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南
產出導向法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旨在解決目前我國高中英語教學中出現(xiàn)的“學用分離、效率低”“啞巴英語”等問題,為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口語交際能力奠定了基礎。產出導向法對于一些教師來說并不陌生,但在具體實施過程與運用中,教師往往捉襟見肘,不能順利實現(xiàn)高效率課堂構建,難以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提升。鑒于此,有必要對產出導向法的內涵及其所蘊含的教學理念進行分析,繼而歸納出可行的實施策略。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縮寫POA)又稱“輸出驅動假設”,是由文秋芳及其研究團隊首次提出來的。產出導向法適用于中高級英語學習者,它強調產出的過程,也強調產出的結果。產出導向法是一種新型的英語口語教學法,它與傳統(tǒng)機械的教學法大相徑庭。產出導向法強調輸出過程的重要性,指出輸出過程不僅是學習者學習口語的重要驅動力,還是最終的學習目的,二者是統(tǒng)一的。在產出導向法理念下,學習者的英語輸入不僅僅是為了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進行語言輸出,即完成口語交際任務,學以致用(孫立軒2019)。
產出導向法之所以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引得各學段教師競相運用,究其根源,主要在于產出導向法自身蘊含著豐富且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這些理念與新課改和素質教育所提倡的某些新型理念在教學要求上不謀而合,實踐意義非常大。
產出導向法強調,英語口語課堂開展的一切活動都要服務于“有效的學習”,而不能依據某一學生群體的興趣實施。也就是說,產出導向法下每一個教學任務的設計都必須關注“學生能學到什么”“學生獲得了哪些發(fā)展”等。
這里的“學”指的是“輸入性”學習類型,如英語學習中的聽、讀,而“用”則對應“產出性”學習類型,即說、寫、口譯與筆譯。學用一體化與素質教育中的“做中學”理念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姬亞青 2019)。產出導向法倡導,在英語學習中,輸入與產出是一個連貫、無時間間隔的過程,要做到邊學邊用,用中學,學中用,學用結合,相得益彰。這就意味著,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要盡可能在日常交際中得到運用,避免所學知識變?yōu)椤岸栊灾R”;一切教學活動都要與語言運用相聯(lián)系,學與用不可脫節(jié);課文學習應服務于語言產出,促進交際運用。
產出導向法強調,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還要落實人文性目標,即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自學能力及文化素養(yǎng)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張伶俐 2017)。為了實現(xiàn)“人文性教育”,教師可在英語口語教學中選擇有效的輸入材料,設置具有針對性的任務話題,并組織有效的課堂活動,推動產出導向法“全人教育”理念的落實。
產出導向法有相應的實施步驟。在高中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應掌握產出導向法的具體實施步驟,只有依據步驟進行教學,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具體而言,產出導向法的教學主要分為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步驟(丁華瀅 2018)。這三個步驟如何呈現(xiàn)與實施,值得探究。
“驅動”指的是為學生營造一種“我想說”“我要說”的良好氛圍,促使他們主動去說,主動去交際,主動去溝通,為口語交際的順利完成作好鋪墊。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如何進行驅動,運用哪些措施進行驅動值得思考。一般而言,“驅動”的措施主要有三個,且具有一定的順序性,即基于單元主題營造交際情境、鼓勵學生嘗試產出并進行體驗(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自身交際能力的不足,繼而有想學的欲望)、呈現(xiàn)主要的產出任務目標并讓學生心有“所向”。
第一,基于單元主題營造交際情境。例如,在講授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必修1 Unit 3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時,教師可用多媒體營造如下交際情境:“李芳和李華關于時下比較流行的‘瘦身’話題進行了討論,部分討論內容如下:Li Fang:In order to lose weight,I exercise for at least half an hour every day(but I seldom go to the gym!),and eat lots of fruit and vegetables,what about you?Li Hua:It’s too tiring to do exercise,I always eat one meal a day and eat a little fruit,today is the third day,but I feel that I’m going to give up...然而,這一內容并不完整,同學們可以發(fā)揮想象,運用所學,幫助他們補充完整?!苯處煚I造的這一氛圍一方面迎合了本單元關于“減肥瘦身”的話題,另一方面很容易讓學生聯(lián)想到生活實際,激發(fā)其想要表達自我意見與建議的欲望。
第二,鼓勵學生嘗試產出,并隨機呈現(xiàn)本堂課關于口語交際的“產出類教學目標”。在教師的引導下,部分學生產出如下:“Li Fang:You’re not fat at all,going on diet is unnecessary for you.Many people,like you who are not overweight at all,are always going on diet or taking weight-loss pills,which are often dangerous;Li Hua:You are right...”但是,學生往往由于知識儲備有限,口語表達能力弱,在產出的過程中遭遇困境,以致無法順利產出,實現(xiàn)口語交際。為了彌補自身缺陷,學生便要求進一步學習,提升認知,鍛煉口語,以提高說與寫的產出技能。
第三,呈現(xiàn)主要的產出任務目標并讓學生心有“所向”。教師呈現(xiàn)本單元關于口語教學的目標,即能夠依據單元話題,運用相關詞匯、句型等自由討論、對話、聽說,表達訴求,呈現(xiàn)建議等。
在“驅動階段”學生受到了“知識不足,能力不夠”的打擊,在知識學習中處于“饑餓”狀態(tài),亟待有新的知識、新的內容來填補。在這一情境下,教師要盡快實施“促成”策略(許光芳 2018)。所謂的“促成”,就是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資料、學習策略與方法,讓他們以最高效的狀態(tài)選擇“產出”所用到的各類知識,如具體的內容(關于減肥瘦身)、語言形式(語法、語義等)、話語結構(句式、結構等)等。任何一種任務的產出都需要學生有計劃地去選擇所需的內容,完成產出。那么,如何“促成”呢?
