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蘇云
(江蘇省宜興市湖濱實驗學校 214200)
新的課程理念指出:課堂就是一種溝通、創(chuàng)新的過程.不是僅僅把知識塞進學生腦海中,而是給予學生一種參與的體驗.課堂提問,是實現(xiàn)師生之間溝通和理解的過程,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課堂提問有效性的認識.
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提問隨意性較大,沒有目的性,更沒有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梯度的提問.具體表現(xiàn)如下:
新的教學理念個別教師沒有領悟,把原來陳舊的“滿堂灌”改成了“滿堂問”.表面上看,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參與,也能按部就班地回答老師的問題,可是學生過于依賴教師所提問題,缺少思考的時間,課堂的效果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教師對教材不是了解很透徹,所提出的問題沒有梯度和深度,只是簡單的記憶性的提問,缺少拓展和創(chuàng)新.
一些老師在上課前不注重課前的準備,總是認為:“這樣的問題,我還能講不出來?只要串珠問題的拋出,學生就能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其實不然,教師的課前準備不足,上課的提問嚴謹性不強,有的老師上課提出的問題過于困難,讓學生望而止步;有時又過于簡單,學生認為沒有探究的欲望,積極性不高.甚至有的問題過于瑣碎,學生聽問題都是一知半解,就沒法去解決問題.多數(shù)學生在課堂上只是簡單參與,教師提出的問題只能是自問自答,這樣的課堂,沒有學生的真實的體驗,既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又沉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上課教師關注的只是一些優(yōu)等生,因為他們能回答出問題,老師認為自己的課堂目標就能達到,課堂上僅僅提問優(yōu)等生,而忽略了班級中的大多數(shù)學生.尤其對于一些后進生來說,從來都沒有設計他們能回答的問題,后進生在班級成了課堂的點綴.久而久之,后進生就認為:“我就是啥也不會,也不能聽懂教師的提問.”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慢慢減退,后進生就成為永遠的差生.
轉變教學的方式,提倡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這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可是有些數(shù)學老師把其理解為課堂不要講,時間留給學生,這樣就要通過反復的提問,來貫穿課堂.這樣課堂就成了提問再提問,以提問的方式代替教師的講解,希望能借學生之口,說出問題的答案,把啟發(fā)式教學換成了提問式教學,把師生之間的問答,當作課堂的對話,表面看課堂精彩紛呈,實質上課堂缺少交流與互動.
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因素就是問題的設計.可是有的老師認為數(shù)學就是隨機性、生成性,不需要嚴謹?shù)哪康男院蛯哟涡裕踔磷约旱膯栴}表述出現(xiàn)問題,含糊不清,指向不明,偶爾會出現(xiàn)科學性的錯誤,這樣怎么可能講究藝術性的提問呢?
教學活動的展開和學生學習活動是否能順利進行,主要依賴于課堂提問的質量.教師要加強理論的學習,精心做好課前的準備,有效設計課堂的提問,掌握科學提問的原則,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做到真誠的師生對話.
心理學證明: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從問題開始.“學起于思,思維是數(shù)學的心臟.”教師在課堂要能依據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或者根據教學的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懸念的設置,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的欲望.首先,教師要引領學生學會周密的思考,教師設置的問題更凸顯教學的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其次,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梯度,能夠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問題太難,學生會望而止步,問題過于簡單,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最后.教師設置的問題要具有啟發(fā)性,能引起學生聯(lián)想,并能有所感悟.
例如筆者在教學《認識平均數(shù)》這部分內容時,在上課開始后,筆者就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景,借用了微視頻,讓學生看了動畫,畫面的內容就是聰聰和明明兩個小朋友來到小河邊,看到河邊有個警示牌,上面寫著:河水平均水深1米.聰聰說:“我身高1.41米,我不會游泳.”
師:同學們,看到這兒,你們認為聰聰過河有危險嗎?
生1:老師,我認為有危險.
生2:老師我認為沒有多大危險,只要稍微墊墊腳,就可以過去.
師:(制止學生的討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的內容,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來給聰聰一個滿意的回答,可以嗎?
在授課之初,教師通過小動畫的形式,以有趣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討論,從而進入新課程的學習,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就是新穎、創(chuàng)造性的課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這樣學生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能夠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筆者在教學《認識角》這部分的內容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角,他們都藏到哪去了呢,今天我?guī)е蠹乙黄饋碚乙徽夷睦镉薪悄兀?/p>
師:你看到哪里有角了?
生1:桌子有角,剪刀打開也有角.
生2:墻角,我們手張開也有角,是的,我感覺生活的周圍處處有角,但是我不知道如何表述.
師:這些角都是直角嗎?
生:不都是,但是我知道,直角三角形有直角.
生:時針和分針也能形成直角.
師:我們知道了角,但是如果要把角畫下來,看看老師怎么畫的.
師:要先畫一個圓圓的點,先畫這一線條,再畫另一線條,這樣就是一個角.
這樣學生學習的熱情就會很高,而且學生在課堂上找角的過程更加的積極.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師如果能較好地把握課堂的提問節(jié)奏,在問中激活學生的思維,在問中激發(fā)學生的熱情,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數(shù)學課堂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