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軍
導語的設定,是文章之起始;是內容之凝練;是讀者對作者所書之物的第一印象,同時也是教師教學任務重要的第一步。導語的各種表現(xiàn)技巧也是種類繁多,例如渲染式、引入式、懸念式等等。眾所周知萬事開頭難,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上,導語作為文章的前鋒,為了能激發(fā)出學生對文章的學習熱情并且能對文章有一個良好的總結概括,教師需要在開課之前苦心經營,不斷雕琢,以期得到完美的呈現(xiàn)效果。為此,本文將初中語文的教學作為出發(fā)點,以《記承天寺夜游》作為例案內容,對初中語文教學導語內容的確定展開討論。
導語牽引著的是文章以及閱讀人的興趣,一篇好的導語就仿佛是待人開啟的潘多拉寶盒,它是神秘而有吸引力的。導語并非需要對文章面面俱到的進行描述,就像一塊奶油蛋糕,你知它香甜便一下子吃完,但過后肯定會覺得過于甜膩,對它失去興趣,之后也不愿繼續(xù)吃。不如換一種方式,知道蛋糕好吃,于是只吃一部分,過一過癮,留下的等以后再吃,這樣你會想著它,認識到這塊蛋糕是有多么吸引人,不但不會覺得膩,反而對以后能夠繼續(xù)吃到它感到一絲竊喜。
文章就是這塊蛋糕,那怎么讓它“香甜”起來呢?這時就需要導語發(fā)揮它的作用了。導語一定要明了切題,緊緊圍繞文章展開,不能張冠李戴、詞不達意,同時也要簡簡單單的對文章描述,做到微言大義,讓讀者眼前一亮。導語是文章過篩后的精華,通過它的表達,讓讀者能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迫切想要了解文中內容的欲望,所以在語言表達上,導語也要具備自己的感情,干巴巴的內容會讓讀者產生距離感,精彩的內容往往是平易近人的,在導語的表述上,不妨適當?shù)奶砣胄┳约旱南敕ɑ蛘呗?lián)系身邊與文章內容有些許相關的事情,讓閱讀的人更有代入感,且真情實意,不忍心與之錯過。
總而言之,只有開頭做好,后邊的內容才能完美地完成,文章是蛋糕,導語就是它的外形和氣味。好的導語能為文章錦上添花,對導語的描寫可以從模仿優(yōu)秀的內容開始,慢慢積累經驗,多多實踐,從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現(xiàn)在下述內容將以《記承天寺夜游》為例,將上述內容運用到導語的描寫上來,將本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和內容入手,提供幾種不同形式的導語內容,希望能為日后教師描寫導語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議與啟發(fā)。
夜游”短短六個字,拆分來就包含著四種不同的內容:“記”“承天寺”、“夜”與“游”。由此也展開了四種不同的導語寫作形式。
以“記”來說,文章是一篇記敘文,“記”字很好的體現(xiàn)出了這個特點,記字位于題目的開頭,文章體裁表達得很明顯。教師以“記”字來展開的導語可以有如下內容:“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記敘文簡單來說就是對某件事情的描寫,分為敘述、描寫、說明、抒情和議論五種表達方式以及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六個要素。記敘文存在了很長時間,期間也不斷地被修改,但其記敘的本質一直沒有變?!洝执碇洈⑽模谖恼轮?,或出現(xiàn)在開頭,或掩藏在結尾,或表達于標題,這就是在暗示著文章所屬的文體。在看到《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時,我們就清楚地了解到了這是篇文言記敘文,那它講述了一件什么事呢;古代記敘文和現(xiàn)在的記敘文表達手法又有什么區(qū)別呢?懷揣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吧?!?/p>
這個導語,就是圍繞題目中的“記”展開,涉及了與記敘文相關的表達方式和要素,讓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溫故知新,也由此闡述出本文的文體,讓他們在了解文體和體裁的情況下進入學習,符合人文精神,同時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以“承天寺”來說,這是作者所處的地點,地點是記敘文的六大要素之一,人們在做事、抒情時都離不開特定的地點條件。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的條件,地點范圍可大可小,可山河可湖泊,將地點作為導語的內容,就是把客觀的地點情況以或抒情、或直陳性的語言將其環(huán)境特征表達出來,通過語言傳達給學生,讓學生了解課文中存在的環(huán)境特征,給人以一種切身處在那種環(huán)境范圍中的真情實感,以本課的承天寺來說,它是一個小寺廟,作者與其友人令人難忘的夜游發(fā)生于此,由此展開的導語設計如下:“同學們,寺廟作為我國佛教文化的物質承載體,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早在東漢時期,我國就出現(xiàn)了寺廟,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不斷出現(xiàn)了如白馬寺、大昭寺、少林寺等等著名的寺廟。來看本文的承天寺,說起‘承天’,相信大家對‘奉天承運’這句話都不陌生,古人都很迷信,‘承天’也就是承奉天道。作者蘇軾他們所處的承天寺在現(xiàn)在的荊州,在當時的寺廟中,這一所并不是最雄偉的,但因為蘇軾這首古文經典,使它成為了最負盛名的。那這篇文章究竟有什么魅力,使一所寺廟極負盛名呢;他們?yōu)槭裁匆诔刑焖逻@一寺廟里夜游呢;夜游又看到了什么呢,下面通過本課的學習,將為大家揭開這些迷惑?!?/p>
