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野芳
(葫蘆島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遼寧 葫蘆島 125001)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病機制為腦組織在腦動脈閉塞的情況下發(fā)生梗死,多伴有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等損傷,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造成不良影響,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1]。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具有起病急、病情發(fā)展速度快、對臨床治療要求高等特點,同時時間窗限制了很多治療方式,因此臨床很有必要尋找一種安全、高效的治療方式[2]。本研究旨在觀察替羅非班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106例在葫蘆島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時間為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隨機分為對照組(單獨采用常規(guī)尿激酶治療,53例)和聯合組(采用常規(guī)尿激酶聯合替羅非班治療,53例)。聯合組患者中,男性∶女性比例為24∶29;年齡最小45歲,最大69歲,平均(55.22±9.42)歲;發(fā)病至治療時間1~6 h,平均(3.53±1.11)h;合并疾病:31例為高血壓,24例為心房顫動,16例為糖尿病,13例為冠心??;腦卒中病史:11例有,42例無。對照組患者中,男性∶女性比例為25∶28;年齡最小46歲,最大69歲,平均(56.14±9.61)歲;發(fā)病至治療時間2~6 h,平均(3.83±1.21)h;合并疾?。?0例為高血壓,23例為心房顫動,17例為糖尿病,14例為冠心病;腦卒中病史:12例有,41例無。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有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和體征,4 h<持續(xù)時間<72 h;②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22分;③接受非靜脈溶栓和介入治療;④影像學檢查顯示除外顱內出血、血管瘤及腦腫瘤。排除標準:①顱內出血者;②大面積梗死者;③腦出血病史者;④顱內腫瘤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患者靜脈滴注150萬U尿激酶(山東北大高科華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411,規(guī)格每支25萬U)+100 mL 5%葡萄糖溶液,在30 min內滴注完畢。
1.3.2 聯合組 聯合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替羅非班(沈陽新馬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53204,規(guī)格5 mg/100 mL)治療,將12.5 mg(50 mL)替羅非班溶于0.9%的氯化鈉注射液或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終濃度為50 μg/(kg·min),起始30 min滴注速率為0.4 μg/(kg·min),起始輸注負荷量完成后,繼續(xù)以0.1 μg/(kg·min)的速率維持滴注,維持劑量滴注應持續(xù)36 h。
1.4 觀察指標 ①分別于用藥前后采用NIHSS評估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總分0~45分,0~15分、16~30分、31~45分分別表示輕型、中型、重型[3]。采用Barthel指數量表(Barthel Index,BI)對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定,總分0~100分,0~59分、60~100分分別表示無法自理生活、能夠自理生活[4]。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定,總分0~5分,0~2分、3~5分分別為遠期預后好、差[5]。②統(tǒng)計兩組進展性卒中出現率、出血率、其他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遠期病死率。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的NIHSS評分、BI評分、mRS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用藥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BI評分、mRS評分之間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患者用藥后的NIHSS評分、mRS評分均顯著低于用藥前(P<0.05),BI評分顯著高于用藥前(P<0.05);且用藥后聯合組患者的NIHSS評分、mR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BI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進展性卒中出現率、出血率、遠期病死率比較 聯合組患者的進展性卒中出現率、出血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患者的遠期病死率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聯合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的NIHSS評分、BI評分、mRS評分變化情況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的NIHSS評分、BI評分、mRS評分變化情況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的進展性卒中出現率、出血率、遠期病死率比較[n(%)]
表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治療時間窗在較大程度上限制了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治療,如患者處于溶栓時間窗內,那么僅采用尿激酶單一藥物治療就能夠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病情,但具有較低的血管再通率,缺乏理想的長期治療效果[6]。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關鍵為促進患者血管再通率提升,對血管閉塞進行有效預防[7]。替羅非班能夠抑制纖維蛋白原特異性結合GPⅡb/Ⅲa的作用,阻礙血小板聚集,進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抗血小板效果。同時,替羅非班還能夠阻止血小板間纖維蛋白原間橋的形成,進而抑制血栓的形成[8]。尿激酶聯合替羅非班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具有更為理想的效果,尿激酶能夠對纖維蛋白酶進行分解,在替羅非班的輔助下促進血小板活性的降低,從而將血栓有效溶解[9]。
相關醫(yī)學研究表明,替羅非班聯合尿激酶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能夠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有效改善,促進患者自理能力的提升[10]。本研究結果表明,聯合組患者的NIHSS評分、mRS評分、BI評分、進展性卒中出現率、出血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替羅非班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經缺損功能和生活質量,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