第一,呈現(xiàn)學習資料,供學生選擇性學習。教師呈現(xiàn)的資料可以是篇幅較長的,也可以是篇幅較短的;可以是純文字的,也可以是文字、音視頻相結合的。例如,在講授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必修1 Unit 3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 時,為了迎合產出導向法理念,教師可以用PPT為學生呈現(xiàn)Reading部分Dying to be thin...的課文內容及Project部分的短文,讓學生快速瀏覽、閱讀,并從兩篇文章中有選擇地提取知識,用于口語交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點撥,幫助其完成任務。如一些學生挑選了Reading:Dying to be thin...中的“My mother,who you met last year,keeps telling me not to take them because they are dangerous.She says health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and I agree,but then I look so slim at the moment.However,your mother knows best: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ealth.”等句子來助力口語交際任務的完成;有的學生選擇了Project部分的短文中的“Exercise is something that can help to make you look good,feel good and be healthy.Experts suggest that teenagers spend at least 30 minutes exercising,five times a week.That is easy to do!”等作為素材,組織口語交際語言。但在具體的語言組織上,很多學生無法展開,重復使用了相關的句法和語法知識點,并借助教師的指導完成了任務。
第二,要特別注重產出練習、點撥、評估與檢查。值得關注的是,“促成”環(huán)節(jié)不是毫無目的的“放羊式”教學。在呈現(xiàn)資料、選擇資料、處理資料后,學生往往會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這一系列任務。教師要根據小組成員的能力,對小組的整體產出能力進行評估,并對一些能力較弱的小組給予特殊幫助。例如,教師可以給出以下指導性輔助:What make a person look good and feel good in your opinion?引導學生思考。最后,在學生普遍完成小組任務后,教師要依次檢查小組的產出成果,并讓小組代表盡可能脫稿表演對話?!按俪伞笔钦麄€產出導向法實施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產出練習”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地完成,同時,教師要運用小組合作、多媒體、問題引導等多種輔助策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進其高效產出。
在產出導向法的引導下,英語口語交際教學要關注“評價”。在整個英語口語教學中,評價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產出導向法強調,對學生產出的過程、產出的結果進行評價與點撥,有利于學生獲取有用的信號,繼而提高“輸入與產出”的效率。產出導向法理念下的評價措施分為兩種,一是課堂即時評價,二是課下延時評價(趙穎 2018)。
課前即時評價是指教師在學生產出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他們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來,并給出建議。例如,一些學生在“產出練習”時用到了minutes,relaxed,peaceful,concentrate,attractive,contain,figure等關鍵性詞匯,這值得肯定。但在具體的對話產出語言建構上,他們過分照搬文章中的句子,如“Many teenagers are surprised to learn that when you exercise,your body produces some chemicals that make you feel peaceful and relaxed and increase your ability to concentrate when you study.”等。該現(xiàn)象是“惰性”的體現(xiàn)。針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應及時提點,并鼓勵學生改變句式,轉化句子,提煉信息,將其變成“自我的產出”。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如下改動:“Doing exercise can make me peaceful and relaxed,which can help me study more effectively.”這一產出既用到了相應的詞匯,如加粗部分的peaceful,relaxed,又體現(xiàn)出口語化,更適合交際。總之,課堂即時評價是有必要的。除了課堂即時評價,教師還可以踐行延時評價,即對于學生的部分產出成果不作當堂評價,可在課下借助網絡平臺如微信群、QQ學習群等進行評價,或者在第二天上課時以“復習鞏固”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
綜上所述,產出導向法運用于高中英語口語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它改變了傳統(tǒng)口語教學“只關注積累,不關注運用”的現(xiàn)狀,更好地實現(xiàn)了“做中學、學中用、學用結合”。高中階段是學生英語口語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教師利用產出導向法開展英語口語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出更多口語交際能力強、語言應用綜合技能高的學生,為他們的綜合發(fā)展奠定基礎。當然,在具體的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內涵、理念,把握步驟,重視實施,讓產出導向法更好地發(fā)揮其教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