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州市第二中學 韓江偉
作為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念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對德育教育的滲透,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引領,使學生成為具有鮮明政治立場、政治素質、道德素質以及思想素質的公民,為他們今后的健康成長鋪平道路。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高中生的思想越來越成熟,這個時期是他們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是他們價值觀與人生觀樹立的重要階段。為了更好地對高中生進行德育教育,幫助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就需要對他們的思想道德情況進行分析。從整體上來看,高中生的道德素養(yǎng)是良好的,但也有相當部分學生的道德素質較為低下。筆者近年對高中學生進行調查測試,發(fā)現有如下幾個方面存在問題:①知行不一,言行不一;②缺少同情心、寬容心和包容心;③人格發(fā)展不健全、缺少責任感及公德心;④自私狹隘、任性沖動、頂撞家長及老師;⑤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嚴重等。
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有:①空洞說教過多,實質幫扶少;②德育教育方法及手段單一、陳舊;③社會評價體系、核心價值觀引領偏差;④家庭教育缺失,家長包辦代替、溺愛過度;⑤學校引導教育缺位、偏離主題。如果任由這些不良的思想在學生當中傳播,勢必會導致群體的思想畸形價值觀歪曲,繼而影響他們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行。
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系統(tǒng)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常識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觀點教育的一門課程,在諸途徑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正確人生觀和思想方法,培養(yǎng)良好品德起著導向作用。由此可見,在學校德育教育中,思想政治課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通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并且能夠對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的精神等進行培養(yǎng),進而使學生成為具有良好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的公民,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構建德育平等課堂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中生的思想也變得更加的成熟,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辨別能力。那么要想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就需要使學生對自己所滲透的德育教學內容感興趣,對所講述的內容認可,他們才會主動地去接受。否則只會適得其反,會讓學生產生抵觸的心理。因此,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本,思想與知識育人”教育原則,努力構建德育平等的課堂,并突出學生的個性引導。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參與討論,當每上完一個知識模塊或專題知識之后,都安排一節(jié)課讓學生去自由地抒發(fā)自己的觀點,而不是向他們強加自己的觀點。
2.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觀
在以往的政治教學中,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主要是采取考試的方法,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來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導致高分低能、教與學脫節(jié);教師高度重視課堂教學效果,特別是備課、上課等環(huán)節(jié),關注學生的知識接收,對于學生是否將這些知識內化吸收,并且用所學習的知識來改變自己的思想,引導自己的行為習慣缺乏監(jiān)督和評價。加之在高中教學體系中,政治課程是其中一門重要學科,是高考文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高考成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許多學生只是在盲目的死記硬背知識,缺乏將知識內化到自己的行為習慣上。出現學生的考試成績很好,但是他們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不高,為人自私,缺乏合作精神的現象。而要想解決這一情況,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不能僅僅將學生的成績作為唯一評判標準。
3.創(chuàng)設德育情境
一個具體的情境很容易引起人們相應的情感共鳴,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觸景生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選取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聯系的材料,設置一些熱點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思考。通過設置具體情境,就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使他們自覺的接受德育教育。
4.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構建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并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為學生樹立一個模范榜樣,那么會對學生的思想產生積極的影響。故此,要想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教師需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要多關心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教師要多聆聽學生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