別重視。最近幾年來,因為從事地方文獻收集與利用工作,筆者相繼接觸或處理了一些人物檔案,對于如何收集與利用這些人物檔案、服務地方社會文化發(fā)展有了粗淺的想法。
關于地方文獻中哪些人物的檔案值得進行收錄,當前常見的做法是將其分為如下幾類:
1)歷史名人。古代及近現(xiàn)代知名人士,既包括為國內外公眾所熟知的名人,也包括當?shù)貧v史上有名之人。收集與利用這類人物檔案,主要看中其對塑造和傳承當?shù)貧v史和文化的價值。如杭州市圖書館的“郁達夫資料庫”、紹興圖書館的“徐樹蘭專題庫”等。
2)當代文教藝術人士。在世或已去世的文學藝術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對這類人物檔案的收集整理,可能與其系某地籍貫人士有關,也可能因其在某地某單位工作。主要是考慮其對某地、某單位或對文教藝術某項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為發(fā)揚傳承其精神、推進地方文化藝術事業(yè)發(fā)展。如臺州市圖書館為當代小說家葉文玲建設“葉文玲文學館專題庫”、安徽大學對其首任校長劉文典的相關文獻檔案進行收集和開發(fā)、南京理工大學基于對其前身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院長孔從洲將軍檔案的整理而出版?zhèn)饔浀取?/p>
3)與館藏譜系名錄有關的人物。近年來部分圖書館通過對其所藏家譜、族譜、名錄等資源進行利用開發(fā),從中梳理出部分人物線索,繼而展開對其資料檔案的收集整理,并將之與原始譜系名錄相關聯(lián),形成附著在這些館藏資源上的人物檔案,具有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如金華市圖書館、舟山市圖書館根據(jù)館藏地方志和家譜構建起當?shù)孛藬?shù)據(jù)庫。
不同于一般地方文獻以文字、紙張、書籍為主,人物檔案的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為豐富。上海圖書館“名人手稿檔案關聯(lián)開放數(shù)據(jù)集”收錄的數(shù)據(jù)分為私人信函電報、創(chuàng)作手稿、諭旨奏折公牘條約、合同章程、照片及音像資料等若干類,元數(shù)據(jù)共計24萬余種。
筆者所在圖書館曾接收某位已故作家的個人檔案,這些檔案包括稿件、成書、刊發(fā)作品、信件、日記筆記、藏書、收藏藝術品,與作品有關的不僅有衍生藝術品,也有出版合同、獎勵表彰、公文等若干類型,其數(shù)量和占用的館藏空間遠超想象。豐富多樣的檔案資料,為我們還原人物及其所處時代、再現(xiàn)其歷史和文化價值提供極大的便利,也對整理和開發(fā)利用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來,對如何更好地開發(fā)利用人物檔案,推動地方文獻工作進展,助力地方經濟文化發(fā)展方面,各地因地制宜地進行了一系列嘗試。如前述上海圖書館充分利用其館藏資源豐富、技術條件先進等優(yōu)勢,開發(fā)整合并進行檔案資源的數(shù)字化。舟山市圖書館、金華市圖書館開展地方文獻展覽及書目推薦活動。安徽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編撰出版名人傳記、文集,開展研究并發(fā)表論文,設立名人檔案陳列室或展覽室對在校師生進行教育等。
在地方文獻工作中對人物檔案進行收集、整理和利用,既是對過往歷史記憶及文化現(xiàn)象的保護和保存,也是在塑造當下社會價值觀。因此,在確定哪些人物及其檔案值得加以收集、整理及開發(fā)利用時,我們應保持高度的政治覺悟與強烈的服務意識,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正確評價其人其事,客觀公允地判斷檔案資料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在開發(fā)利用過程中推動當?shù)鼐裎拿靼l(fā)展。
在開展人物檔案的收集整理與利用時,既要立足本地本館實際情況,又要有放眼未來、長遠規(guī)劃的戰(zhàn)略眼光,既要有腳踏實做好每一個人物和主題檔案資料的決心,又要有整體謀篇布局的視野和洞察力,既要服務于本地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也要貫徹國家大政方針。
具體說來,以下幾點值得進一步思考:
1)加強對現(xiàn)當代先進人物檔案的收集整理與利用。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尤其是近年來對民族精神、優(yōu)秀文化的提倡,需要我們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哪些人物的檔案資料應當獲得重視。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各地有很多優(yōu)秀的革命者和建設者,可能是工人、農民、軍人、手工業(yè)者,也可能是科學家、技術工作者和科教文衛(wèi)從業(yè)者,其從事的工作共同奠定了地方經濟社會文化高速發(fā)展的基礎,他們愛崗敬業(yè)、建設國家的精氣神,也已融入地方的精神文明中。這些人未必創(chuàng)作過或流傳下很多文學藝術作品,其知名度也未必能超出本地或本行業(yè),但其歷史貢獻不能被忽視。對他們的人物檔案進行收集整理和利用,對在當下樹立先進的價值觀、推動全社會集體審美水平的提高也大有裨益。關于這些人物的檔案資料足夠豐富,有已獲得的榮譽、獎勵、稱號等,有相關文件、報道,還有口述記錄、實物等可資發(fā)掘。
2)立足本地本館實際,制定可行性方案和規(guī)劃。各地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多有不同,歷史積淀、史料積累等也因地而異。從事地方文獻中人物檔案工作的單位和部門,倘若當?shù)貧v史記載較少、人物知名度不高,既不必自慚形穢,更不該穿鑿附會、強行“拔高”。我們應當客觀地分析本地本館實際情況,就本地值得納入收集整理的人物進行摸底排查,公允地分析評價其意義與價值,根據(jù)潛在資源總量及收集整理難度,結合本館的經費、人手、館舍面積、保管條件等情況,制定出可行的整體規(guī)劃,明確擬收集整理的人物系列或類型,預判開發(fā)利用的方法措施,在此基礎上確定具體的人物姓名、檔案數(shù)量類型、所需開支等。
3)從典型、類型人物起步再到系列人物。通常情況下,我們對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工作主要來自對特定單位、部門的走訪交流。對人物檔案的收集整理則與此有較大區(qū)別。從獲取線索來源到收集入庫再到二三次整理及開發(fā),其工作量與復雜程度可能都和常見的地方文獻工作區(qū)別較大。因此,對于人物檔案工作尚在起步階段的機構或部門來說,可以先就個別典型人物或某一類型人物檔案實驗性地開展工作,在實踐中逐步摸清形勢,找準方向。待各方面條件成熟后再將這項工作發(fā)展成為系列或全景化。
4)收集整理與開發(fā)利用相結合。在地方文獻工作中對人物檔案進行收集整理,既要考慮到為讀者的查閱研究提供便利,也要意識到這項工作對精神文明建設的獨特價值。人物檔案開發(fā)利用的渠道多樣、形式豐富,應當將收集整理與開發(fā)利用相結合貫徹到整個工作中,從制定整體規(guī)劃到開展活動,從收集資料實物到出版發(fā)行、決策咨詢,均應將收集整理與開發(fā)利用視為整體。比如為豐富展覽展出、增強現(xiàn)場說服力計,需要在收集階段重視實物、物品。又如為彌補本人文字作品、圖像信息匱乏等不足,需要重視對口述記錄、新聞報道等的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