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明
(江蘇省揚州市儀征市古井中學 211422)
所謂高效課堂,簡單說來,就是在確保時間效益的基礎上,教師通過教學方法的設計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教學,并能夠獲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保障學生可以最大限度的掌握所學知識.從數學知識體系的特征,以及現(xiàn)階段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分析來看,筆者通過綜合考量,分別以以下幾種方法為切入點,對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進行以下的總結、歸納.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的學習思維始終得到有效的引導,才能同時確保課堂時間效益和教學效益的雙重收獲.針對于此,我們可以利用問題導學的方式來展開教學.即,教師根據所授知識內容,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使學生對相關概念進行思考.從而使之以問題為突破口,思維得到深入的引導和拓展,從而達到對所學知識的有效理解.
例如:以“冪的運算”相關知識點的教學為例.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先以盤古開天地的傳說進行了情境的創(chuàng)設導入.其次向學生們提問道:“你們知道,太陽離我們實際有多遠嗎?”此處,在于將光速為3×105km/s的知識點引出的同時,又將太陽光照射到地球的時間為5×102s的條件導出.作好這些鋪墊之后,筆者在此向學生們提問道:“有了這些條件和數據之后,你們能計算出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嗎?”學生們在這系列問題的引導下,學習思維得到了有效的聚焦.之后,在與學生共同的討論與計算之后,可得出3×105×5×102=15×105×102=15×?由此,我們便可以及時將本課的課題引入,促使學生根據冪的意義自主探究和推導105×102=?并逐步得出結果為107.這為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am·an=am+n(m、n為正整數)的理解提供良好的切入點,推動高效課堂的建立.
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性,所謂:“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終將應用于生活”便是對此最好的詮釋.而有鑒于此,為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效率,我們可以借助這一特征為切入點,通過在教學中融入與所授數學知識相對應的生活素材為線索,進而展開教學.而學生們便可以在這一教學模式下,以生活視角作為思考的出發(fā)點,從而達到有效掌握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部分相關知識點時,筆者便借助于生活素材的引入,在課堂中展開了教學.以“軸對稱圖形”為例,筆者先向學生們展示了一幅故宮的圖片,圖中,城門兩扇大門緊閉.筆者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觀察,從中尋找都有哪些特點?此處,經過適時地指導和總結,將“兩扇大門形狀和大小一樣”的概念導出.同時,筆者又通過信息軟件技術,制作了一幅大小不一的故宮城門圖片讓學生觀察,由此在對比之下,讓學生體會不對稱帶來的不協(xié)調和使用過程中的不方便等等.經過這一生活情境的誘導,學生的思維獲得了更為深入的啟發(fā).之后,筆者又通過對現(xiàn)實教室內現(xiàn)有的課桌、椅子、書本等進行了舉例,促使學生對軸對稱概念的理解得到了極大地保障.
如何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對知識學習積極、熱情的參與性,同樣是推動高效課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此階段學生特有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分析.初中時期,是學生的青春期階段,此時的學生好勝心強,且普遍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因此,我們可以以此為契合點,通過開展課堂知識競賽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誘導.如此,便可以使之在競賽的心理前提下更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在潛移默化中促進高效課堂的形成.
例如:我們以“數據的收集”部分內容為例.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調查、收集數據的過程,并能對所收集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描述,體現(xiàn)數據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此,筆者先組織學生們進行了小組的劃分,在這一基礎上,組織學生們展開了一次收集、統(tǒng)計某地區(qū)天氣氣溫變化數據的活動.并在最后的統(tǒng)計下,對數據進行分析、總結,預測下個月該地區(qū)的溫度走向.評判的標準,以分析描述與所收集的數據貼合度最高為勝利.如此,學生小組在這一模式的激發(fā)下,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激發(fā)和調動.組內成員通過主動的配合、協(xié)調,通過各種渠道對數據進行了收集,參與度得到保障的同時,大大地推動了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為高效課堂的建立提供了有力保障.
學生的復習鞏固階段,亦是確保高效課堂形成的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之一.針對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把控,我們可以借助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行教學.其中,微課技術是保障學生知識復習最為便捷的方法之一.由于微課具有短小、明了的特點,我們可以分別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為之制作不同難度標準的知識點講解視頻,從而保障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都能夠在復習中有所受益,在提高復習效率的同時,促進高效小課堂的形成.
例如:以《勾股定理》一節(jié)的教學為例.對于本節(jié)微課程視頻的制作,筆者以三個方向的教學目標作為依托,對其進行了具有針對性的課程講解.如:第一個目標為,讓學生經歷從數到形,再由形到數的轉化過程,經歷探求三個正方形面積間的關系轉化為三邊數量關系的過程,培養(yǎng)數形結合思想;第二個目標為,讓學生經歷計算面積的過程,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和應用價值;第三個目標為,通過實際應用的講解,拓展學生的認知,讓學生通過學習可以解決具體的生活問題.對于這三個目標,筆者一一進行視頻的制作,用PPT進行圖文分析,用Flash做動畫演示,促使學生在圖文結合,直觀引導下,迅速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點,從而達到高效復習鞏固的效果.
我們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應根據所教學科和學生兩個方面,進行雙向的考慮和分析,進而再對課堂的教學作出選擇和設計.只有如此,才能確保我們自身教法的科學性和正確性,為推動高效課堂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