以地點承天寺著手設計的導語,為學生們普及了一部分和寺廟有關的知識,讓學生走進了蘇軾夜游的場所,同時帶著問題來思考學習,使課文內容變得更加引人入勝。
以“夜”著手設計導語,是對記敘文六要素的時間進行闡述,事件、情況都是發(fā)生在某一時間段內,因為時間所具備的意義,我們知道蘇軾和友人的夜游發(fā)生在某天晚上,以“夜”所包含的時間條件作為中心敘述的導語可以如下展開:“同學們,我們之前學到過‘朝而往,暮而歸’,古人日出工作,日落休息,即使是今天,我們依然遵循著晨起暮歸這一規(guī)律,然而在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這天的晚上,蘇軾卻沒有按部就班的寬衣睡覺,他夜不能寐,心中各種感情噴涌而出,也久久不能釋懷,那么他在糾結著什么、思考著什么?在那個無法入眠的夜晚,又發(fā)生了什么呢?讓我們跟著文章,追溯到那天的晚上,看看這個大文豪為何難眠,又是如何度過的?!?/p>
這個導語圍繞著時間展開,以“夜”為切入點,讓學生們產生代入感,深夜卻無法入眠,心事必將填滿胸膛,讓學生對作者的心事產生了一種渴望窺探的欲望,使文章變得神秘而吸引人,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沉浸其中。
以“游”來作為切入點,題目中的“游”對文章發(fā)生的事件做了一個簡單概括,作者的“游”是一個完整的事件,在設計導語時,教師可以對文中作者“游”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也可以選取“游”的一個重點進行展開?!队洺刑焖乱褂巍逢P鍵字就是游,由此可以展開如下內容設計:“同學們,當提到‘游’時,大家想到了什么?游玩、旅游、游戲等等,這些詞無一例外,都是能勾起我們對自然的向往,對快樂的追尋的,游可以開拓我們的眼光,豐富我們的閱歷,放松我們的心情,那在本篇文章中呢?作者在夜游,那文中的作者想的也和我們一樣嗎?他也在游玩嗎?他的心情也如我們所想的一樣,開心無憂嗎?讓我們進入文中,跟隨著作者一起,游他所游,想他所想,看看我們會從其中找到哪些真相?!?/p>
這篇導語沒有講文中事,也沒有提煉重點,而是單單對“游”字進行了分析,本文的“游”體現(xiàn)在一個個的動詞上,導語從“游”字本身出發(fā),讓學生們聯(lián)想起游時的興致盎然,最后筆鋒一轉,將其帶入到作者身上,夜游為何,夜游如何,一個個謎題也被牽扯出來,學生對“游”產生了興趣,在學習時也會對“游”的內容更有印象。
述中出現(xiàn)了“吾”可以看出是以第一人稱展開的,關鍵詞是“閑”,教師在以導語引出時,可以讓學生事先對文章進行通讀,為上課做準備。
首先以人稱來說,文中只出現(xiàn)了一次“吾”,導語可以設計如下:“同學們,蘇軾這一生坎坷,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途中,宋朝懦弱,蘇軾一心為國卻不被朝廷重視,反倒是奸佞當?shù)?。蘇軾因新法被貶黃州,恰巧好友張懷民也被貶職此地,二人一同夜游。蘇軾雖被貶,但愛國之情卻絲毫不減,如此愛國志士,他的心情都在自己夜游時被抒發(fā)了出來。通過本課的學習,讓我們與蘇軾一起,感受他的命運,感受他的無奈和經歷?!?/p>
蘇軾的“吾”體現(xiàn)了這是他的親身經歷的事情,這篇導語簡單的講訴了蘇軾當時的人生情況,從全局寫起卻不顯得贅余,解釋了當時的社會背景與作者處境,給文章又添了一絲深度,讓學生們能夠對蘇軾這傳奇人物的一生產生共情。
然后就是關鍵字“閑”,導語如下:“同學們,大家有沒有思考過本文的關鍵詞‘閑’呢,為什么閑是文章點睛之筆?它甚至沒有被作者單獨的留出來,只是被平淡的藏在了句子結尾。閑對應的是忙,作者的閑是對自己目前官職情況的真實介紹,他是個閑官,同時也是對自己的自嘲。由于閑,作者才有時間與友夜游,此時的蘇軾真的樂于處在這種‘閑’的狀態(tài)中嗎?讓我們走入作者的內心,對文章進行學習?!?/p>
“閑”是作者的心境、感情、現(xiàn)狀,蘇軾的坎坷仕途造成了他的“閑”,以這個關鍵詞入手的導語變得更有針對性,同時文章的主旨也得到了概括。
本文講述了導語的寫作要求,以及對《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言文的幾點導語設計范圍。導語的設計是多種多樣的,上述內容只是一種參考性建議,希望對文章的引出、各類導語的設計起到幫助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